王曉亮
摘要: 情感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健康的性格、完善的人格,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情感教育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是在應試教育的束縛下,語文教學偏離了正常的軌道,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教育,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落實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必須做好語文情感教育工作。
關鍵詞: 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滲透方法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觀與愛國主義精神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必須注重情感教育,使其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
一、情感教育的內涵與現狀
(一)語文情感教育的內涵
情感教育就是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yǎng)和引導,通過發(fā)揮情感的作用,健全學生的人格,從而實現情感與生理、思維的協調發(fā)展?!扒楦薪逃哪繕耸桥囵B(yǎng)學生的社會性情感,通過他們的情緒自控能力,幫助他們在處理各種關系中活動形成積極的情緒體驗”。[1]
語文教學是對語言的學習,它有著強烈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瓱o論思想或語言都不能獨立組成特殊的王國”。[2]因此,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中學語文情感教育的內涵為:關注社會生活,使語文教學充滿時代氣息;關注學生的內在精神,促進學生的個性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良好的情感控制能力。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狀
我國中學語文情感教育的現狀并不盡人如意,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教學偏離了情感教育的軌道。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遠離了社會生活。學校的工作都是圍繞著應試來進行的,成績成了評價教師和學生的唯一尺度,使教學過程完全與生活相脫節(jié)。
2.忽視了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完全忽視了語文教育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把生動有趣的語文當成了枯燥無味的知識技能課,不能使學生與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無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3.忽視了語文教學規(guī)律。語文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是因為每篇課文都有鮮明的特色,每一位教師都有與眾不同的性格特質,只有實現教師、學生、課文之間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人們僅僅關注是語文的工具性,注重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訓練,完全忽視了語文的思想性、文化性,這無疑是違背了語文教學規(guī)律。
二、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
語文是一門思想性、人文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情感教育在育人上有其他學科無可替代的優(yōu)勢,而語文情感教育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到現代教育家陶行知,都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語文情感教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感情生活,因為那是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
從教育的作用來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技能,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健全的人格、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因而情感教育無疑是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學者李吉林說過:情感是培養(yǎng)人的一切素養(yǎng)的血肉,沒有情感就沒有什么素質可言。[3]因此,我們應高度重視情感教育。
三、滲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中學語文情感教育與教學內容、教師的教學方法、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對教師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要求教師有寬闊的胸懷、善良的心靈、高尚的品格。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兩方面推進中學語文感情教育。
(一)教學內容方面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幾乎每篇文章都在內容上涉及情感教育,有表達對祖國、故鄉(xiāng)、人民熱愛之情的文章,如《雷電頌》、《唐雎不辱使命》等。在對這些作品進行教學時,應把課文同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結合起來,通過鮮活的事例教育和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故鄉(xiāng)和人民的感情,而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講一些空洞的大道理。
在中學語文教材中,還有許多表達崇高的親情、愛情的篇章,如《與妻書》、《孔雀東南飛》、《祭妹文》、《我的母親》等。講授表達親情的課文時,應在緊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輔之以大量的典型案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受到感情的熏陶;還可以將中華民族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的優(yōu)秀傳統思想貫穿于其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情感。對愛情類的文章,教師應正確地引導,而不是刻意地回避,視愛情問題為禁區(qū)。針對學生早戀的問題,教師可以借題發(fā)揮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道德觀。例如學習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時,可以讓學生體會作者對妻子和國家的那種真摯情感,讓學生明白愛的真正內涵是真誠、摯愛、責任和奉獻精神。
(二)教學方法方面
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強烈的事業(yè)心,還應該能夠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熟練掌握各種教育教學方法;能夠通過聽、說、讀、寫、課外活動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以“美”熏陶學生。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篇章,如《荷塘月色》、《故鄉(xiāng)的榕樹》等。在講授這些作品時,應將原文朗誦與優(yōu)美的圖片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文章帶來的美感,使學生能夠與作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實現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性格的目的。
2.以“情感”來感染學生。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苯處熢诮虒W中起著主導作用。如果老師能真心地熱愛學生,對學生抱有真摯的情感,就能夠使師生關系融洽、和諧。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師生的互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以“情境”來引導學生。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境,可以起到以境傳情、以情達意的良好效果,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用優(yōu)美的語言、合理的組織教學,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
加強語文情感教育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語文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陶冶學生的情操,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魚霞.基礎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20.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5.
[3]翁文艷.情境教育中情感要素的心理學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