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獻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即時”水平很大程度決定著教學活動的走向,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的“即時”能力和自身深厚的教學功底、口語素養和正確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生”無定性,必須準確把握課堂生成,即時有效點評。
一
我曾對三至六年級300余名學生進行了語文課堂即時性評價的問卷調查和訪談,發現評價學生的教師并不多,約占51%,學生對教師給予的評價滿意度為70.5%,而95%以上的學生希望自己在課堂活動中得到老師評價。不難看出即時性評價是課堂教學的迫切需要。下面談談我在聽課中發現的一些課堂教學即時性評價的問題。
(一)失準——課堂即時性評價缺乏針對性。
在一節二年級寫話指導課上:老師問:“這么多的水果,你最愛吃什么?為什么?”一個小女孩站起來說:“我最愛吃又大又紅的蘋果,因為蘋果很甜。”老師滿意地說:“你真棒,說得真好!”這個小女孩的“棒”在哪呢?很明顯,這樣的評價缺乏準確性,讓人聽了以后不明白,如果老師要用“真棒”一詞來評價學生,這個小女孩的真棒之處應在他不僅說出了自己喜歡吃什么,還說出了蘋果的形狀和味道。另一名學生說:“我喜歡吃香蕉,香蕉很好吃。”老師說:“你說得還可以,誰能說得更好些?”又一名學生說:“我喜歡吃的水果是葡萄,它像珍珠似的,吃到嘴里酸酸甜甜的。”老師說:“你說得最好,水平最高。”雖然這位老師用了“你真棒、還不錯、你最好”來即時評價這三位同學的語言,但學生并不會在老師這樣的評價指導之下有真實進步,因為老師和學生都不明白這三個同學“你真棒、還不錯、你最好”的具體內涵是什么,應該怎樣去說,怎樣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樣的評價缺乏針對性,故而也沒有任何指導意義。
(二)失情——課堂即時性評價丟失有效性。
《草原》是一片語言優美的散文,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草原風情,對語言的品味感受當是本篇教學的主旨。有位老師教學中有這樣的對話:老師:“你認為課文哪些句子美,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A:“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太美了,到處都是碧綠的草地,把羊群比作大花,太形象了。”師:“說得很好,還有嗎?”(這時老師一直盯著的是講臺上的教案)學生B:“汽車走了一百五十華里,才到達目的地……”(學生還沒讀完)老師問:“這個句子也能說明美嗎?”其他學生:“不能。”接著老師又讓其他學生說起。從這里我們明顯看出老師是在按照設計好的教案去課堂演繹教案劇。這樣勢必將自己和學生對立,無法實現教與學的相融,這時的課堂評價就不會流露老師的真情實感。教師在課堂中失掉“情”具體表現在:沒有專注地看著學生,目光游離于主體之外;雖然看著學生,卻沒有認真聽學生的話,心里在想著教案;雖然看著學生了,也聽講話了,可是那評價語總好像是事先備好硬套上的,顯得不自然。當老師對文本解讀不是很到位時,他也無暇顧及課堂上學生的各種反應,一些隨口而出的表揚、肯定就成了放之四海皆準的不變評價語,聽起來亦缺乏真情實感,久而久之,學生便不會在乎老師的評價,何談課堂教學的有限性。
(三)失新——課堂即時性評價影響創新性。
一位老師在教學生字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記住“元”字,一名學生說:“小兒……”老師急忙止住,對他說:“你看清楚了,上面是‘二字,這個字很簡單,由兩個字組成,是——”學生一起回答:“‘二和‘兒。”那名學生著急起來:“老師,我也是用這兩個字的,我編的是順口溜!”老師聽罷,說:“那你說說吧。”學生說:“小兒住在二單元。”小朋友們聽了都笑起來,這是個多好的記字方法呀,有趣、簡單,將字的組成、用法都涵蓋在這一句話里了,學生一下就記住了,更重要的是這樣去記字給其他小朋友做了一個榜樣。在這里,老師沒有尊重學生,而是受自己的固有經驗、思維的影響,差一點就抹殺了學生獨特的理解和張揚的個性。
二
(一)激勵、期待,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情感。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方在認知、情感、個性等方面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是否能愉快地享受課堂學習,將直接影響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參與程度,所以教師的課堂即時性評價要起到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情感的作用。教師的即時性評價可以產生“激勵和期待”的效果。特級教師于漪在上《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課時,有位學生問:“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些恒星系大約有一萬萬顆以上的恒星。這里的‘萬萬是多少?”話音剛落,全班學生都笑了。問問題的同學臉紅了,似乎是在后悔自己怎么問了這樣一個愚蠢的問題,誰不知道“萬萬”就是“億”呢?這時只聽于漪老師笑著說:“這個問題不用回答,大家都知道了。可是我要問,既然‘萬萬是‘億,作者為什么不用一個字‘億,反而用了兩個字‘萬萬呢?”教室里開始安靜下來,學生們開始積極思考,再讀課文,發表著不同的意見。最后于漪老師總結說:“通過對‘萬萬的討論,我們了解到漢字重疊的修辭作用,它不但讀起來響亮,而且增強了表現力,那么大家想想,我們今天這個認識是怎樣獲得的呢?”全班同學不約而同將視線都集中到剛才的那位同學身上,那位同學如釋重負,剛才的后悔與羞愧一掃而光,似乎自己一下子聰明了許多。在平時的課堂上,教師發自內心的贊賞,合適的誘導,一定能博得學生的信任,贏得學生那顆純真的心。執教《猜猜他是誰》一課時我和學生有這樣的一段對話。師:“你是從哪些話猜出來的?”生:“我們班就她像男人婆。”師:“哦,說明她性格直爽,很有領導才能呀。”生:“我們班就她喜歡打小報告。”師:“這說明她特別喜歡和老師溝通。”生:“她指甲很長,是很厲害的武器。”師:“看來你有切身體會喲。”生:“她一直梳著兩條小辮子。”師:“你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
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給予鼓勵,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無論什么成績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從中感到自己被老師期待著,由此產生一種自我實現的滿足感、課堂學習的歸屬感,油然而生的是不斷前進的動力,真正把參與課堂學習當做是一種享受。
(二)指導、暗示,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的達成,不僅要靠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過程,而且要注意把握學生課堂學習中生成性的問題,不能一味讓學生跟著老師轉,而是要通過對學生的課堂參與狀況觀察、分析,進行即時性的評價,借助評價的指導與暗示功能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能力,完成課堂教學的目標。教師通過要即時性的評價,對學生的課堂參與進行反饋,可使學生(無論是被評價者或是其他學生)明確學習的要求、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參與能力。我認為以下評價語言值得借鑒。
“你再把這句話讀一讀,我相信你剛才一定是看錯了,誤看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引導。
“連起來重讀。不要慌,你的聲音很好聽!你的形象也很好,像男子漢!”——給學生帶去自信,幫助他戰勝膽怯。
“看要‘定睛看,讀要定心讀!”——學生讀錯了,指導學習態度和方法。
“巾幗不讓須眉!幾個女生舉手了!”——鼓勵積極發言。
“有一個字沒有一個人寫錯,令我非常敬佩!”——表揚學習態度。
“你會換詞,說明你理解了。”——激勵積極發言。
“那么多人提問,在預習時能提問是會學習的表現。”——提示學習方法。
“要想好兩個‘行怎么讀。”——暗示朗讀方法。
“你瞧,已經有同學在讀第二遍了!”——引導學生繼續朗讀,學法指導。
“是啊!這可是許許多多的小生命啊!”——感同身受。
“你深深地同情這些小魚兒。”——評價學習態度。
“我相信我心中的疑問,你們一定能幫我解決。”——暗示學習目標。
在課堂即時評價中,教師要真正認識評價的內涵,避免走進無效評價的誤區,有效發揮評價的功能,在評價策略上理論聯系實際,加以提煉研究,走上一條“剛剛好”的課堂評價之路。課堂有時需要教師及時的歸納,畫龍點睛,一語中的;有時需要教師的引申,縱橫發散,左右逢源;有時需要指正,由表及里,指點迷津;有時需要面向全體,相應成揮,各抒己見;有時需要針對個體,循循善誘,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也許,語文教學的美妙就是師生徜徉在語文世界里,如發現世外桃源的漁人一樣,“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固然美不勝收,但柳暗花明后的那種“豁然開朗”的境界更令人驚艷。精彩的語文課堂即時評價定能激發學生生命中的“一次次難忘的經歷”、“一個個永恒的瞬間”。當然,別忘了教師那充滿魅力的課堂評價雖產生于即興,卻根植于自身深厚的教學功底、良好的口語素養和正確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