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華
合作學習是當前“先學后教,反饋矯正”課改實踐的一種教學模式,體現了學習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提高了主體學習效率,是提高學習密度,拓寬學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利用好課本資源,并對這些資源進行有機整合,來促進小組合作學習。
一、預習課文的合作
課前預習這個環節中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的前奏,因此我在“先學后教,反饋矯正”的教學實踐中,要求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前都要根據導學案的常規預習進行學習。預習時,我要求學習組長先交給組員預習任務,然后組織交流,合作學習,這樣可以掃清字詞障礙,分工查閱資料,解決一些難題,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草原》、《白楊》、《七律長征》等課文時,我要求合作學習小組運用各種方法查找有關“草原”、“白楊樹”、“長征”等方面的文字、圖片等資料,讓各小組成員各盡所能,優勢互補。結果,學生們有的從家里的圖書資料中查找,有的從學校圖書室中查找,有的上網查找,充分體現了課前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益。又如,我在教學《夢想的力量》一文之前,要求學生自己預習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生提出的較簡單易懂的問題,就在小組內消化解決。如有的學生提問:“瑞恩的夢想是什么?”我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最后達成共識:要給非洲的孩子一口井,好讓他們有干凈的水喝。各小組學生還把無法解決的問題寫在導學案邊上,以利于上課時有針對性地學習。最后我根據預習情況檢查,再給小組打分,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這樣,在課前預習的小組學習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二、研讀課文的合作
課堂是學生學習最有效的學習階段,小組的合作在此有了最好的體現。特別是在以下幾個環節教學中。
1.利用課文插圖合作學習。課文插圖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教材中有很多插圖不僅再現了課文的精彩片斷,而且將觀察方法,思維訓練蘊涵其中,很適合開展合作學習,進行說話訓練。如《將相和》的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的插圖,畫面展示的是廉頗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的情景。我讓學習小組分工合作觀察圖畫說一說他倆見面時的情況,這樣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由于在每個小組中,有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有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這時的合作學習是為了以生幫生,以生促生,以便更快地幫助理解課文。
2.生字識記的合作。例如:生字的識記是學習一篇課文必須所掌握的,而對于同一個字,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識記方法。“說說看,你是怎么記住這個生字的?”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但這么多的學生不可能每人都有發言的機會,久而久之,某些學生便會失去積極性。本學期的生字教學我就采用了課前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小組先組織討論,然后再派代表進行全班性的交流,這樣就讓每個學生都有了發言的機會。我還發現,一些不敢發言的學生在小組中說得不亦樂乎,時間長了,他們也敢在全班學生的面前發言了,并取得了令人較為滿意的效果。學生的記憶方法多種多樣,有的用加減的方法記憶生字,有的用換偏旁的方法記憶,有的用猜謎語的方法記憶,效果比老師一個人講要好很多。
3.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的合作。既是表演,那么就應先進行排練,這時分小組合作學習便是一個排練的過程。有了排練,表演才會更加成功,而且,排練時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例如我在教學《半截蠟燭》時,讓學生采用了學習小組合作表演的方式,學生通過學習小組討論、組長分工、小組自薦上臺表演的形式將課文中內化的東西再現,學生更真切地感受了人物形象,了解了劇本的形式和特點。看著同學們在講臺上互幫互助的身影,我再次感受到合作學習的美妙。
4.精選教學內容的合作。王榮生教授說:“語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學習入手,從教學內容入手,那么開展合作學習,應結合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盲目濫用。”因為并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的,像內容簡單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作一般性了解;像知識密集的內容,更需要教師的精講,所以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進行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是很重要的,教師應吃透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應挖掘教材中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合作學習。在教學新知時,對于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學生學習的疑點,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共同解決突破,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如教學《釣魚的啟示》時,我直接由“我”受到了什么啟示入手,讓學生通過深入讀文,討論詹姆斯在情感上的一系列變化。活動前,我讓學習小組成員進行明確分工,合理安排組內成員角色,組內成員進行有序活動。學生在深入讀文后,分別對詹姆斯在釣到大鱸魚時、把魚放回湖里時及把魚放回湖里后的心情進行了討論,最后學生把討論的焦點放在了詹姆斯到底應該怎么做上,持不同意見的小組成員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學習小組活動氣氛熱烈,每個組員都有事可做,而且不是獨立的,是相互依靠的一個整體。在合作交流、實踐體驗中學生學會了相互配合,懂得了自覺遵守規則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道德修養。體會到要想做好一件事,需要同學之間的合作才能完成,集體智慧和力量是無窮盡的。這樣,不僅促使一些不愛動腦的學生也進行思考、討論,而且集思廣益,經過合作討論后,學生的回答更加精彩。
三、課后延伸的合作
俗話說得好:“熟能生巧。”合作學習僅僅在課堂中培養、訓練是不夠的,還應該把它延伸到課外中去,讓學生時時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間能長久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熟悉合作的方法、技巧。這也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合作的氛圍,為今后的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每篇課文學完之后,都可以利用教材的特點進行課后延伸的訓練,這正是合作學習的好機會,例如學完《窮人》后,學生進行小練筆訓練:展開想象續寫《窮人》。課外我就指導學生根據小練筆的要求開展過“二關”互檢互助的合作學習活動。第一關是“同桌關”,讓同桌間根據小練筆基本要求相互合作修改,通過口頭、書面等形式相互檢查,指出不足,并合作改進、提高。第二關是“組長關”,要求學生在過第一關的基礎上,做出進一步修改后,請各組語文組長根據內容進行修改,指出不足,再次合作改進、完善小練筆。學生對此活動表現出很濃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間互檢互助,互助互學的合作學習就成了一種風氣。又如在教學完第九冊第二單元后,評價手冊要求學生找幾個關于思鄉的詩句。通過小組合作,同學們不僅找到不少關于思鄉的詩句,而且制作了很多漂亮的書簽,有的還很有特色,大家都過了一把書簽癮。在總復習時,小組合作學習發揮的作用就更大了。我要求小組長帶領組員根據復習內容合作復習,逐一過關。在這個環節中,特別強調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和組員的互幫互助,做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組長與學困生結對子,對于學困生不懂的、還沒掌握的知識,組長必須教到會,做到人人達標。這樣不僅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鞏固、積累和豐富,而且合作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學生為嘗到合作學習的甜頭而努力合作,提高了基本學習能力。
教師作為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在實施這種教學模式時,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個成功的引導者、促進者,應利用好課本資源,并對這些資源進行有機整合,來促進小組合作學習。這樣既能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