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復習是總復習的關鍵,專題復習應準確把握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注意新課改背景下的地理高考命題“注重考查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考查學習方法、注重考查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注重考查對社會重大問題的關注和地理認識”(教育部考試中心張亞南語)這一新思路。因此,專題復習應堅持“基礎性原則、能力性原則、應用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即從知識上的查漏補缺、能力上的針對性訓練、應用上的舉一反三、答題技能上的方法指導等四個方面入手。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往往過分注重專項訓練和“萬能公式”,卻忘記了地理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梳理,忽略了知識上的查漏補缺,導致事倍功半,得不償失,起不到好的復習效果。
我在專題復習法中,嘗試“讀讀講講”相結合的方法,瞄準高考命題的價值取向,緊扣考試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立足教材,保證專題復習課的質量。
一、“讀”與專題相關的教材內容
引導學生課前閱讀與專題相關聯的教材內容,是溫故知新,為解決實際問題做好準備的重要前提。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掌握,是提高分析說明綜合能力的關鍵,為防止學生在答題時出現基礎知識不扎實、胡編亂造、不著邊際等問題,我們應該引導學生讀教材,讓學生明白高考地理無論怎樣突出能力,試題無論怎樣千變萬化,但考試“以課程標準為依歸,以教材為依據”不會變(必須緊扣考綱),“題在課外,理在書中”不會變(必須瞄準這一高考命題的價值取向),切勿因高考側重對能力的考查,而偏廢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如2007年全國高考文綜卷Ⅰ第40題第(3)小題“說明燕京城城址選擇的有利自然條件”和第(4)小題“說明燕京在區際聯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其圖直接來自于九年級地理課本插圖,兩題都直接考查書本知識,就是最有力的明證,可見讀教材不可忽視。
為了提高閱讀效率,在閱讀前,教師可以列出與專題相關的編目或條目,指導學生閱讀相關材料,出示相關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并歸納提煉核心內容,形成知識網絡。這樣,通過課前閱讀,既鞏固了第一輪復習的成果,為提高課堂效率做好了準備,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讀”專題復習學案
引導學生課堂上閱讀專題復習學案,是學生學會提綱挈領迅速生成能力的保證。專題復習對于教師來說沒有現成的方案,對于學生來說也沒有現成的教科書,為使學生搞好專題復習,做到有的放矢,在組織專題復習過程中,可分專題編寫專題復習學案,印發給每位學生,作為學生專題復習的藍本,供學生上課時使用。學生可以邊聽講、邊看提綱和學案,做到“手中有學案,心中不驚慌”。
三、“講”主干知識
縱觀近幾年的文綜試題,總體平和樸實,突出對學科主干知識、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比較貼近學生的實際。如2011年福建高考文綜卷地理部分的主干知識:第1—2題中國的影響農業區位變化的因素;第3—4題中國的人口遷移對城市環境和社會發展的影響;第5—6題城市的功能分區及其影響因素;第7—9題等值線的判讀及綜合分析;第10—12題等壓線圖中風向的判斷、地球運動、晨昏線特征、晝夜長短計算;第37題科羅拉多河大峽谷的地貌、植被、氣候,河流的水文特征,沿岸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等;選修題第41題,A.【選修2—海洋地理】海洋表層海水溫度分布規律、動態變化與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B.【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南方冰雹災害多發季節、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御措施。可以看出,試題緊抓氣候、河流、地貌、農業及城市區位、人口結構及特征、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等主干知識,沒有脫離教材實際,面對這樣的試題,學生可以從容應對,安心答題。
專題復習綜合性強,容量大,學生往往感到無從下手,這時,應指導學生找到一條合理的線索,對零散知識進行整理、連接、綜合、歸類,圍繞這條線索拓展延伸形成一串知識鏈,即“抓主干,理脈絡”。可以將主干知識融合到各個專題中,幫助學生理清脈絡,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講”復習方法
當今文綜高考地理試題,尤其是主觀題的設計,都是以熱點材料為背景,然后進行設問,側重考查學生對書本基本觀點、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試題靈活、多變,但“材料在外,答案在內”,2007年高考全國卷Ⅰ文綜的地理題印證了這句話。如第36題第(2)小題:“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城區不斷擴展,要求西部工業區中的焦化廠、水泥廠搬遷的呼聲越來越大。為什么?”從其答案組織看,主要就是來自于書本“工業的區位選擇”這部分知識的遷移和變換,第(1)小題:“判斷東部工業區的選址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直接考查書本的重要原理的運用;第37題第(4)小題:“分析五臺山年降水量高于鄭州年降水量的原因。”沒有設置審題的障礙,主要考查兩地降水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地形原因)。因此要提高主觀題的得分,不僅要熟練掌握書本上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而且要學會靈活運用,有效遷移。
當然,在做好做實“讀”和“講”的同時,還應當注意落實好“練”與“評”兩個環節,即進行適當的、有針對性的練習及練后評析。總之,只有做實了“讀讀講講”,充分有效地利用與專題相關的課內外材料,不斷訓練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才能確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廣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使學生緊張的高考復習變得有趣愉快而又高速有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涂德.中學地理創新教法.學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