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梅
課堂氣氛是課堂教學中師生所呈現的一種心理狀態,是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創造的心理、情感和社會氛圍。“良好課堂氣氛可以成為傳遞知識的無聲媒介,啟迪智慧的無形鑰匙,陶冶品德的潛在力量”。可見,良好課堂氣氛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之一,也是學生理解知識、消化知識的最佳時機。怎樣營造課堂氣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多用新穎教法
對于新穎的教法的探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教學中教法的新穎主要體現在:第一是課堂教學結構要新。每節課的學習不能總是按照預習—正音釋詞—解釋課題—劃分層次—歸納大意—明確中心—歸納寫作特點—完成課后練習的順序進行,應該有所變化。第二是課堂教學的切入點要新。教學中選擇適當的切入點,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是設問方式要新。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因素,激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第四是思維訓練的角度要新。在思維訓練中要求學生從新的觀點和新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既要有順向的思維訓練,也要有改變思維定勢的創造性思維訓練。第五是教學手段要新。科技時代先進的教學設備為我們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錄音、錄像、多媒體的恰當適時的運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觀,使學生更愉悅、更快捷、更積極主動去創新。
2.教師是活躍課堂氣氛的關鍵
2.1語文教師應培養開朗樂觀的性格。天才型的語文教師鳳毛麟角,人的性格也各有差異。但一個性格內向、不善于言辭、表情呆板的老師,怎能把語文課上得生動活潑、趣味盎然呢?一個充滿朝氣、言語風趣、表情豐富的老師,學生們一定很樂意聽他的課。可見,教師應盡力克服自己的性格弱點,盡量使自己的性格開朗樂觀,以求更好地表情達意,從而激發學生的熱情,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2.2語文教師應具有淵博知識及多方面的才能。語文作為最重要的文化載體,其豐富的人文性和社會性特點對語文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應有良好的個人品德外,還需要有淵博的知識及多方面的才能。
2.3語文教師還應具有全新的現代教育觀念和育人的才能。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全新的現代教育概念,這些全新的現代教育觀念包括從整齊劃一到注重學生個性與創新、從知識本位的灌輸到學會主動學習、從單一的課堂到回歸生活等方面內容。語文教師只有具備這些全新的現代教育觀念,才敢于大膽嘗試,勇于創新,改革語文課堂結構,才能實現語文教學的現代化,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3.讓學生保持最佳學習心態
任何學習過程都存在著復雜的心理活動,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學生學習的表現與效果截然不同。當學生處于最佳心理狀態時,學習情緒高漲,專心致志,課堂氣氛熱烈而愉悅。為此,教師應注意做到以下兩點。
3.1把微笑帶進課堂。微笑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學生的心靈。當學生思想走神、思緒信馬由韁時,充滿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學生“迷途知返”;當學生答問受挫時,滿懷鼓勵和依賴的微笑,能使學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當學生板演成功時,飽含肯定和贊賞的微笑,能使學生自信心大增,產生更強的求知欲。教師親切的教態、愛的目光和鼓勵的言語,能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融洽的合作氣氛,促使學生形成和長久保持積極主動的良好學習心態。
3.2把成功帶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不同的收獲,既提出共同要求,又提出個別要求。如在課堂作業的配置與處理上,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并通過當堂批改或講評,滿足學生急于知道作業正確與否的迫切心理需求,開闊學生思路,使那些解題時“別出心裁”的學生得到表揚。這樣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一種樂于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4.巧用激勵因素
小學生大多表現欲強,成功的期望值高,他們總是想得到老師的贊許和同學的欽佩。因此,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充分給予贊揚,多鼓勵,多表揚,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能動性。凡是課堂上學生成功的每一點都給予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一定會大大高漲,整個課堂氣氛會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
5.加強教學過程的互動性
課堂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感情互相交流的過程。教師要尊重有生命的學生,尊重有生命的課堂文本,珍視自己的生命,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敬的環境里一起學習,一起發現和探求。
5.1師生互動。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要想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過程,給學生充分的話語權,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其次,在教學內容上,充分利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聯系現實生活,對教材和教學內容進行重新建構。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提供質疑善思的良好時機,鼓勵學生提問、質疑,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最終內化為創造人格。最后,拓展課堂,延伸訓練,為學生個性的發展、知識的廣博創造必要條件。
5.2生生互動。生生互動是指學生與學生之間發生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交換思想的過程。應該說,學生之間的互動比師生互動更容易實現,因為學生之間的地位自然平等,心理環境寬松,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對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有目的地不失時機地、促成學生間的互動,使孩子們學會人際交往,增強合作意識。首先,教師必須轉變自身角色,甘愿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成為“平等中的首席”,及時培養學生之間健康的互動情感。其次,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善于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豐富的互動情境,培養學生自由、積極、深刻、穩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