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在中國傳統產業中,要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信息化也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也是大勢所趨,傳統行業不是缺乏信息信息化的動力,而是缺少好的信息化的方案,缺少有價值的信息化支撐。”
4月13日,“國家兩化融合深度行”主題活動——浙江產業集群兩化深度融合服務年活動啟動儀式暨浙江紡織行業兩化深度融合交流會在紹興柯橋召開,中關村知名企業用友軟件,以及來自紹興、蕭山等地區的230余家企業參加會議。
此次會議由國家工信部指導、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浙江省經濟與信息化促進會與紹興縣政府、蕭山區政府共同承辦。作為浙江省產業集群兩化深度融合服務年活動的啟動大會和首站活動,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司長徐愈、省經信委副主任吳君青、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優賢、常務副會長省工商大學教授、博導王光明,用友股份制造行業事業部副總經理趙永春、NC離散制造業務 部葉秀林、服裝紡織行業專家辛曉箭以及IBM華東區總經理、浙江電信政企客戶部副總經理等均出席了本次大會。
活動中,來自用友、電信、IBM等支撐單位,以及恒逸集團、興美達印染、古纖道等行業龍頭企業作交流發言,嘉賓圍繞信息技術在企業管理、生產裝備、節能減排等環節的應用開展技術講解和經驗傳授。
古纖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用友制造化纖行業的樣板企業,用友為其數據流、業務流與資金流三流合一,大力提高業務處理效率,更好地支持了子公司的業務復制。
經過“十一五”的實踐證明,推進“兩化”融合,有利于突破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制約,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提升區域綜合實力,實現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發展;有利于構建以信息化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發展;有利于整合經濟社會資源,實現生產方式和社會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
服務區域產業集群兩化融合
2011年,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工信部聯信,就加快推進浙江省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提出“浙江省關于加快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意見”。
浙江省圍繞產業發展及經濟轉型升級對信息化的需求,一直在推進重點行業、產業集群、企業的信息技術應用。通過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激發企業運用信息技術的內在需求,強化信息技術在設計、生產、管理、營銷、服務和品牌建設等各個環節的深度應用。重點突破,以點帶面,集中資源,從重點行業、龍頭企業、重要環節進行突破,樹立信息技術應用示范標桿。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集群和產業鏈中的主導作用,運用信息技術推動產業鏈的深度合作與創新發展,帶動中小企業信息化。
“意見”提出,到2015年,浙江省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水平顯著提高,信息化發展指數達到0.80,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在區域層面,基本建成區域“兩化”深度融合公共服務體系,在產業集群中初步建成15個以上“兩化”深度融合綜合試驗區和一批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皟苫疃热诤稀睂ν七M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變發揮重要作用。在行業層面,通過實施十大行業“兩化”深度融合行動計劃,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節能減排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產業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在企業層面,重點骨干企業45%以上實現關鍵環節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大中型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95%以上,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0%以上,60%以上中小企業實現主營業務環節的信息化。
浙江省以裝備制造、輕工、紡織、化工、醫藥、電力、建材、冶金、汽車、船舶等十大傳統行業為著力點,實施“兩化”深度融合行動計劃,推進企業從單項業務應用向多業務集成應用轉變,從單一企業應用向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應用轉變,實現信息技術在傳統制造業的全面滲透、綜合集成和深度融合,促進工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智能發展,提高工業生產的集約化水平。
在產業集群層面,浙江省將組織實施“兩化”深度融合重點工程,以省級產業集群示范區為重點,推進塊狀經濟“兩化”深度融合,創建15個以上省級“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加強產業集群共性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廣一批具有行業特色的工業軟件和信息化解決方案;支持產業集群建立信息化服務平臺,提供產品設計、質量檢測、行業數據庫共享、信息咨詢、軟硬件租賃、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教育培訓、運營維護等服務;加快產業集群所在區域的社會信息化建設,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交通、電力、供水、供氣、物流等公共事業信息化水平,為產業集群“兩化”深度融合提供基礎支撐和保障。
浙江產業集群兩化深度融合服務年活動標志著浙江產業集群兩化深度融合服務年活動正式拉開序幕,也是用友持續和地方政府“兩化融合”工作深度配合的開端。
紡織產業集群作為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將突出織造、印染、紡織機械裝備、企業管理等四大環節的信息化深度應用,帶動紡織產業鏈其他環節的信息化;夯實紡織創意設計、電子商務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等三大平臺的服務能力;實施軟件產業振興、重大項目帶動、龍頭企業帶動三大工程。
用友NC離散制造業務部葉秀林針對目前紡織行業的現狀以及多種多樣的瓶頸問題做了系統分析。“十二五”期間,我國紡織工業信息化的重點涵蓋五項攻關技術和兩項信息化的推廣技術,用友制造提供了系統的解決方案,對于企業優化和整合市場渠道,建立新渠道,提高現有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以及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全面的企業信息化服務
近期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要達到18%以上,到2015年,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對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支撐能力明顯增強。
此次《指導意見》的發布,國家從政策層面進一步將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具體到了八大行業:研發設計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檢驗檢測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數字內容服務、電子商務服務和生物技術服務。聚焦到信息產業,物聯網、云計算等新型信息服務業態的發展,將使信息消費持續成為社會消費熱點。
用友公司副總裁王健表示,全面信息化的概念在未來幾年會被提得越來越多。包括兩化深度融合,未來真正要實現這個全面性的話,當然這對一般的企業來說路程是比較長的。目標一定是這樣的,未來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這是一個趨勢,這是整體的信息化。
經過24年的發展,用友制造已經擁有近百萬家制造企業客戶,其中1萬多家企業客戶在行業處于領袖地位,引領著中國制造各行業企業的創新和發展。用友制造伴隨著高速增長的中國制造業發展而來,熟諳中國制造的發展模式、管理變革以及信息化推進路徑,在這一過程中為中國制造業提供領先的管理信息化產品、技術和服務。
2012年,用友提出“轉型、創新、人才、管理”八字方針,從四個方面推動用友股份“轉型升級2.0”全面部署,推動可持續的效益化高增長。用友制造在今年的一個關鍵任務是建立全面的企業信息化服務。中國大型制造企業集團對信息化的訴求已經從技術走向了全方位的服務需求,需要軟件廠商能夠提供戰略咨詢、業務流程咨詢、信息系統IT戰略制訂到最后系統實施的完整的需求量,提供整合型的服務。用友制造針對企業的這種需求,建立完善業務組織,希望能夠給用戶提供完整的專業服務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