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樹東
節后首個交易周,雖然大盤并沒有迎來開門紅,但基本上延續了震蕩上行的態勢。大盤在2100點上方開始變得有些猶豫,追漲動力有所減弱,最明顯的體現是成交量出現萎縮。從技術面觀察,2100點上方正好面臨9月高點和季線的雙重反壓,出現震蕩是正常的技術現象。本欄將此波行情定義為維穩行情,從目前行情的進展情況看,市場依然存在很強的政策維穩預期,距十八大的召開還有近四個交易周,政策動力依然會對市場產生作用,我們認為后市大盤仍有繼續上行的空間,十八大之前,市場具備安全的可操作環境。
很多投資者對節后首個交易日收出陰線感到擔心,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通常每個月和每個季度的首個交易日,對整個月、季度的走勢都有很大的啟示作用,而本周一是十月和四季度的首個交易日,加上是經歷了長假節的醞釀和思考,意義自然非同凡響。歷史規律顯示,除了04年和11年,國慶節后首個交易日和隨后一周的表現高度正相關,在這樣的概率指引下,2100點上方的壓力有一定心理因素。而從市場心理角度完全可以得到解釋,節前最后兩個交易日除了機構做市值的動力外,博長假期間出利好的買盤不在少數,而長假期間并沒有利好,反而遭遇重啟IPO的利空,因此,此次開門收黑并不具備代表性,不可將歷史規律生搬硬套。
開門收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本次行情對政策的依賴度很高,也就是說,政策決定了本次行情的時間和空間。從政策面的進展來看,對股市繼續保持著扶持的態勢,匯金、社保、險資和央企增持;繼續加大力度引進境外機構投資者;取消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審批;券商創新業務先試先行;擴大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等。其中值得關注的有兩點,其一是匯金增持;其二是擴大銀行設立基金公司試點。
中央匯金公司10日公告稱,10日起已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農、中、建行股票,并繼續進行相關市場操作。在上一輪承諾期屆滿后,匯金公司宣布繼續增持四大行股份,有助提振A股市場信心。在投資者眼中,匯金增持和其他央企增持存在巨大的不同,匯金增持所體現出的政策效應最強,雖然目前還未顯現明顯的市場助漲效應,但至少對穩定指數肯定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媒體報道,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近日在電話會議中透露,央行已經把"擴大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的報告上報國務院。同時,央行邀請商業銀行相關負責人于國慶之后赴北京,就試點問題展開討論。消息人士告訴網易財經,雖然已經上報國務院,但何時獲批的時間還不能確定,不過商業銀行設立基金公司指日可待。該人士表示,此事由央行金融穩定局負責,而商業銀行的負責人在國慶前后將會與央行金融管穩定局證券處討論具體細節。
擴大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意味著混業經營有了實質性的推進,至少會對理財資金構成分流,銀行理財產品規模高達20萬億,哪怕起到百分之一的分流效果,對市場都會構成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不難看出,股市管理層似乎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著各項維穩措施,經濟維穩政策也在不斷發酵,雖然目前還沒有感到震撼的政策舉動,但政策的累積效應依然不可忽視。我們注意到國慶前后市場的信心已經開始有所好轉,這是值得關注的,9月的最后一個交易周,而A股開戶數不僅突破11萬戶,總量上更是創出4月以來的25周新高。開戶數有先行指標的作用,開戶并不代表馬上投入交易,但開戶本身就意味著信心趨穩,畢竟熊市已經快五周年了,市場系統性風險已經有了大幅度的下降,盡管還不能認為市場馬上啟動牛市,但熊市末期的判斷從估值面和技術面的依據是充分的。
我們曾經重點強調,本次維穩行情暫定為階段性的行情,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救市政策,在行情空間上并沒有太好的預期,你可以認為是政策維穩催化的反彈。從市場內部來看,本周市場依然是題材股打天下,鋼鐵、水泥、券商等大市值板塊雖有所異動,但根本不具備持續性,市場也不認同。上證指數七成的權重在周期股,如果周期股不動,指數上確實很難有太好的預期,這主要和資金和經濟表現有關。管理層一再倡導藍籌的價值,但以目前市場存量資金狀況,很難營造藍籌的投資氛圍,不僅如此,各大基金更以經濟疲弱為借口,逢高減持藍籌股,這大大壓制了指數的空間。
下周一開始將會陸續公布9月份和三季度經濟數據,市場分歧依舊比較大。我們依然維持三季度見底,四季度開始階段性回升的判斷。從先行指標PMI的情況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9 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8%,較上月回升0.6 個百分點。匯豐中國制造業PMI 為47.9%,較上月回升0.1 個百分點。雖然官方和匯豐公布的PMI仍在50%榮枯線之下,但隨著經濟維穩政策的不斷發酵,相信9月PMI有效企穩是大概率事件。
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經濟出現復蘇跡象,9月全球綜合PMI為52.5,比8月上升了1.6個百分點,為6個月以來新高,主要受到服務業的拉動,使三季度全球綜合PMI升至51.7,略高于二季度的51.6。全球經濟的階段性企穩有助于中國經濟支止住下滑局面,結合制造業去庫存的進展較為順利,水泥、煤炭、鋼鐵等價格開始出現反彈跡象,我們對中國經濟階段性止跌回升抱有信心。
中國經濟在轉型過程中,遭遇困難是不可避免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失去增長動力,即使7%以上的增速,在全球也是令人羨慕的,相比仍身陷危機的歐美經濟,我們的困難要小得多。目前很多機構極不看好中國經濟,但很多國外機構卻很看好,很羨慕,反差巨大。從政治角度看,近段時間,歐美國家對中國商品反傾銷、貿易制裁,從政策上對中國進行圍堵,充分說明中國經濟的潛力,你如果沒有潛力,發達國家懶得理你,更不會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因此,我們對中國經濟不可過度悲觀,自亂陣腳更是不可取的態度。
我們的基本預判是,下周公布經濟數據即使結果不理想,也可以視作利空出盡,不會對反彈趨勢構成影響。如果數據不理想,反而會引起央行加大放松貨幣政策力度的沖動。10 月逆回購到期額超過6000億元,而新增財政存款可能超過3000 億元,可能對流動性產生一定壓力。央行必須加大流動性供應才能防止市場利率的上行,而市場對于央行再度下調準備金率的預期再度升溫。我們認為,央行目前對房地產反彈和物價回升的風險仍較為擔憂,優先采用的工具可能仍是逆回購,而下調準備金率的時點可能再次推遲。因此,我們認為央行降息的可能更大一些,本周韓國和巴西雙雙宣布降息,中國不排除跟隨降息的可能。
如果從好的預期上看,三季度數據一旦已經出現止跌回升的信號,則有助于周期板塊的走強,估值將得到一定修復,從而大幅度提升指數的動力。如果我們假設,銀行板塊、石油石化板塊可以反彈十到十五個百分點,其他周期板塊可以反彈十五到二十個百分點,那后市行情將會有相當的力度,從估值面和技術面,這些周期股完全有這樣的條件,現在只缺催化劑。
綜合而言,市場的對于維穩政策的預期仍在發揮著作用,在18大之前仍會有進一步的發揮空間,我們認為本輪階段性行情并沒有結束。下周特別需要關注的是9月份和三季度經濟數據,我們的基本觀點是三季度見底,四季度回升,即使數據不理想也可以視作利空出盡,不會影響到反彈趨勢。10月資金面確實有些緊張,央行所采取的政策可能依然是公開市場操作,存在降息的預期,降存準的試點可能會推后。操作方面,目前距18大還有近四個交易周,市場環境比較有利于操作,大家可以精選潛力股,進行波段操作,隨著三季報披露進入高峰期,三季度預增股值得重點留意。
(作者系深圳芙浪特首席策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