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他認為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養成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筋。”也就是說,剪紙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干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就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著心靈,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于大腦的開發。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為探尋有特色的園本課題,我園把民間剪紙引進幼兒園。在一張張色彩鮮艷的紙片里,孩子們創造出了變化萬千的各種圖案,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然而,在幼兒剪紙教學活動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較注重中、大班幼兒剪紙活動的指導,而對小班幼兒剪紙教學活動缺少應有的關注與必要的思考。如何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采取切實可行的指導策略,是我們必須攻克的一大難關。對此,我們課題組通過近兩年的剪紙教學,對小班幼兒剪紙教學活動的指導策略進行了系統的、深入的研究與實踐,以求探索幼兒園小班剪紙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創造良好的校園剪紙環境
環境對幼兒身心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此,為小班幼兒創造富有濃厚民間剪紙藝術氣息的視覺環境非常重要,它能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享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使幼兒自覺不自覺地到剪紙藝術的熏陶。
首先,我們創造了濃厚的校園剪紙環境。在樓道、教室、長廊、樓梯拐角等處懸掛老師們精心創作的各類剪紙作品:如京劇臉譜系列,青花瓷系列,花卉、人物、動物系列等賞心悅目的剪紙作品。并告訴小朋友:“這些都是老師們自己剪的!”在小朋友嘖嘖稱奇時順勢引導:“只要努力你們也可以剪出這么漂亮的作品。”以此激起幼兒也想試試看的沖動。我們還在班級設置了剪紙展示區,如:“快樂剪吧”、“心靈手巧”,把幼兒的剪紙作品在展板上展出,創造讓幼兒能與之“對話”的環境。實踐證明,有幼兒參與的環境更加讓幼兒有欣賞、研究的興趣,也更能調動幼兒對民間藝術的關注。只有幼兒與環境有效互動,教育環境才有其存在的價值。所以在創造環境時,我們盡可能地增強童趣性,引起小班幼兒的共鳴,使幼兒在與民間剪紙藝術教育環境的互動中,產生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熱愛之情。
二、構建剪紙園本課程
民間剪紙大多是成人作品,僅供欣賞,讓幼兒學習操作不太合適。因此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民間剪紙的特點,重新編寫所選擇的剪紙內容,召集課題組成員,共同商量、研究、篩選、制定適應小班幼兒現有剪紙水平的剪紙園本課程。孩子們在印好的各類圖樣中,練習剪紙技能,遵循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開展剪紙活動的教學原則。從最初的圖形練習漸漸過渡到幼兒喜愛的水果、玩具、小動物等,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教學目標。如:在“目測剪”活動中,請幼兒當“小廚師”引起幼兒學習興趣,把方形的紙剪成長條的“面條”,孩子們在情境游戲中學會了目測剪直線;在“小刺猬背果果”“小兔拔蘿卜”等故事中學會了剪蘋果、蘿卜等曲線;在“小魚吹泡泡”中學會了剪波浪線。幼兒園在課程安排上確保每周每班上午有一節剪紙活動,下午每周每班有兩節剪紙特色活動,每班有專門的剪紙特色展示區,讓孩子在富有情趣的教學中人人愛剪,個個樂剪,每天都感受到剪紙的快樂。
三、打造班級剪紙文化特色
我們要求教師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設立班級剪紙特色活動,制訂班級剪紙特色計劃,形成獨特的班級特色。在給幼兒剪范樣的基礎上,提供各種輔助材料進行裝飾。如顏料、毛線、廢舊報紙等,讓孩子自由、輕松地進行剪剪、粘粘、撕撕等活動,教師則在一旁觀察、指導孩子活動,并教會孩子注意安全使用剪刀。如小(1)班的剪紙與水粉裝飾組合(在剪好的小鴨四周用水粉進行點綴);小(2)班剪紙與撕紙裝飾組合(在剪好的紋樣上用彩色報紙進行點綴);小(3)班剪紙與拼貼裝飾組合(將孩子剪好的各種圖形進行拼貼組合)等。班級剪紙特色活動的開展,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創造興趣,豐富了剪紙內容,打造出了班級剪紙特色文化。
四、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
在剪紙活動中,由于工具和材料簡單方便,容易操作,幼兒可以依據自己的創作能力,剪出喜歡的圖案,因此剪紙便成了小班幼兒自我創造、抒情的重要方式。對于幼兒的剪紙,我們不能用常規的眼光衡量,不能只看剪紙是否漂亮,形象是否準確,而是要重視剪紙中所表達的孩子的內心世界,支持幼兒創造性的自我表現。如:在《可愛的兔子》剪紙活動中,亮亮小朋友剪了只兔子,其實,那兔子充其量就是個半圓的圖形而已,這時老師走到孩子身邊,笑著問:“亮亮,小兔的耳朵呢?”他想了想說:“我的小兔在睡覺,它把耳朵壓在下面當枕頭了。”老師肯定并表揚了他,亮亮則高興地向同伴展示作品。這樣的鼓勵與支持,讓孩子能自由地表達自己,不受常規的約束而大膽創新,創造性就是在支持鼓勵的環境中孕育成長的。其實一聲輕輕的鼓勵,一陣熱烈的掌聲,就足以支持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創造出新奇而美妙的世界。
五、體驗親子共剪的樂趣
《綱要》中指出: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家園合作親子互動,共同促進幼兒快樂成長。如:在進行“可愛的動物”主題活動時,為了創造豐富的主題環境,我們利用家長助教日,邀請了巧手爸爸“可可爸爸”,來園進行家長助教活動《剪紙變變變》。沒想到經過可可爸爸靈巧的雙手演繹,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金魚,活靈活現的小螃蟹展現在孩子們面前,孩子們歡呼雀躍,掌聲不斷。看著孩子們興奮激動的樣子,可可爸爸也十分開心,并將自己帶來的圖樣手把手地指導幼兒進行練習、創作。通過此次活動,幼兒對剪紙的興趣更濃,眼界更為開闊。
我們還開展了“家庭總動員剪紙才藝秀”現場大比拼,請家長自愿報名參加,并設立獎項,比比在規定的時間里,按規定的主題,看看哪個家庭成員之間合作力強、作品美觀、有創意,與主題相吻合。活動中個個家庭各顯神通,孩子們在與家長的互動、合作中,個個聚精會神,默契地與家長配合,不斷展示平時學到的剪紙功夫,巧妙地剪出豐富多彩的優秀佳作。通過活動,教師、幼兒、家長剪紙的興趣更濃,關系更為密切,也使我園特色剪紙在社區得以宣傳、推廣,更促進了家長與孩子體驗親子共剪其樂融融的樂趣。
在民間剪紙藝術廣闊的海洋中,在濃厚的校園文化的環境創造中,在家園親子共剪其樂無窮的互動中,在園本課程的開發實踐中,我們堅信:經過長期不懈的學習、摸索,小班幼兒的作品必然洋溢著純真,跳躍著神奇,蘊涵著創新。讓孩子手指尖上的智慧之花在幼小的心靈之窗美麗綻放,讓我們在“快樂剪紙”園本課題研究的引領下,為“培育快樂兒童,成就智慧人生”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