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良福
摘要: 本文概述了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備考策略。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考查的是檢驗考生語文實際運用能力、探究精神、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方式,它具有內容的包容性、知識的綜合性等特點,因而成為中考命題的熱點之一。它包括本板塊備考的指導思想,應考能力與技巧、重點題型的歸納與總結。本文進而闡述了“綜合性學習”板塊復習策略,以及對這一板塊的考點的展望。
關鍵詞: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備考策略
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它重在學科內外的聯系,重在學習過程,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實踐在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等。重點考查語文素養和探究精神。
福建省泉州市幾年來語文綜合性學習試題回顧:
2007年:“讀書”為主題的名著閱讀交流活動。(14分)
2008年:“交通標語”選出不合理的一項,并說明理由。(4分)
2009年:“漢字的使用現象”分析惡果,探究原因,提出對策。(6分)
2010年:“名字內涵探究”名字的分類、含義、和所包含的情感。(6分)
2011年:“民俗節日”探究。(7分)
2012年:“橋文化”探究,包括“橋之名”、“橋之美”、“橋之韻”。(7分)
分析:這幾年的主題探究均是以“文化”或者“人文”為大主題的。同時又是初中生在現實生活中接觸較為廣泛的,并有所體會的主題,這類題目會使考生心有所言、言之有物。
二
綜合性學習主要考查能力包括:能提出問題(概括能力)、分析問題(探究原因)、解決問題(對策)。平時扎實有效地多開展相關活動才能在考場上胸有成竹應對,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重視積累,厚積薄發。
重視語言積累,是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途徑,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試題靈活,涵蓋面廣,涉及知識多,因此,上課的時候能把書本知識引申開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學的形式豐富多彩而絕不單一,強調背誦和廣泛閱讀,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倉庫,從而使學生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做到“厚積”,才能在臨考時“薄發”。
2.關心時事,關注熱點。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是相等的,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性的。一些新聞熱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考試題中。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充分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使學生受到科學的、技術的、文化的、人文的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復習備考過程中,不但要注意積累熱點時事的相關素材,而且要切實提升學生的拓展能力。
3.找準角度,切中考點。
試題變化再多,命題的角度總是有限的。總之,只要學生在答題前仔細分析題干,明確試題的考點,審題時抓住要點,就能明確自己的任務,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地應答。抓住要點,主要是抓問題和答題提示部分的關鍵詞。
4.激活思維,張揚個性。
《課標》十分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綜合性學習類試題主要考查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綜合性學習”的“評價建議”明確提出,要充分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對不同于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其答案具有多元性和個性化的特點,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評價。我們在復習備考中一定要加大演練的力度,以增強情境意識,激活思維,張揚個性,同時培養找規律善歸納的能力,具體解答的時候,我們要積極利用積累,充分展現創意,要注重語言的運用,力求言之有理又有序,得體又簡明。因此,同學們應該充分激活自己的思維,在準確把握題意的前提下,突顯特色,張揚個性,這樣的答題意識和態度正是我們所鼓勵和倡導的。
三
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試題(語文)
橋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為增進對它的了解,讓我們一起參與“橋文化”的探究,感受它的藝術魅力。
(1)【橋之名】按提示,說出下列各式各樣的“橋”。(2分)
①用石頭砌成、橋洞呈弧形的橋叫做。
②使道路形成立體交叉的橋稱為。
③傳說中,喜鵲在天上搭的橋名曰。
④雨后彩虹被喻為。
示例:①石拱橋②立交橋③鵲橋④人間天上的橋
(2)【橋之美】展開聯想與想象,感受詩句所表現的橋之美。(3分)
①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美在。
②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美在。
③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蒼龍背上行。美在 。
示例:①氣勢恢宏②橋長無與倫比③詩情畫意(或“橋上橋下景物融為一體”)
(3)【橋之韻】生活中還有許多無形的橋,請參照示例,另寫一句。(2分)
示例:嚴復將西方文化傳播到中國,搭建了通往西方文化領域的橋梁。
答案示例:(意思對即可)
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試題語文
民俗節日是我國民俗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中蘊藏著語文學習的寶貴資源。同學們伴隨著這些節日度過了一年又一年,而對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讓我們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從而增進了解,獲得知識。
(1)了解民俗節日。(2分)
請用線段將下列相關內容連接起來。
民俗節日 民俗活動飲食文化
春節賞月 包粽子
清明踏青 吃潤餅
端午舞獅 嘗月餅
中秋賽龍舟 吃團圓飯
(2)品評民俗節日。(3分)請結合⑴⑶題提示的內容,說說我國民俗節日的特色。
示例:①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②民俗活動與民俗飲食相結合。③民俗活動形式豐富多彩。④文化色彩濃厚。能說清三組之中的某種與民俗節日的關系即可。
(3)探究詩句內涵。(2分)
下列詩句所表現的共同的文化內涵有哪些?
①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②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③汨羅沉沒一流恨,湘楚常懷千古羞。
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示例:①詩句內容與民俗節日相關。②描述民俗節日活動、節日氣氛。③表現不同節日的不同特色。(答出兩點即可)
綜上,綜合性學習板塊的考點,就形式上看主要有以下幾類。
(1)語言創作類:①編擬廣告、宣傳語;②對聯知識及創作賞析;③撰寫開場白、結束語、串詞;④擬寫通知、邀請函、啟事等。
(2)材料整理類:①語段壓縮;②材料的整合與探究。
(3)圖表轉述類:①表格分析;②圖標理解。
(4)活動參與類:①采訪;②擬定活動方案;③開展辯論等。
就內容上看主要有:(1)歷史人物類;(2)文物古跡類;(3)民風民俗類;(4)國家或大事類;(5)校園文化類;(6)名著類,等等。
總之,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題受到各地中考命題者的關注。只要能很好地引導學生落實活動,提高素質,分析題型,謹慎應對,答題時盡可能調動自己的語文積累,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應付這類題應當是“閑庭信步”。這樣,師生都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初中語文綜合性試題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