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良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需要、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個性等。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完成學習任務起著激發(fā)、維護、定向、調(diào)節(jié)的作用,可以說是學生成長和成才的關鍵因素。在學生智力程度和智力水平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加強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重視發(fā)揮學生非智力因素作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學生學習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談些體會。
一、轉(zhuǎn)變思想觀念,加強師生對話,培養(yǎng)融洽的師生情感。
情感是一種主觀意識形態(tài),它表現(xiàn)了人對客觀事情的好惡傾向,在人的學習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情感包括對語文老師和語文學科兩方面的情感。融洽的師生情感是形成良好教學氛圍的關鍵所在,很難想象學生們會去喜歡一個他們討厭的老師所教的科目。愛屋及烏,既然不會親其師,又怎會信其道。所以要想融洽師生關系,培養(yǎng)融洽的師生情感,首先就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語文老師,這就要求教師轉(zhuǎn)變角色,放下高不可攀的“師道尊嚴”的架子,建立一種民主平等、融洽和諧、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應以信任、真誠、平等的原則與學生相處,使他們感到老師既是他們的良師,又是他們的益友。最重要的是教師要轉(zhuǎn)變思想觀念,抱定“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教育理念,懷著激烈的事業(yè)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毫不保留地對每一位學生獻出自己的愛心,特別是對那些調(diào)皮搗蛋的“后進生”、“差生”,更應該嚴中有愛,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讓他們放下“自卑”的心理,挺起腰桿做人,充滿信心做事,我們的一視同仁,必將得到回報。
二、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創(chuàng)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舊的教育模式只是把學生當做教育對象和知識接受容器來看待,并沒有看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具有“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的特點。課堂上基本是老師一個人講,老師講,學生聽,填鴨式地滿堂灌,嚴重壓抑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于是培養(yǎng)出了高分低能、唯唯諾諾、平庸順服的書呆子。新的教育形勢要求我們必須改變現(xiàn)狀,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實行自主學習,努力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發(fā)揮主動探索創(chuàng)造精神,給他們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中,努力合作探究,思想激烈碰撞,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更加生動、活潑、快樂地成長,激發(fā)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但小學生畢竟年幼,經(jīng)驗不足,很多時候,學習過程還需要老師來扮演“導演”的角色,適時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質(zhì)量的有力保證。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我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會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如下幾方面的學習習慣。
(一)勤讀的習慣。要求學生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去讀,如讀詞語、句子、課文等,應該反復讀,不斷提高讀的質(zhì)量,最好能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閱讀時間可以選擇早晨、飯后、睡前等,教師定期組織朗讀比賽,評出名次,給予獎勵。
(二)預習新課的習慣。在教授新課之前,教師可以在小黑板上、導學案上、小紙條上布置預習任務,列出預習提綱,第二天派專人檢查預習成果,指導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這樣就為下一步在講授新課中學生的交流與展示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勤記筆記,定期復習的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知識學過后容易遺忘,因此每學期初我都要求學生準備一個小本子,把老師上課講解的重點知識要點記錄下來,隨身攜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拿出筆記本回過頭去不定期地復習一下,使舊知識得以鞏固。這個小冊子老師會不定期檢查,按書寫內(nèi)容和質(zhì)量進行評比打分,給予適當獎勵。
(四)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學了知識就是為了應用,我教育學生平時要養(yǎng)成讀課外書的習慣,如讀報紙、看小故事、看課外讀物等。學生在日常閱讀中把所學知識不知不覺地掌握了,不僅開闊了視野,積累了課堂內(nèi)沒有的知識,而且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
四、加強賞識教育,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意志。
意志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動,并與克服困難相聯(lián)系的心理過程。良好的意志對學生的學習有著不可低估的促進作用,學生意志堅定,就會在學習上加倍努力,鍥而不舍,尤其是在遇到困難時,才能做到迎難而上,保持旺盛的斗志,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
由于語文學科的知識面廣泛,需要識記的東西多,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需要有頑強的毅力和意志作保障,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yǎng)。首先從思想上去引導,用古今中外名人在苦難中成長的勵志事跡去教育他們,增強他們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其次是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動態(tài),出現(xiàn)問題時及時給他們鼓勵,使他們不畏艱難,奮力拼搏,勇敢戰(zhàn)勝暫時的困難,讓他們享受奮斗的苦樂,與他們分享成功的喜悅。
總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樹立全面育人的觀念,對每一位學生負責,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成才。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nèi)沃囟肋h。
參考文獻:
[1]秦曉梅.建立新型師生關系[J].班主任,2000,(09).
[2]黃寶娥.素質(zhì)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芻議[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