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養
摘要: 有效教學注重老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本文通過對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現狀及其原因的分析,探索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 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現狀分析發展措施
一、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理論和應用有機結合產生的一門科學,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它是指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提高成績而采用的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法,主要研究教學的各種現象和問題,揭示老師教學中的一般規律,利用和遵循相關的教學規律解決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的對策和技術。
有效教學是實施高中新課程后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是素質教育模式下一種相當有意義的教學手法。有效教學的出現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優化我國教學的環境和內容;二是保證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實用性和合理性;三是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有效教學的產生和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能有效地促進高中物理教學(特別是高中新課程實施以后課時相對緊張),對于學生提高高中物理學習成績也有著較大的幫助。
二、高中物理教學現狀及其原因分析
1.學習高中物理的積極性不高。
高中物理對高中理科生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在考試中所占的比重較大。應試教育體制下的物理教學,既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枯燥,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高中物理的學習,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合理的邏輯和耐心的探討。物理解題過程復雜,很多學生在解題時遇到困難時便選擇放棄。在屢次受到挫敗之后,便會失去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信心,導致高中物理的學習惡性循環的現象逐漸產生,阻礙了學生高中物理成績的進步。
2.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
相對于初中物理而言,高中物理是一種更深入的學習。很多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課上不能有效地吸收老師所講的知識,更不能很好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課外也并沒在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使得物理成績一直都得不到較大的提高。很多教師依舊秉承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創造力的發展,使得學生產生對老師的依賴,不能自主積極地展開探討,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阻礙了學生物理成績的提高。
3.學習高中物理的方法不當。
很多學生在學習高中物理時,沒有制訂有效的學習計劃,采用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比較盲目,使得物理的學習變得雜亂無章,不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高中物理的教材中含有較多的定理、法則和公式,這些都是物理學習的基礎知識,是提高物理成績的前提條件。但是很多學生對這些基礎知識的掌握并不牢固,在解題時不能很好地加以運用其根本原因主要歸結于學生在學習物理時所用的方法不當。
三、促進高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措施
1.創設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應試教育模式下的教學和考核標準,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嚴重阻礙了學生物理成績的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是相當關鍵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對高中物理的學習興趣,才能有效地推動學生自主、積極地進行學習,促進學生物理成績的提高。對此,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講“力的分解”一節時,教師可以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取一個質量較大的砝碼放在桌面上,要用細線把它提起來,問學生用一根線易斷還是兩根線易斷?學生的回答一般是一根線易斷。但實驗演示結果卻相反,用一根細線將砝碼穩穩地提起,而用兩根同樣的細線(故意使兩根細線間的夾角大一些)提起砝碼時,細線斷開了。為什么用兩根細線的效果反而不如用一根細線呢?這一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的大腦中立即產生了認識沖突,思維被迅速地激活起來。學生自然而然就有了探究的興趣和目標。
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是有效教學的具體表現之一,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教學手段。同時,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也有助于課堂氣氛的融洽和和諧。創設問題情境能更好地引入新課,然后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快速解決問題。例如:在掌握動能定理時,老師可以創設有關動能定理的情境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充分地吸收知識。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鼓勵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實現民主教學。
2.加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當前我們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設置課前導學案,很多同學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喜歡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例如,在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過程中,有的同學就有可能紙帶上得不到輕重合適、點跡清晰的小圓點,那么就要思考分析:白紙帶與復寫紙是否正確安裝好?電磁打點計時器是否工作穩定,使用的電壓是否過高?計時器的振針到復寫紙片的距離是否合適?復寫紙片是否需要更換?這樣一來,雖然沒有得到滿意的實驗結果,但通過自主探究性分析,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能力和應用能力卻得到了發展,同時也提高了綜合處理物理信息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惑和難以理解的知識是在所難免的。為了能有效地解除疑惑,應該及時地請教老師或與同學進行交流討論。加強彼此之間的團結合作,一方面可以及時和有效地促進學生理解知識,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師生、同學間的友好關系的建立。學生可以通過與他人交流,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的學習中加以改進。例如:我校引入“271”高效課堂,創建學習小組。老師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時注意每組學生物理成績的均衡,讓成績相對較好的同學帶動和指導成績較差的學生,促進彼此成績的共同進步。在產生疑惑時,學生在學習小組中提出,通過討論和交流得出相應的解題方法。通過分組的方式來加強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對師生、同學間關系的和諧發展是相當有利的,也讓學生能夠了解到自己對知識的真實掌握情況,在以后的學習中能更準確地為自己定位。
3.找準有效地學習方法,推動有效教學的發展。
立足學生實際,對教材進行大膽整合、二次創作,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案,實現課堂的有效甚至高效。很多高中學生在學習物理時,沒有實施有效的學習方法。有的學生雜亂無章地進行學習,想到什么學什么,沒有制訂學習計劃,這對高中物理的學習是相當不利的。有的學生雖然制訂了學習計劃,卻是依照他人的經驗,沒有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來制定相關的學習方案,因此也得不到較大的提高。學生應該認識到自己的真實狀況,選擇一本符合自己的情況的參考書或輔導書。課堂上,應該積極參與課堂、合作學習、大膽展示和質疑及時總結,掌握物理基礎知識。課前要做好預習,課后反復溫習和回顧,使得自己能將教材上的知識點很牢靠地掌握。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利用各種教學手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積極地學習和探究,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找準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推動有效教學的發展。
4.教學時將理論知識和物理實驗有效地結合。
在課堂上,老師所講解的都是物理的基礎知識。想要提高學生的高中物理成績,僅靠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是完全不夠的。除了讓學生能充分掌握物理定理和公式之外,還應該將理論知識和物理實驗有機地結合,讓學生通過物理實驗來鞏固教材上的基礎知識。例如:高中物理教材中學生如何將電流計改裝為電流表?在進行這一章內容的講解時,需要為學生講解教材上的定理和公式,為做相關實驗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在學生充分了解基礎知識后,通過實驗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通過實踐操作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運用理論知識,促進學生物理成績的提高,也有利于有效教學的發展。
四、總結
高中物理是一門關鍵的學科,其學習過程也較為復雜,需要學生能充分掌握理論知識,鞏固物理的學習基礎。在解題中能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能有效地運用,幫助解決相關問題。很多學生被復雜的學習和解題過程所難倒,產生抵觸心理,在受到挫敗之后,逐漸失去學習高中物理的興趣和信心,這成為了影響高中生物理成績提高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很多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較低,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物理成績一直得不到較快提高。在這種背景下,有效性教學誕生且逐漸深入到高中物理教學中。這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優化了教學的環境和內容,保證了高中物理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實用性和合理性,對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譚志云.在物理教學中實現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
[2]趙英芳.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
[3]李玉環.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框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
[4]袁維新.實施有效教學調控應處理好的四個關系[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