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霞
摘要: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使用信息技術改進數學教學已經引起廣泛的重視。網絡對探究性學習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它可提供大量的信息資源,可滿足交流與合作的需求,可提供豐富的導師資源,可管理學習過程,便于展示和評價學習成果。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也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通過積極參與網絡課的開設及對網絡課的研究,作者就數學網絡教學談談體會。
關鍵詞: 數學網絡教學教學體會優越性 困惑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使用信息技術改進數學教學已經引起廣泛的重視。網絡對探究性學習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它可提供大量的信息資源,可滿足交流與合作的需求,可提供豐富的導師資源,可管理學習過程,便于展示和評價學習成果。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也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通過積極參與網絡課的開設及對網絡課的研究,我就數學網絡教學談談體會。
一、網絡教學的優越性
網絡展示了未來教育的美好前景。在英特爾?襅未來教育思想指引下,將數學教育與網絡相結合,形成一種網上協作型學習模式。這種模式非常重視學習過程、強調從做中學。整個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是體驗、領悟的過程,也是學習、提高的過程,這也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的體現。學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奉獻出自己通過調查、搜索、收集、處理信息后獲得的成果時體會到成功的愉悅。
1.具有強大的交互性
《新課程標準》把教學過程看做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而網絡有先進的BBS、在線聊天等實時交流技術,它為各個使用者提供了一個平等交流的機會,網絡教學使交互式學習成為可能,為他們創造一種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學習的環境。網絡教學使師生之間在教學中以一種交互的方式呈現信息,學生在網絡中不僅接受,同時也在表達。
在課例《空間立體幾何體的截面》中,我們讓學生進行分組協助學習。將每小組的探索活動分為三個層次進行:從最簡單的圖形出發,即三棱柱、三棱錐、三棱臺研究任意三點的位置的取法,隨后作出過三點的截面(作法依據:公理及其推論),并拖動三點,觀察截面的變化情況,從而得出結論,并進行組內交流,形成小組統一觀點。在這個活動中,以學生間的交互為主,截面變化的情況互相討論,比較,由于難度較小,故教師作為一個分享者,與學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悅;對幾何體做廣度延伸:把底面邊數增加,類比作出截面,并歸納出截面變化情況,其間學生相互探討增多。學生間交流由前面的展示自己的發現進入了相互研究、探討、共同解決問題中來,提問教師的學生增多。教師為學生提供幫助,給出研究提示,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難等,適度指導總結。
最后各小組將結論與成果制作成作品,進行展示作品,小組間對作品提問,討論(可以應用網絡的討論板塊進行或直接的討論),師生共同評價(或者先學生討論,可以統一也可以有分歧,教師再總結)。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得到啟發,進行知識建構。
2.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正改變實踐的內涵——計算機不僅僅是一個“展臺”,更是思維實踐的場所。學生可以利用軟件平臺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根據研究和學習興趣進行小組協作學習,利用主題性網站進行研究性學習。這種上課方式充分使得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收者向知識的探索者轉變;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重點解決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識。網絡課較好地解決了目前班級授課制之中的分層次教學問題、個性化教學問題。
3.使教學更具生動性
在我設計的《空間立體幾何體的截面》、《“直線外兩點與直線上一點距離之和最小”的空間推廣》、《已知三角函數值求角》等課例中,都是讓學生利用網絡環境,借助于數學軟件《幾何畫板》進行自主學習,探索數學知識,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例子。這些內容都是傳統教學中學生較難掌握的知識點。教師通過網絡收集相關材料,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任務的理解掌握情況,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自主探索、尋求、交流問題的答案或解決的辦法,由學生個人或小組協作利用幾何畫板進行探索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或指導。然后由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各自(或小組)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深層次的問題,以使學生的思維過程由直覺思維向邏輯思維轉變,培養他們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二、幾點困惑
1.數學學科特點制約著網絡課
數學學科有很多操作能力的要求(如:解題能力、運算能力、邏輯能力等),在數學問題的討論中有許多問題是通過公式、符號、過程來表達的,現階段交流平臺(BBS、在線聊天等)解決這個問題顯得力不從心。數學學科上網絡課時選題難,現在網絡課的選題往往都是在常規教學以外的,層次較高的研究性課題。
由此我認為,我們可以將網絡應用于常規教學中,將學生利用網絡自主研究學習和常規教學相結合,比如可以利用課件來解決數學知識的發生,如橢圓的形成等集合問題和函數圖像問題;通過網絡開展學習評價,制成小測驗,來進行反饋,這樣容易批改,評價快捷。
2.網絡技術制約著網絡課
現在數學教學軟件紛繁眾多,幾何畫板、Mathcad、Poly、Maple、數學實驗室、每種軟件都有自己的長處,當然也有不足。故教師在選擇教學平臺時比較困惑。但我認為我們首先應該掌握一兩種,讓網絡教學得以開展,然后總結改進,改進后再發展,為網絡課積累經驗。
3.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待提高
高中學生有高考壓力,他們學習時間非常寶貴。但是在我們網絡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平臺多,有時課題難,這些都會花掉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由于這點,我在開設網絡課時,一般尋找學習較好的班級,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時間相對而言比較多一點,另一方面學生的接受能力強。還有就是事先做好準備工作:我在自己班級利用研究課的時間,教會了學生如何使用《幾何畫板》,這樣就讓學生在研究時候得心應手。
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讓數學網絡教學更好地發揮作用,這些問題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數學網絡教學研究的深入,一定能夠得到較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