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國彪



今年兩會期間,三月的春風中,北京玉淵潭公園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寧波奉化市滕頭村黨委書記傅企平利用休息時間,專程趕到這里調研環境保護和苗木培育問題。“PM2.5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哪些苗木能更好地降低PM2.5?”傅企平認真請教。闊葉樹、針葉樹,水土、光線、溫度、濕度……他們邊走邊看、邊議邊記。
就在去年年初,PM2.5還是一個極其生僻的專業術語,因為多個灰霾天的襲擊,PM2.5才漸漸成了街談巷議的內容。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細顆粒物(PM2.5)等項目監測,2015年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至此,PM2.5,這種近半年才廣為人知、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顆粒物,引起了出席今年全國兩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高度關注,大家紛紛建言獻策。
目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階段,GDP的增長與環境空氣質量矛盾突出。而在解決矛盾中,不僅僅是環保部一家的責任,需要其他部門,特別是與經濟發展相關的部門共同組織和領導,協同解決。而中央政府的重視,也給予PM2.5問題足夠的高度。
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表示,“及時公布PM2.5監測數據,有利于更好地指引公眾健康出行。針對不同的空氣質量狀態,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盡可能減少危害。”他同時表示,新的空氣質量標準出來后,還配套一個新的AQI評價方法,這個方法是和國際接軌的,會說明應該怎樣來自我保護。
“大氣污染沒有省界、市界,監測不應等到污染了才去做,建議今年就在全國展開PM2.5監測,防治則可以先行在重點區域進行。”全國人大代表、呼吸道疾病專家鐘南山院士說。
全國人大代表陳敏透露,廣東PM2.5監測將分三步走,珠三角9個城市3月底監測公布,到6月再增加3個城市,其余城市到2014年實現全覆蓋。
盡管廣東的進度比國家提早了一年,然而,鐘南山認為,PM2.5的監測和防治是兩回事。如果沒有全國的監測,沒有多部門協作控制污染,那么大氣污染防治、提高空氣質量只能是一句空話。“監測并不是很難的事,為什么不全部一起監測公布呢?是不是要等到污染重了再監測、再公布?”鐘南山說。
事實上,相比于PM2.5的監測和公布,排放控制和綜合治理是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全國政協委員賈康指出,PM2.5污染主要源于揚塵和燃燒后物質,如燃煤、汽車尾氣等。在大力扶持汽車工業的產業政策下,實現控制排放的目標涉及調整產業結構甚至經濟結構,艱難而復雜,發達國家的治理基本上也用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在這方面,我們有后發優勢。
“人們關注PM2.5的焦點集中在標準和監測上。其實PM2.5的監測僅僅是第一步,比監測更重要的是PM2.5的排放控制和綜合治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汪紀戎認為,將PM2.5納入空氣質量常規監測指標,不僅是環境保護的一大進步,也將倒逼經濟結構調整和消費模式轉變。
致公黨中央提案指出:“提高環境空氣質量是一項艱巨的、復雜的、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提高環境質量的關鍵是減少污染物排放,只有污染物濃度降低了,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了,環境空氣質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生態環境才能改善。”
近年來,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高速增長。2011年汽車產銷量超過1800萬輛,連續三年成為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機動車為群眾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監測表明,我國城市空氣開始呈現出煤煙和機動車尾氣復合污染的特點。全國政協委員李書福說:“有效控制機動車污染,對于推進污染減排,改善區域空氣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汪紀戎代表建議,降低PM2.5濃度,治理空氣污染,必須大幅度調整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加快淘汰污染嚴重的企業,深度治理、嚴格監管。同時,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對于降低PM2.5濃度也同樣必不可少,如提升車用燃油品質,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和新能源汽車,引導群眾綠色出行等等。
“PM2.5是一個區域特征污染物,不是單靠某地區的環境治理就能達到理想指標。”全國政協常委、民建甘肅省委主委寧崇瑞說,在世界范圍內PM2.5的防治都是難點和熱點,需要協同控制。
“PM2.5看上去是個環境問題,實際上也是經濟問題、政治問題、社會問題和民生問題。”寧崇瑞表示,隨著新修訂《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發布,將有更多的代表委員就這個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三十分之一的小微粒治理積極建言,努力為百姓的肺腑“滌清塵埃”。
“上海公布PM2.5數據后,空氣質量優良率將有所下降。”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說,“但這更符合市民的實際感受,也有利于形成‘倒逼機制,推動上海環境治理。”
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國家和一些城市面對PM2.5的開誠布公,是政府環境信息公開的表率,應當成為環境治理的常態。“事實證明,政府的坦誠反而讓群眾更踏實。”高抒委員說。
“好的環境不是監測出來的,而是治理出來的。”天津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包景嶺代表說,今后必須大力推進區域間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切實把節能減排指標當作“硬政績”考核,真正打一場全社會的“環境保衛戰”。
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代表說,與北京相比,上海PM2.5來源更復雜,上海的工業企業大大多于北京地區,其工業總量是四個直轄市中最大的,不過,上海同樣需要解決PM2.5區域聯防聯控制度上的問題。相對于廣東省本省機制,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都需要跨省聯防聯控,必須在環境管理制度上有所創新,進一步強化區域的聯防聯控。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都在區域聯防聯控上做過短暫的實踐,此前是臨時性的制度,但現在更需要從法律層面和制度層面將其落實下來。
包景嶺代表對此深表認同:“大氣污染是一個區域概念,拿京津冀來說,一個氣候條件控制下,肯定會互相影響。如果不實行區域聯防聯治,再怎么監測空氣質量也沒用。”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環保局原局長陳萬志說,以北京為例,當前城市燃煤總量約2600萬噸,根據減排目標,2015年要控制在1500萬噸以內,北京在降,但周邊燃煤卻在升。
“PM2.5粒徑小、傳播遠,周邊傳輸對大城市PM2.5的貢獻率最高。”從事水泥生產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裴春亮舉例說,津、冀地區聚集了大量水泥、鋼鐵、煉油、石化等高污染產業,區域燃煤總量一年超過3.5億噸,對北京的影響約占PM2.5來源的24.5%。
“要治理PM2.5,就須對癥下藥。”全國人大代表、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戎光道說,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產生的PM2.5,上海已開始醞釀“兩條路”:一是對新車執行高標準,對不達標的老舊機動車逐步淘汰;二是提高油品質量,實施“滬V”排放標準。“汽柴油的標準每提高一個檔次,PPM值下降的幅度都很大,這對降低PM2.5值有很大的幫助。”
“居民的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對于降低PM2.5濃度同樣必不可少。”全國政協委員舒安娜表示,環保問題不單單是政府的職責,更是全社會的責任。環境保護也與老百姓有關,普通市民可以采用合理使用機動車、多乘公共交通工具、避免過度裝修等方式為PM2.5的減排做貢獻。
“好環境不光是大家有權享受,更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全國政協委員陳凱認為,在環境保護方面推進和健全公益訴訟,是社會開展環保監督的新嘗試。這就需要擴大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范疇,目前民訴法修正案草案把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限定為“有關機關和社會團體”,他建議把個人和民間組織也有序納入訴訟主體范疇,并設立環境公益基金。
PM2.5成為“兩會”熱點,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受到代表委員們的廣泛關注,一方面因為新標準直接關系群眾健康,更重要的則在于新標準顯示出引領和示范效應。
除了大氣,環境因子還有很多,包括水、土壤、噪聲、固廢、重金屬、危險化學品等,標準滯后的問題和亟待破解的難題在這些領域也一定程度上存在。
改善環境質量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個領域都和群眾健康息息相關。除了大氣,還需要在這些領域綜合用力。否則,空氣質量改善了,其他領域的環境質量依然難以滿足要求。
“想實現這些目標,需要中央環保部門做好‘頂層設計,讓這些區域的專家、院士、環保部門、基層治理工作者們平等地坐在一起,共同研究梳理、統籌考慮,制定出全局的解決方案,才能實現統一的區域環保目標。”包景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