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針對部分高校培養的大學本科生不適應社會需求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等問題,提出通過競賽的方式提高本科生培養質量的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該研究在分析現狀與問題的基礎上,通過鼓勵更多的同學參加實際制作方面的競賽活動,加強理論聯系實際,來提高本科生認知能力與實踐應用能力,最終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 本科生培養質量提高途徑以競賽為支撐
1.引言
大學的擴招已經基本進入穩定期,但大學教育教學改革一直受人們關注。2009年底,新任教育部長袁貴仁同志在部署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時強調:“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推動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
可見,新一輪的高等教育改革對高等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培養當今社會需求的人才來適應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改革高等教育是一條最好的出路,改革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優秀、更適用的人才。當代大學畢業生必須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必須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可見對這方面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2.本科生培養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很多高校擴招速度快、規模大,而老師的數量有限,加上新招的老師有待進一步培養,出現老師少學生多的現象,不得不合班上課、上大課,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同時,學校發展速度快,學校相關硬件設施跟不上,所以很多實驗、實踐課程只做仿真實驗,即使有部分實驗平臺操作實驗,也主要是借助于仿真工具來驗證所學的理論,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動手能力;還有部分平臺實驗,多數同學主要按實驗指導書動手,調整和驗證參數,不符合人才培養的要求。
另外,現在很多大學生學習不是很刻苦,對學習沒有興趣,只是為了通過考試或為了拿個文憑,至于自己應該怎樣學習和應該學習什么知識比較盲目,特別是實踐、實驗教學環節,很不重視,造成眼高手低,實踐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差,到單位需要二次培訓的現象。
3.提高本科生培養質量的途徑
針對目前同學理論學得多,實物見得少,多數同學眼高手低,實際動手能力、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差等問題,很多學者和專家不同程度地進行了教學改革。如增加新技術課程,改革上課方法、實驗方法、實驗內容,以及設計與應用設計型、綜合性、創新型、研究型等新實驗。通過對近幾年實驗、教學和各種競賽的經驗進行分析,發現參加實際制作方面的競賽的同學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所學知識的應用及實際動手能力均有較大的提高,所以對通過實際制作方面的競賽來提高本科生的培養質量進行教育改革研究。
3.1以競賽為支撐提高認知能力。
針對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的共性問題,我們應該改變教學現狀,鼓勵同學進實驗室,多參加與專業相關的實際制作方面的競賽,增加學生的見識,同時加強指導學生建立實踐與理論間的關系,樹立“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觀念,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
3.2以競賽支撐提高實踐應用能力。
很多同學有高手低、實際動手能力差,專業競賽是提高這方面能力很好的一種方法。下面以我院自動化專業同學的一些實際動手的競賽為例加以說明。(1)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2)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3)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及“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等等。
這些競賽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學生需要學習相關的基礎知識(如單片機、DSP、FPGA等原理),創造相關軟件的開發環境,設計系統方案,轉型與購買原件、器件,設計、制作與調試電路板,設計實驗開發板,以及整理技術文檔,等等,能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制作過程中,指導老師適當給予指導,讓學生入門,學生遇到問題及時幫助解決。通過這樣的鍛煉,學生能從“系統”的角度去理解問題,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自學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均有較大提高,同時能理解相關理論知識,通過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過程,激起學習興趣,達到真正學好、真正應用的目的。
3.3改革效果。
通過參加一系列的實際動手制作的競賽活動,同學們體會了“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本意,提高了認知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從最近幾年的實際情況看,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動手能力,增強了應用知識的能力,具體體現在課程綜合設計、畢業設計、畢業答辯、用人單位的面試和筆試等均有較突出的表現。這種做法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深受同學的歡迎,受到同行專家的肯定。特別是在用人單位招聘面試時,如果學生說曾經參與了相關專業的設計競賽,就可以直接簽協議,這無疑是對學生最大的肯定。
4.結語
本文對本科生培養過程中的不足和本科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然后根據社會當前的需求與國家經濟長遠發展的要求,進行了基于競賽的教育教學改革,通過鼓勵學生參加一系列實際動手制作的競賽活動,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從改革的實際效果看,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存在的不足之處是受益的同學數量有限,導致兩極分化等問題,所以今后要加大投入力度,給同學們提供更多的機會。
參考文獻:
[1]侯濤.計算機控制技術實驗教改與實踐[J].教育與設會,2009,(3):100-102.
[2]孫桂平,崔彥元,趙紅杰.高師院校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11):17-19.
[3]厲華杰,童姍.強化“學生為本”理念,深化教學改革[J].成功(教育),2010,(02):20-21.
[4]譚思超,張志儉,高璞珍,田瑞峰.實踐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創新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S1):248-249.
基金項目:蘭州交通大學實驗教學改革立項課題(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