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文
[摘要]陶瓷花鳥繪畫藝術形式的發展過程,即是對現實美的獨特發現和尋找相應的獨特表現手法的過程。陶瓷花鳥畫要適應當代人的心理需求,就要拓展自己的語言功能,拓寬自己的視覺方式,在經典的傳統陶瓷作品中吸取養料,并以現代人的審美情趣來完成與古人的對話與交流,開拓新的審美領域。并在傳統的限制中尋求發展,借助外來因素尋求突破,在司空見慣的素材里發現和挖掘出新的美,尋求和發現對今天藝術創造最有啟發、最有幫助的東西來實現傳統的拓展或揚棄。
[關鍵詞]花鳥畫傳承審美陶瓷繪畫
一、如何突破傳統陶瓷繪畫
現代陶瓷繪畫在面對傳統陶瓷繪畫的限制中需要尋求突破。為了避免雷同,首要的一點就是對現實美的重新發現,開拓新的審美領域,努力與陶瓷繪畫前輩拉開距離。對于有豐富繪畫經驗的畫者來說,亦可在造型方面進行研究,加之枯木、竹石、梅蘭之類,那種散淡而清高的情致,異常適合表達繪畫者的心情。陶瓷繪畫需要在集大成中尋求突破,它較好地解決了文化發展中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當代陶瓷花鳥畫可通過工筆與寫意結合,勾勒與沒骨相兼,繪畫內容與形式交融,形成新的審美體系。時代的發展,陶瓷繪畫創作者可借助外來因素尋求突破,或利用新工具、新技法的介入探索新形式,以開拓新道路。隨著西風東漸,當代的人們對西洋繪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由抵觸到欣賞,由欣賞到借鑒,尤其是當代的青年陶瓷工作者非常注意吸收西方新技藝,“中西合璧”式的畫法對于陶瓷花鳥繪畫的發展影響會越來越深遠。
二、時代對陶瓷花鳥繪畫創作的影響
時代在發展,現代陶瓷花鳥畫以生活中常見之景物為描繪主題,借那些尋常生活中常見之景物抒發心中之情。總結前人的陶瓷藝術成就,我們可以體會,古人在陶瓷繪畫中所畫題材不外乎身邊尋常可見雞鵝嬉戲、繁花葦塘、翠竹枯荷,古人生活環境中沒有高樓大廈,難見車水馬龍,自然取材于他們隨處可見的各類景物。而我們生活的環境中難見的卻是山雞燕雀、百花爭艷于山林的景致。僅僅因為對傳統陶瓷花鳥畫的承襲而將不可見或難以見的景象反復描繪,其難度可想而知,其審美疲勞度可想而知。沒有真情實感難以感動自己,要想感動觀者談何容易。古人生活于花鳥蟲魚隨處可見的環境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我們生活在數字、影像、傳媒發達的時代,雖說并非不能再去表現那些傳統陶瓷繪畫中常見的花鳥,但即便是同樣的題材,古人與今人的表現手法與精神內涵也必然發生了不可抗拒的改變。在陶瓷花鳥畫中,感覺是十分重要的。
現代陶瓷花鳥畫創作是畫家與天地萬物間心靈的交流,是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和贊美。他們由花鳥草蟲的客觀形態,體悟的是花鳥草蟲的生命本質,并由此展示了自身一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的精神與生命特質。正是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人類與大自然變得更為親近,自然景色成為畫家樂此不疲的永恒題材,陶瓷繪畫家的心靈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當代陶瓷花鳥畫中,那充滿情趣或淡雅或歡快或時尚或沉郁的色調是自然生命的再現。花情鳥語是人與花鳥生命氣息對流的思維方式,潛移默化于陶瓷畫家與觀者珍惜生命價值的心底深處,自然的花鳥之美充分表達與內在情感融為了一體。
三、陶瓷花鳥畫的創新
傳統陶瓷工筆花鳥繪畫受中國工筆繪畫影響很深,學習中國工筆繪畫的“三礬九染”,形式上追求“書卷氣”的這種似乎固定不變的形式,它似乎形成了一個自我封閉、自我欣賞的審美怪圈。西洋繪畫關注眼中所見,中國繪畫傾心心中所思;西洋繪畫強調視覺沖擊力,中國繪畫追求心靈感染力;西洋繪畫重質量感的生動逼真,中國繪畫重韻致的得意忘形;西洋繪畫努力拉近作品與觀者的視距,注意欣賞的愉悅,中國繪畫盡情抒寫個人胸中逸氣,企盼心靈的共鳴。兩種繪畫一偏于意態的刻畫,一側重情感的表達。由此可見,材質的運用,既是物質的產物,也是觀念的產物。如對畫面空白的理解、欣賞和運用,中國傳統繪畫以“計白當黑”的手法暗示觀者,以虛無為實有。如鄧碧珊畫的淺絳彩魚紋四方筆筒,雖無一筆水紋,只是畫些海藻,觀者卻感覺它身處江湖,心中漾起波瀾。這是陶瓷繪畫的虛擬空間,是一種程式美,它蘊含很強的情感因素,它所追求的是心理存在,而非物象實有。這就是老子所說的“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它與西方繪畫模擬的視覺空間迥然有別。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中西合璧”的繪畫便是變異的產物,形成了陶瓷繪畫多元發展的契機。任何表現形式如果一成不變,便易形成審美惰性。人的本質是求“新”求“變”的。各種新材料和新技法的嘗試和運用,已經不知不覺地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審美經驗,在“司空見慣的材料”里發現和挖掘出新的“美”,開拓出藝術表現的新領域,從中可體驗到新的藝術魅力即新形式本身的魅力和思想的魅力,將會使陶瓷繪畫煥發勃勃生機。我們學習傳統陶瓷繪畫作品,可以對傳統技法和創造理念進行梳理,可以使我們更全面、更深入地認識傳統,以自己獨特的審美視角去領會、詮釋傳統,賦予陶瓷藝術形式美以新意。藝術創新,就要敢于做時代的弄潮兒,上溯人文精神的源頭,尋求和發現對今天的藝術創造最有啟發、最有幫助的東西來實現傳統的拓展或揚棄,并為國外文化藝術的廣泛借鑒樹立起新的座標。加強比較綜合的研究,進行規律性的揭示,開拓陶瓷藝術新境。
結語
當代陶瓷畫家在接受大自然的熏陶時,通過富于情感的花鳥草木形象,反映社會的情調和氣氛,表現自然界的生命精神、感悟自然美的屬性與作者心靈的和諧關系,使陶瓷藝術家審美理想與自然景物得到統一,用包含與時代特征和地域風情相吻合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作者從大自然中所體驗到的某種新的精神境界,從而使畫面充滿情感。使得陶瓷繪畫藝術畫外有畫、弦外有音、境外有思、象外有情,使陶瓷作品具有了深厚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