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萍 江淑珍
顏色釉瓷又稱色釉瓷,是依靠釉水色彩的變化來裝飾瓷器的。其色彩豐富晶瑩透體博得人們的喜愛,古今中外的學者形容它“明媚有如江南的春水,清凈有如北國的堅冰”,“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通常在釉料之中調整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就能達到改變釉色的目的,如鈷藍、銅紅、鉛綠、鐵黑等等。
顏色釉有三種劃分方法:一是按燒成后外觀特征分類,可分為單色釉、復色釉、無光釉、裂紋釉、結晶釉等;二是按燒成后的火焰性質分為氧化焰顏色釉、還原焰顏色釉兩種;三是按燒成溫度分類,分高溫顏色釉、中溫顏色釉和低溫顏色釉。若以1250度為界,則只分為高、低兩種。
高溫顏色釉作為顏色釉中的一種,是以天然礦石和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在坯胎上裝飾成色,然后經過高溫窯火的煅燒,令色釉在窯火中自然流動,形成有色的陶瓷。它與普通顏色釉的不同之處在于高溫顏色釉的特殊燒制工藝和配方。一件好的高溫顏色釉作品,擁有明艷亮麗的色彩、光亮如鏡的色澤,它所賦予的藝術效果也是多元化的,猶如中國畫、又似油畫,可稱水彩畫、又酷似裝飾畫。高溫顏色釉的釉面,需要經過13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煅燒,才能顯現出它亮如明鏡的釉面質感、豐富多彩的色彩感以及紋若流云飛瀑、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的特殊魅力。這些特點都使得整個高溫顏色釉瓷底蘊深厚、耀目清亮,深得人們的青睞與喜愛。
高溫顏色釉在燒制過程中,因為它的釉色在窯火的熏陶中會肆意流動,而這種流動性是陶瓷創作者無法控制的,所以它的制作工藝十分難掌握。不過發色理想的高溫顏色釉作品所呈現出的釉色之斑駁璀璨、豐美多彩、大氣豪放,卻可以令人精神振奮。同時正因為它釉色所具有的可流動性,所以導致任何一件高溫顏色釉瓷都是孤品、絕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由此不難發現高溫顏色釉瓷的收藏價值就可見一斑了。
景德鎮的高溫顏色釉瓷色調豐富,性能各異,表現力極強,可以表現概括的抽象形態;也能表現真實而具體的物象形象,只要色釉選擇和工藝操作上運用得當,就可以創作出各式藝術效果的作品,因此如何恰如其分地運用色釉自然流動和互相融匯滲透的技法,在色釉與色釉之間取得更為自然的配合調劑,在傳統色釉中汲取藝術營養,對提高和發展高溫顏色釉瓷的裝飾藝術領域,將起到重要推進作用。
筆者在這些年的創作實踐中,借助高溫顏色釉富有變化的特點,利用對燒成溫度和氣氛的控制,并通過對色釉性能特征的掌握,使高溫顏色釉發揮出淋漓盡致的神韻與特色,展現出一種新的經過多種色釉互相滲透的色釉新貌。如創作構思花瓶《秋時》,為了表現金秋的氣氛,以黃釉為底色,整個瓶體裝飾幾棵樹,只在樹后畫了一點遠山和一兩幢山村小屋。畫面近景的深秋楓林,只用流動性較大的赭色花釉和紅釉來裝飾,因為這兩種釉都是有花紋的復色釉,所以樹的形象不能具體的描繪出來,紅釉的施法與傳統的施法不同,傳統的紅釉只是單在器皿上表現釉色,沒有結合內容,形式呆板而單調,而這件作品上的紅釉確實靈巧而生動的。
其實,如今的高溫顏色釉瓷能夠如此的炫麗、精致,最需要感謝的便是清朝康熙年間的大力推廣與制作。在這一時期,民窯和官窯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不僅各種顏色釉和彩繪裝飾瓷器的品類繁多,而且陶瓷器型也相當豐富。以顏色釉瓷來說,此時的工匠們已能熟練地掌握各種金屬氧化物的呈色機理,能夠燒制出色彩華美繽紛的陶瓷釉色。在廣東省博物館的藏品中,康熙朝的顏色釉瓷相當豐富,其中還不乏精品。因此,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康熙在位的61年,是景德鎮瓷業復蘇和迅速發展的時期。
這一時期的顏色釉不僅制造精美,還流傳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制瓷傳說。例如從明開始,景德鎮瓷工繼鈞紅之后,又創造了另一種高溫銅紅釉——祭紅,它紅中微紫,妖而不艷,色澤安定而又深沉,釉中無龜裂紋理,是顏色釉瓷中之珍品。
關于“祭紅”,民間有一個傳說,說是有一燒瓷藝人之女,在皇宮下令要燒制御品佳瓷,而御窯廠連燒幾十窯都未成功,眼看日期已到,再不燒成御瓷的窯工將全被殺害之時,為救其父和眾燒制官窯瓷的瓷工,用自己的鮮血做釉料燒制出一種色調安定肅穆、稀世罕見的釉瓷,由此得以解救其父與眾窯工的性命,而自己卻因失血過多而亡,因此,為紀念這位舍身救眾的女子,后人便改“繼”字為“祭”,將此瓷稱之為“祭紅”。
祭紅制作之難甚于其它顏色釉,傳統的制作方法可謂不惜工本,古代配方中不僅有瑪瑙、珍珠、玉石等還需摻入黃金,其配料價格之高讓后人驚嘆,但即使這樣,在采用同配方時,只要溫度、氣氛、時間稍有差異,也常燒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紅瓷歷來難燒,因此,它比其它名貴色釉瓷更為名貴。
陶瓷作為人類文明史上最早出現的一種藝術形態,是所有藝術門類中最簡潔與最單純的,它凝聚了泥土之深沉、氣之飄逸,水之靈氣,最為難得的是融入了火的激情。現代陶藝家們必須掌握水土糅合的可塑性、流變性、以及燒結規律和成型方法,才能完成陶瓷藝術形態的產生和演變,使陶瓷凸顯出美的形態。從而創作出具有更高藝術價值的高溫顏色釉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