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已由工信部等部門發布征求意見。作為專家組的組長,我將對此事的看法歸納成五點。
一、關于選用車型的原則,我們按照三項原則來操作:首先是規格,價格限制。因為是公務用車,花納稅人錢,所以不應奢華,而且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帶來的產品性價比的提高,產品價格已有所下降。其次是為采購、使用、維修的長期穩定,要求企業有足夠的研發投入,要求對產品有完全的工業產權,要求按市場價格申報,要求已穩定批量生產。第三是按性能價格比列表打分。
二、政府采購,不受WTO的普惠原則限制。因為政府采購是花納稅人的錢,且政府使用的物品又可能涉及國家安全等,所以政府采購是不受WTO條款限制的,政府采購可以自行制定規則。
三、本次采購目錄,雖然合資企業產品入選少,自主品牌入選多,但我們并未將資本屬性或品牌技術來源作為選型條件,在規定的條件下,對所有企業是一視同仁的,這期目錄中并非一家合資企業都沒有,鄭州日產等合資企業產品也有入圍。
四、本次采購目錄確定的原則,符合國際慣例。
五、請大家以平常心看待此事,此事焦點有四,我愿逐一回答。首先是為什么以往政府采購合資企業生產的車多而這次自主品牌的多。我認為至少反映出兩點:一是中國政府不保守,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合資企業有超國民待遇,包括給合資企業兩免三減半;二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進步了,自主品牌乘用車又便宜又實用,所以成了這次公務車采購的主力。其次是否以救自主品牌為目的?我認為不是。自主品牌轎車這兩年雖然困難,還沒到必須指望政府購買的程度;公務用車市場很小,影響有限;自主品牌生產企業千萬別因此而松勁,還應努力煉內功;本期目錄管的是普通的公務用車、通信用車,真正對市場導向作用大的是省部級領導用車。再次對合資企業是否會有不利影響,我認為影響很小。一方面政府采購占市場份額很小,僅百分之二。再者,合資企業產品,多以引進技術生產,又冠以外資品牌,這使其在大市場上先機占盡,唯在此政府采購的小市場中,因引進生產而受些限制,這很正常。最后是傳聞某外國商會要因此發起貿易戰,阻止中國汽車企業在該地區的投資,我認為可能性也不大。畢竟中國市場發展潛力最大,這些商會代表的企業在中國也要投資建新廠,若打起來,他們可能最后損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