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迅速,民營企業功不可沒。在激烈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中,中國汽車產業體制、機制如何進一步改革,已經成為擺在中國汽車人面前的深層次問題。廣汽和吉奧的案例給了行業很多啟示。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保育鈞對此很有感觸。他認為,中國汽車產業完全可以嘗試著走聯合創新之路,強強聯合,通過聯合創新,來應對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所共同遭遇的發展挑戰。本文根據保育鈞在中國汽車產業體制與機制創新高峰論壇會上的發言整理。

廣汽和吉奧這兩家企業,一個是地方國有企業,一個是民營企業,他們能走到一起展開體制機制的創新,邁過了中國民營企業發展中的一個大門檻,這是一個標志性創新,也許會成為一種趨勢。因為近年來,特別是2008年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內民營企業遇到許多困難,“民退”的現象很受各界重視。
近期,國家發改委召集多個部委研究如何向民間資本放開。但是估計在真正落實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困難。究其原因,既有意識形態的障礙,又有體制機制的障礙,但主要是體制問題,特別是在出現利益沖突的情況時。因此我在很多場合都大聲疾呼要改善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當前形勢下,我國企業稅務負擔重,原材料價格包括勞動力價格都在大幅度上升,比如浙江一些地區,一些曾經發展得很好的民營制造企業也面臨經營困難。上規模的企業尚且如此,何況一些普通中小企業?僅“招工難”一項就困住了不少經營者。不僅是制造行業困難,其他服務行業也很困難。這是我們大聲呼吁改善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國內的民營企業也有自身體制方面的束縛。到2011年底中國的民營企業是965萬戶,注冊資本金是25萬億元,平均到每戶企業的注冊資本金不到300萬元。實力有限,你怎么進入一些壟斷領域?試想,注冊資本達幾百億的企業怎么可能看得起僅有300萬注冊資本的小企業?民營企業要發展就需要進行自身體制機制的創新,這是向民營企業提出的根本性的挑戰。
對此,我有兩個觀點,第一是政府要改革,改善企業發展的環境,第二是企業自身要創新,要在體制上進行創新。
創新首先應從企業的產權制度的創新做起。民營企業的長處是產權明晰,動力強勁,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看得很緊,所以這些年發展較快。“白天當老板,晚上住地板” 是當時民營企業創業者的真實寫照。但這個優勢的另一方面,企業的產權封閉,勢單力薄。“好漢不提當年勇”,我們要看到“干什么都賺錢,而且賺大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低成本擴張的時代過去了,靠自身積累逐步做大的時代也過去了。現在,情況與以前大不同了,一般制造行業基本飽和,依靠過去自我發展,逐步進行資本積累的模式想做大做強已經很難了。
中國的民營企業要想發展好,就要靠資源的整合,兼并重組靠體制的創新,要善于學會合作。此次金融危機的沖擊原本不是好事,但可以變成好事,就是逼著國內企業進行體制創新。從單個資本變成社會資本,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聯合重組,已成為一個發展方向。有些企業已經做到,例如萬通集團,幾年前已與國有企業進行合作,從過去的“野蠻生長”轉型為現在的理性發展。我國將出現國有-民營,或者中央國有-地方國有-民營資本組成新的聯合體。在這方面廣汽是一個榜樣,在汽車行業為我國開啟了一個新紀元,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合作是未來大勢所趨。當前,在中國的道路上,滿地跑的都是合資品牌或外資品牌的汽車,自主品牌并不多。但國內的汽車廠的數量多于全世界汽車廠的總和,目前約有144家有資格的整車制造廠。這勢必會造成國內汽車廠商之間的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和激烈競爭。
相互競爭是好事,但競爭也需要成本。所以民營之間的整合,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整合將是一個大趨勢。民營企業未來要發展,采用混合所有制可能會是發展方向。
在這個資源整合過程中,民營企業要解決好觀念問題。不少民營企業的創始人要有思想準備。好不容易創辦了企業成為老板,如果讓他們將來與別的企業合作,成為從屬甚至是當伙計,這個心理關很難過。
據了解,不少民營企業老板在被問及“為什么不與他人合作,最后組成一個企業集團”等諸如此類問題時,他們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很困難”。因為利益整合很難,合作各方必然各懷心思,管理和思想觀念也很難達成一致。但這一關,對于絕大多數民營企業來說早晚要過,與其被動地過,不如主動過。比如我所知道的一家國內著名縫紉機廠,受金融危機重創才不得不重組。這是被迫的重組,接受過程很艱難。但吉奧和廣汽的聯合是主動地重組,主動比被動好得多,因為雙方可以在新的基礎上談合作。
聯合發展要處理好“早”和“晚”的關系。“早”能爭取主動,多探索、積累經驗,爭取一些政策,有更多發言權。如果等對方發展壯大而不得不去求人家時,你的價值就很難體現出來了,也很難被政府部門重視。因此吉奧和廣汽在聯合過程中,因為有優先權,對于所需的扶持政策,包括稅收支持和市場方面的支持都可以提出建議。而且由于這是一個體制制度的創新,在行業內也擁有更多發言權,可以將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提出來。
民營企業應堅持五大創新,包括體制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等。體制制度創新是基礎。兩種不同所有制的企業聯合起來,可以把各自的優勢相互結合。管理創新要建立在體制制度創新的基礎上。民營企業中管理良好的并不多。在960萬戶私營企業當中僅有29%的企業逆流而上,還有71%的企業的日子“不太好過”。因為民營企業的體制束縛,絕大多數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管理人才。通過聯合,民營企業可以獲得很多有經驗的管理人才。
技術創新也建立在體制創新的基礎之上。如果不進行聯合合作,技術方面的創新就會碰到很多門檻。即使想創新也有心無力,更引起不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民營汽車企業和國有企業合作,在技術創新上可以得到支持,中央財政在“十二五”期間拿出150億元支持中小型企業,近幾年的研發經費約有8000億元。如何將研發的經費拿來為我所用,聯合爭取這筆經費是一個途徑。對汽車行業而言,技術創新更加重要,現在的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重要方向,目前有很多人利用這些政策,因為有國家扶持, 企業進行聯合可以在這方面享受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三是在經營方面進行創新。但我國企業經營方面的辦法不多,主要是“價格戰”,互相壓價,兩敗俱傷。在經營方面,創新還是要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才會獲得競爭優勢。這也要靠體制制度創新,體制制度創新了,后面的幾方面創新,才能真正邁開步子。
廣汽和吉奧這兩家組成了新的混合所有制的企業,他們的聯合重組值得我國的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真正重視,認真研究。民營企業可以從中獲得啟發,將來逐步創造條件走聯合發展之路,走體制創新之路。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企業的管理、經營和技術創新等各方面都會得到相關政策的扶持,“早聯合早主動”,這是一個大方向、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