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自今年2月24日,《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公車選用目錄)發布以來,關于公車選用目錄是否違反WTO規則的質疑之聲一直未斷。這些輿論與呼聲各有其自身利益考慮,不同的聲音和觀點是因為看待此問題的視角不同。就這一問題,記者采訪了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國際貿易法律師蒲凌塵。他從另一個角度對這一問題發表了個人看法。
“站在法律角度,我在看待此次推出的公車選用目錄時,首先關注的是它的合法性問題。”蒲凌塵開門見山地說,“為什么會有專門的政府采購法律規定?因為這種行為與企業法人在某種程度上并沒有差異,但因主體上的差異導致性質和方法上的不同。有人質疑這個目錄的出臺可能違反了WTO規則。據我所知,在WTO框架之下,有一個以諸邊協議方式締結的《政府采購協議》(GPA),由WTO成員自愿加入,該協議僅對加入協議的締約國有約束效力。而目前我國還沒有正式加入WTO框架下的GPA,因此還無從談起是否違反該協議中的條款。當然,除此協定以外,我們還要分析有無違反WTO法律的其他相關原則。”
蒲凌塵認為,WTO規則具有實用性和公平性,但同時WTO規則卻又集中體現了成員方之間的貿易利益平衡、承擔義務和享有權利的協調關系,是各方談判的產物。這必然帶來某些法律規則缺乏精準性,而WTO的成員在解讀和使用某些規則時,有其自身的理解和認知。“目前,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很多國家、經濟團體也比較關注中國的很多經濟舉措,會有人借用WTO的大原則對我們的很多行為提出異議。國與國的情況不同,不同時代也會有不同的特點,任何事情無法一概而論,或簡單地下一個某某措施違反WTO的原則的結論。假設談到違反WTO的某原則,我是希望能夠把問題具體化列明,而不是泛泛伸出手指頭去無端指責,我們面對的畢竟是一部法律。”
同時,作為法律專業人士,蒲凌塵對這項政府行為合法性的考察并沒有僅局限于它是否違反了WTO規則。他說:“沒有參與WTO《政府采購協議》,不等于可以任意而行,這一點我想我們的行為還是遵從了相關法律規定。譬如,我國目前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對政府采購行為有詳盡的規定。我們國家也有相應的配套法律法規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政府采購信息公告管理辦法》《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等等十多項法律法規都是參照其它國家的成熟法律條文,在充分尊重國際貿易公平競爭原則上制定的成文法。”
在對這次的公車選用目錄進行考察之后,蒲凌塵表示:“從法律角度而言,頒布一則法律措施必須要做到有法有據,在程序上和實體上符合規定。《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征求意見稿)》是有法可依的。目錄中的商品是針對那些生產制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政府采購的行為不同于民間商業團體的采購行為,它需要考慮政府采購具體的特點,公開透明,標準明確統一。”
蒲凌塵認為,這次對公車選用目錄的普遍關注與爭論,特別是對是否違反WTO規則的質疑產生了非常正面的作用。它使得汽車業界人士普遍開始關注法律問題。“中國汽車產業還陷于‘有官司才找律師的誤區,這絕非一個國際化行業應具備的素質。”蒲凌塵說,“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進入國際市場是不可阻擋的潮流,汽車產業需要有長遠的全球戰略,要注重法律信息的積累儲備。”
那么應該如何進行法律信息積累儲備呢?蒲凌塵提出了“要重視‘律師的作用,要全面了解法律的適用和意義,在制訂商業政策時不能完全脫離法律的支撐,在經過縝密調研和分析后,才能實施商業策略”。
“中國的汽車產業未來勢必要走出去,在進入外國目標市場之前,必須要搜集目標國的相關標準,包括技術標準、環保標準等規定,企業也要注意是否可能碰到非關稅壁壘的阻礙,是否進口國的法律或措施存在違反WTO原則的情況;同時還要研究我國出臺的貿易政策是否符合WTO的規定。這一切都需要專門法律人才來操作搜集調查。也就是‘非訴律師。”他說,有律師參與的產業,就會較為順利地解決類似于公車選用目錄的相關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