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全球化經濟發展至今日,自由貿易、公平的市場競爭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但事實上,在選用公務用車時,大多數國家仍然偏重于采購本國生產的汽車品牌,在公平競爭的大背景之下,公務用車經費取之于民,用之于本國“自主品牌”,與國際潮流無所向悖。
與我們同為發展中國家、“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是為數不多的明文規定要使用本國汽車的國家。該國明確規定政府各級官員,包括總統和總理,必須使用國產汽車作為公務車。印度總統的“座駕”是印度國產的“大使”牌,此車大致反映了印度的汽車工業水平,檔次與中國的夏利牌汽車相當。
汽車強國后起之秀韓國在公務用車的“國產化”上可謂旗幟鮮明,韓國官員清一色使用國產公務車。據統計,韓國副部級官員大部分乘坐1.6L的現代Avante車型。韓國公務車的“國產化”并無硬性規定,但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卻都遵循著這一不成文的默契。韓國從經濟起飛初期起就不再使用進口車作為公務車,一方面為節約外匯,同時也為培育民族汽車產業。首爾市政府的一位退休官員曾經對外國媒體表示:“1974年韓國現代公司推出全國首款量產的國產品牌‘小馬轎車。隨后的幾年,首爾各政府部門陸續采購‘小馬。其他地方政府也效仿首爾的做法。”以此為契機,現代汽車公司以韓國國民企業的姿態不斷發展壯大,近年來已經成為產銷量世界前五名的跨國車企。隨著韓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政府部門可選擇的國產車品牌也逐漸增多,使用本國汽車作為公務車已成慣例,盡管曾經一度這一狀況受到西方各國的壓力,在上世紀80年代末,韓國汽車進口自由化后,韓國政府曾一度考慮把進口車用于公務車,但礙于本國的輿論的壓力并未施行。
日本政府雖然沒有硬性規定政府用車必須從本國購買,但日本政府目前采購最多的車輛是來自于豐田公司,其次為日產汽車。在小泉純一郎和安倍晉三擔任首相期間,兩人的座駕都是豐田世紀豪華型車,福田康夫擔任首相的時候,他的用車換成了一輛黑色雷克薩斯LS600hl型公務轎車。實際上,從 1968年開始,日本首相開始使用豐田世紀轎車作為公務用車,之后就從未采用過別國品牌的汽車。日本皇室的座駕,也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換成了日產提供的特別定制車。不僅日本政府官員不使用外國品牌作為公務車,各大型企業如三菱、住友、索尼等公司為高級管理層配車時,也都遵循使用本國車這一不成文的規定。
盡管時常非議“他人”,但西方諸國實際上仍舊在不遺余力的保護著本國的自主汽車產業。我們觀察各國首腦的座駕不難發現,英國女王只乘坐勞斯萊斯,德國總理的座駕一直是奔馳或奧迪,法國總統薩科齊乘用標致607,美國總統則鐘情凱迪拉克,意大利總統、總理的座駕也是國產頂級品牌藍旗亞汽車。可以說,幾乎所有的西方大國元首乘坐的都是“自主品牌”的汽車。德國政府規定,政府用車必須采用歐盟國家生產的車輛,去年《德國商報》曾撰文稱,“德國也規定當局盡量使用國產車,或至少采用本地區產品。所以巴伐利亞州的警察也樂于駕駛奧迪或寶馬,要是德國女總理偶爾不乘德國車出行,估計人們會有很大不滿。”為樹立良好形象,大多數的德國中央及地方的政府官員都會選用本國甚至本地區的汽車品牌作為座駕。美國在政府采購領域優先扶持本國工業的習慣由來已久,早在1875年就有法律規定在公共項目中要“偏向使用美國材料”。20世紀30年代,始于美國的經濟大蕭條席卷世界,各國紛紛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在這種環境下,為了保護國內工業和建筑業、刺激就業,《購買美國產品法》于1933年3月出臺,明確規定聯邦政府采購必須優先購買本國產品。七十多年來,該法律經過了幾次修正和補充,但實質精神從未變更。
緊跟這一國際腳步的還有剛剛在大選中獲勝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俄羅斯政府官員聲稱,政府考慮更換總統和總理用車,以俄羅斯吉爾牌轎車取代原來配備的德國奔馳轎車,時任總統的梅德韋杰夫也下令政府討論更換專車的相關細節。此前,除2003年,俄羅斯利哈喬夫汽車廠曾為普京設計專車外,俄羅斯政府官員配車基本上被奔馳和寶馬壟斷。普京聲稱,俄羅斯官員若乘坐進口轎車出行是“有損國體”。
從以上各國的實例看出,無論是汽車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為了扶持本國汽車產業還是為了順應國內輿論壓力,無論是否有明文規定,公務用車都是一個敏感話題。大多數國家都采取以本國自主品牌為優先的方式。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在這方面,應盡早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