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揚龍
調查1顯示,絕大部分受訪者對上述“采購新政”是支持的,比例占到95%,而明確表示不支持的占比2%。
眾所周知,業界要求政府公務用車加強對自主品牌的采購力度呼吁了多年,而且其他國家政府公務用車采購本國品牌基本是慣例,因而,上述“征求意見稿”正是各界所期盼的事情,而我們的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
調查2顯示,受訪者認為出臺這項新政策主要表明了兩方面的意圖,一是釋放了政府支持自主品牌發展的信號(49%),二是因為合資多年,我們卻并未獲得期盼中的技術與知識產權(44%),因而我們更應加大對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對于政府出臺此政策的用意,業界也是眾說紛紜,但多數專家認為政府公車采購自主品牌還是意義大于實質。
調查3顯示,對于上述新政策執行情況的預期,41%的受訪者認為很難被實質執行,28%的受訪者表示新政策會在開始時階段執行,最后會不了了之,相比之下,認為能嚴格執行的受訪者比例僅占17%。一項政策要發揮其應有的效果,一是政策本身要符合實際,具有針對性,二則需要良好的實施與執行。從調查反映的結果看,此項政策的執行不能不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
調查4顯示,對于新政策的前景,72%的受訪者表示其最大的作用在于提升自主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認為新政策可以提振自主品牌銷量,扭轉銷售頹勢的受訪者占12%。而品牌形象正是現階段自主品牌需要加強與提高的地方。多數受訪者認為新政策對合資、外資影響不大,僅有16%的受訪者表示,新政策會削弱其在政府采購中的份額,其他方面影響不大。
調查5顯示,在關于新政策實施過程中可能遭遇問題的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受訪者認為主要問題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政府官員由于多年乘坐合資、外資品牌,其對自主品牌認同度不高,選擇此項的受訪者占比46%;二是新政策缺乏進一步的實施細則,且表示不看好,選擇此項的受訪者占比43%。同時,還有7%的受訪者認為自主品牌性能不能滿足公務用車的使用需求。業界呼吁多年的公車采購政策即將出臺,但社會各界是否做好了相應地準備仍然存疑。
調查6顯示,對于新政策能達到何種效果,一方面,多達61%的受訪者表示,新政策如能長期有效地堅持下去,對自主品牌的形象提升意義頗大,政府對市場的示范效果不可小覷。20%的受訪者認為,經過數年,消費者的消費偏好也將逐漸被引導至自主品牌。而另一方面,對于外資、合資品牌的影響,基于他們的現有基礎和格局,只有4%的消費者認為他們會因此而退出公務用車市場,亦有8%的受訪者認為新政策對自主品牌的實質作用并不大。
調查7顯示,有43%的受訪者表示,新政策對合資、外資品牌影響并不大,所造成的沖擊也比較有限。當然,在受訪者看來,新政策也有積極的地方,36%的受訪者認為新政策將促使合資企業的外方加大對中方的技術轉移和研發投入力度。還有20%的受訪者認為新政策很可能就此使得合資、外資品牌退出中國政府公務用車市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次的新政策對合資、外資品牌的沖擊恐怕是最大的。
調查8顯示,71%的受訪者表示中國應該加入《政府采購協議》GPA,其中,41%認為加入該協議可以將自主品牌放至更加廣闊的國際舞臺,進而提高自主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另外30%則認為加入該協議后,中國本土品牌也能進入廣闊的國際市場,提高本土品牌的銷量和海外影響力。17%的受訪者明確表示不支持中國加入該協議,他們認為,中國的自主品牌在政府采購領域并未做好迎接國際市場的競爭。其他12%的受訪者認為,該協議對中國的影響不大,討論是否加入沒有意義。《政府采購協議》作為WTO框架內關于政府采購領域的重要法律文件。而中國政府也一直謀求在保證本國利益的基礎上加入該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