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斌 付躍安



要:文章選取開放存取學術出版聯盟的第一類正式會員為研究對象,對具有代表性的開放存取科技論文出版網站進行了可用性調研,涉及頁面布局、導航、內容組織和獲取、檢索與移動友好五個方面,以統計分析為主,結合在線評估工具,分析了國外開放存取科技論文網站的可用性特點,并總結了我國開放存取科技論文網站建設應借鑒的經驗與吸取的教訓。
關鍵詞:開放存取 科技論文 可用性 網站
中圖分類號: G250.7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6938(2012)04-0081-081 引言
開放存取(簡稱OA)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fā)展。200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2008年全球出版的同行評議論文中約20%可以開放獲取。在所有出版的學術期刊中,有8.5%可以在出版商的網站上免費獲取,其中,62%屬于全開放獲取期刊,另有11.9%的論文可以在諸如機構庫(43%)、主題庫(24%)和個人或機構網頁上免費獲取;與人文和社科論文相比,科技類論文的開放存取率更高[1]。2011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從2000年到2009年,開放存取期刊增長迅速,在2000年,全球有740種開放存取期刊,發(fā)表了19500篇開放存取論文,而在2009年,全球開放存取期刊的數量猛增至4769種,發(fā)表了191850篇開放存取論文,期刊量增加了544%,論文量增加了884%[2]。OA資源的價值在于向用戶提供免費的全文服務。OA網站是否為用戶提供了易學、易用的交互方式,會影響開放存取功能的發(fā)揮。本文對開放存取學術出版聯盟(Open Access Scholarly Publishers Association,OASPA)的會員網站進行了調研。OASPA的正式會員有三類,其中第一類指OA專業(yè)出版組織,這類組織建有專門的OA網站,提供多種OA刊物的出版或為其他機構管理和維護OA期刊,其他兩類會員或者僅有一種開放存取刊物,或者僅對開放存取提供支持,因此本文選取第一類會員為研究對象,剔除非英語網站,得到20種OA科技論文出版平臺的網站,包括生物醫(yī)藥中心(BioMed)、聯合出版(Co-action)、Hindwai、科學公共圖書館(PloS)等著名的開放存取出版商。本文采用統計分析的方法,結合在線評估工具,從5個方面對OA科技論文網站的可用性進行調研。
2 OA出版平臺概況
20種OA科技論文網站可以分為兩類:專業(yè)OA網站與綜合OA網站。除少量物理學、生物與醫(yī)藥學、結晶學等領域的專業(yè)OA科技論文網站外,大部分網站屬于綜合性網站(見表1)。不同網站提供的OA的刊物數量不一,從幾十種到上百種,如Hindawi出版集團出版的OA期刊超過300種。20種OA科技論文網站的期刊總量達到上千種,基本上涵蓋了當前國際上OA科技論文的核心。根據開放存取的程度,OA期刊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全開放期刊,由專門的OA出版機構和公益組織提供;另一類是部分開放期刊,是商業(yè)出版機構為迎合開放存取發(fā)展趨勢而對原收費期刊提供的一種服務。
[序號&名稱&網址&1&美國物理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http://aipadvances.aip.org/&2&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http://publish.aps.org/&3&AOSIS開放期刊(AOSIS OpenJournals)&http://www.openjournals.net/&4&生物醫(yī)藥中心(BioMed Central)&http://www.biomedcentral.com/&5&Qatar科技(QScience)&http://www.qscience.com/&6&哥白尼出版物(Copernicus Publications)&http://publications.copernicus.org/home.html&7&癌癥(Ecancer Medical Science)&http://ecancer.org/&8&前沿(Frontiers Research Foundation)&http://www.frontiersin.org/&9&Hindawi出版集團(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http://www.hindawi.com/&10&IOP科學(IOP Science)&http://iopscience.iop.org/&11&結晶學期刊在線(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 )&http://journals.iucr.org/&12&MDPI開放存取出版(MDPI AG)&http://www.mdpi.com/&13&牛津期刊(Oxford University Press)&http://www.oxfordjournals.org/&14&科學公共圖書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http://www.plos.org/&15&SAGE期刊(SAGE Publications)&http://online.sagepub.com/&16&施普林格開放存取平臺(Springer Open)&http://www.springeropen.com/&17&皇家學會出版物(The Royal Society)&http://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18&BMJ期刊(BMJ Group)&http://group.bmj.com/products/journals&19&聯合出版(Co-Action Publishing)&http://www.co-action.net/&20&烏德勒克大學圖書館開放存取服務(Igitur)&http://www.uu.nl/university/library/en/igitur/Pages/default.aspx&][表1 OA科技論文網站概況]
3 國外OA科技論文網站的可用性特點
OA科技論文網站既是網站的一種,也是資源系統的一種,因此可用性調查既要考慮網站本身的特點,也要考慮資源系統的特點,本文分別選取了網站和資源系統的兩個主要方面——網頁布局、導航與內容組織和獲取、檢索進行調查,同時,考慮到技術的發(fā)展,增加了移動友好的調查。
3.1 網頁布局
網頁包括標識區(qū)、標題區(qū)、主導航區(qū)、內容區(qū)和注腳區(qū)等部分。標識區(qū)與標題區(qū)位于頁面上部,注腳區(qū)位于頁面底部,因此頁面布局的效果主要由主導航區(qū)和內容區(qū)決定。尼爾森2006年所做的一項眼動跟蹤研究表明,用戶是以“F”模式瀏覽網頁的,即先水平瀏覽,然后向下稍微移動,再水平瀏覽,接著慢慢沿左側移動[3]。根據用戶的瀏覽特點,網站應將重要的內容置于頁面上部,其中,中央優(yōu)于左側,左側優(yōu)于右側。調查發(fā)現,國外OA科技論文網站頁首導航使用最多,有85%(17個)的網站使用。頁首導航集中了網站的核心功能,例如,大部分網站的頁首導航中有OA刊物鏈接,二分之一的網站提供了最新論文鏈接,近三分之二的網站在頁首導航提供了檢索功能或鏈接。頁首導航的設置體現了“網頁頂部導航效果最佳”[4]的原則。除頁首導航外,網站中最突出的區(qū)域是位于頁面中央的內容區(qū),這里通常是出版商向讀者展示資源的平臺,讀者可以在此獲得許多重要線索和資源。45%的網站使用了左欄導航,不使用左欄導航的網站均將此區(qū)域作為內容區(qū)的一部分。60%的網站使用了右欄導航。雖然右欄導航中也有許多重要鏈接,但這些鏈接大多可以在網站的其他地方找到,將其放在右欄導航中以起到“提醒”作用。
如果頁面密度過大,含有大量信息,用戶就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定位[5]。Powell提出了一個原則,即將一組相似選項的數量控制在5到9個之間[6]。網站分區(qū)是一種樹狀結構:整個網站劃分為若干個區(qū)域,每個區(qū)域再劃分為若干個子區(qū),以此遞進。網站是否擁擠,關鍵要看每個節(jié)點上的分支數量。國外OA科技論文網站基本上遵循了上述原則,每組相似項目的數量大都位于5~9個之間,如果數量較多,項目之間再進行視覺處理,如塊化。例如,結晶學期刊在線旗下共有八種開放存取期刊,網站將這八種期刊在內容區(qū)縱向展開,每個條目中也包含八項內容,即刊名、封面/期刊鏈接、當前期、過期、樣本期、作者服務、讀者服務與論文提交。牛津期刊在右欄導航的信息與服務欄目下共有11條信息,通過背景區(qū)分實現塊化顯示。上述原則是西方魔法數字“7”在可用性領域的延伸。早在1956年,心理學家George A. Miller就從認知角度對“7”做了解釋:“魔法數字‘7,增加或減去2個,代表了我們處理信息的能力限度”[7]。
3.2 導航
科學、有效的導航能夠協助用戶快速、準確的定位信息,這有賴于導航選項的選擇和合理組織。在國外OA科技論文網站中,諸如期刊列表、最新論文、回溯論文、編讀推薦、用戶與作者入口、網站政策、檢索鏈接、幫助資源、互動等大多可以在主導航中找到,導航選項的名稱基本上采用通用稱呼,易于理解。例如,施普林格開放存取平臺在標題區(qū)提供了簡單檢索功能和高級檢索鏈接,頁首導航包括主頁、期刊、論文、關于實施普林格開放出版平臺、我的平臺等選項,用戶通過頁首可分別以檢索和瀏覽兩種方式查閱論文,獲得有關信息和服務。對于選項較多的導航,一些網站使用彈出菜單的方式,只要鼠標經過標題,相關子項即顯示出來,另一些網站借助左欄導航對主導航進行細化。
導航的另一個目的是讓用戶隨時知道所處的位置,這需要導航結構在整個網站中保持一致,并要向用戶反饋當前的位置信息,避免出現“死頁”(End Page)現象。80%的OA科技論文網站的主導航在不同頁面中保持一致,說明一致的導航得到了普遍重視,但僅有25%(5個)的網站使用了導航反饋,即用戶點擊導航選項后該選項發(fā)生某種反應,以表明用戶的位置。個別網站雖然沒有使用導航反饋,但是目標頁面的標題與導航選項一致,通過標題用戶也能判斷位置所在。35%(7個)的網站使用了“面包屑”路徑,這是一種結構化信息,能夠顯示所訪問頁面在網站中的層次。“死頁”是一種導航消失的頁面,用戶到達“死頁”后無法進入網站任何位置,只能通過后退或關閉當前網頁的方式重新訪問網站。國外OA科技論文網站的全文頁面中,HTML版的論文頁面均保留了網站導航,對于PDF格式論文,不到一半的網站采用了加框顯示的方式,即在瀏覽器內打開PDF文檔,論文顯示在頁面的某個區(qū)域,網站導航顯示在區(qū)域外。
3.3 內容組織與獲取
OA科技論文網站的內容包括兩類,一是網頁內容,二是科技論文資源,本文的內容指后者。
3.3.1 內容組織
OA科技論文網站大多以字順方式向用戶提供期刊列表,對于每種刊物,基本上沿用了傳統期刊的組織方式,即卷/期模式,便于讀者查找最新論文。網站還提供了多種索引途徑,方便讀者從不同角度獲取論文。時間和使用統計是最主要的索引維度。所有OA資源都提供了基于時間的索引,大都在主頁的醒目位置提供最新論文目錄,許多網站的最新期都屬于非完整版,另一些網站以特別稱呼標注這些論文,如錄用論文、最近審閱、論文預覽等,目的就是盡力提高論文的時效性。近一半的OA網站采用了基于讀者使用的索引,如根據讀者的閱讀量、訪問量、引用量、下載量、微博率等對論文排序,或以關鍵詞云列舉讀者使用的關鍵詞。例如,生物醫(yī)藥中心提供了最新論文、最多瀏覽和最多轉發(fā)等論文排序,并在題目旁以醒目的文字標出論文的受歡迎程度。其他索引途徑還包括標題字順、作者字順、編輯推薦、專題與熱點、研究機構、主題等。
3.3.2 內容獲取
在內容獲取上,Powell提出了“三次點擊即可使用戶獲得所需內容”的原則[6]。在國外OA科技論文網站上,從主頁開始,除檢索外,查閱全文一般要經過四到五個步驟,由于起點是出版平臺,因此步驟多一到兩步并至少需要一次點擊。典型過程是從網站主頁進入期刊列表,從期刊列表進入期刊首頁,然后進入倉儲頁面,選擇卷期進入目錄頁,在目錄頁點擊感興趣的論文題目,進入摘要頁,最后利用摘要頁的鏈接打開或下載論文(見圖1)。事實上,許多OA科技論文網站都對獲取流程進行了精簡,減少了用戶獲取全文的點擊量。常見做法是在目錄頁設置全文鏈接,無需經過摘要頁,用戶直接在目錄頁打開或下載全文。一些機構將期刊列表放在網站首頁,用戶直接到達期刊首頁。許多網站都在主頁上列出最新或推薦論文的信息與鏈接,用戶一步即可獲得全文。
3.3.3 內容發(fā)現
用戶通常是通過各種“源”如搜索引擎、目錄、索引、數字圖書館等獲取論文的,因此是否能在這些“源”中被發(fā)現,對于內容的獲取和利用非常關鍵。許多開放存取研究表明,大部分用戶是通過Google或Google Scholar獲得資源的[8]。在所調查的OA科技論文網站中,幾乎所有的論文都可以在Google中查到,但只有部分論文可以在Google Scholar中查到。對于后者,需要根據Google Scholar的內容索引指南對網站進行優(yōu)化配置。開放鏈接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廣為接受的事實標準,采取這一標準的資源將能作為目標資源被公共和機構解析器發(fā)現,從而被集成到各種源服務中,并被集成到其他基于開放鏈接的系統中。通過對20個OA科技論文網站URL的分析發(fā)現,75%(15個)的網站采用了開放鏈接句法,說明開放鏈接已引起重視。Google Scholar即可以作為鏈接源,也可
以作為目標被集成到諸如SFX等基于開放鏈接的服務中。作為鏈接源,讀者在檢索到索引信息后可以獲知在何處能得到授權內容,這對于僅提供部分開放存取服務的期刊具有重要意義;作為資源目標,Google Scholar可以被嵌入到其他服務源中,如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在其SFX中將Google Scholar作為鏈接目標,擴大了資源被發(fā)現的機會。
3.4 檢索
檢索是數字圖書館中用戶獲取論文的主要途徑,開發(fā)具有良好可用性的檢索系統能有效協助用戶更好地發(fā)現資源。
3.4.1 檢索方式
大部分OA科技論文網站都提供了簡單/快速檢索和高級檢索兩種方式,符合用戶的檢索特點,即大部分用戶首選簡單檢索,高級檢索只是一種輔助選項[9]。一些系統并未對檢索類型做區(qū)分,只是在檢索區(qū)設置了必要的檢索選項,如MDPI在標題區(qū)設置了一個檢索區(qū),提供了9個字段/限制條件,包括題名/關鍵詞、作者、論文類型、刊名、欄目、特別期、卷、期、頁,其中,欄目和特別期在調查時未啟用。常見做法是在網站的顯著位置設置簡單檢索,在簡單檢索旁邊或下方設置高級檢索鏈接。調查發(fā)現,由于不是推薦使用方式,個別網站高級檢索的可獲得性存在問題。Hindawi、烏德勒克大學圖書館開放存取服務在主頁上沒有高級檢索鏈接,用戶檢索一次后方能進入高級檢索或獲得高級檢索鏈接;科學公共圖書館在出版平臺上僅有一個檢索框,用戶只有進入具體的期刊后才能找到高級檢索。
許多網站設有專門的檢索功能,例如IOP科學提供了物理學與天文學分類系統(PACS)和數學主題分類系統(MSC)檢索,美國物理研究所與癌癥等提供了DOI檢索。不過,許多專門檢索都可以融入統一檢索,如IOP 科學與美國物理研究所、癌癥的專門檢索可以作為檢索字段或限制條件融入統一檢索;施普林格開放出版在高級檢索旁邊設置了布爾檢索,但布爾檢索應該是高級檢索的一個基本要件;IOP 科學提供了文章精確查找功能,但其參數也可以作為檢索字段或限制條件融入高級檢索。專門檢索的設置看似增加了檢索途徑,但不利于保持檢索界面的簡潔和統一,造成了檢索功能分散。
3.4.2 檢索字段/限制條件
幾乎所有的文獻特征都被用作檢索字段或限制條件。其中,題名、作者、全文、文摘、出版時間使用最多,這也是大多數數據庫常用的檢索字段(見表2)。對于同一對象,通過提供多種查找途徑可以擴大檢索范圍,如作者的檢索途徑包括作者姓名、作者單位、郵箱、編者、年齡等。一些系統為了減少讀者檢索次數,提高查全率,同時避免檢出過量冗余結果,對字段進行了組配,例如施普林格開放存取平臺提供了引言+文摘、題名+文摘+全文、文章編碼+首頁等復合字段。為了提高檢索準確性,一些檢索提供基于論文數據的知識發(fā)現,如引言、研究方法、圖表說明、結果/結論/討論、致謝、參考文獻、附件等,這得益于科技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結構統一、術語一致等特點。
3.4.3 檢索技術/策略
檢索技術/策略是提高檢索性能,保證檢索有效性重要手段。隨著搜索引擎的發(fā)展,許多檢索技術/策略得到了推廣和應用,但這些技術/策略在開放存取檢索中的應用情況并不理想。從表3可以看出,短語精確匹配、截詞檢索、大小寫不敏感、布爾檢索、檢索式保留等技術/策略運用較多,而查詢擴展、糾錯功能、二次檢索、自動補全等技術/策略運用較少,其中自動補全技術的應用頻次為零。個別檢索技術/策略的運用存在比較復雜的情況。例如,根據皇家學會出版平臺的檢索說明,如果檢索詞全部為小寫,檢索系統對大小寫不敏感,但如果檢索詞的第一個字母為大寫,則返回該檢索詞作為句子第一個詞的結果。除上述檢索技術/策略外,一些OA科技論文網站還使用了其他檢索技術,如詞干檢索、常用詞忽略、模糊搜索等。
[檢索字段/限制條件&頻次&檢索字段/限制條件&頻次&題名&17&文章編碼&6&作者&17&專業(yè)類號(PACS、IPC、MSC)&5&文摘&15&全文:研究方法&3&全文&14&全文:結果/結論/討論&3&出版時間&14&表格說明&3&卷期&13&全文:致謝&2&來源(期刊)限定/檢索&12&附件&2&DOI&11&被引作者&2&頁碼&11&作者郵箱&2&文章類型&8&主題&2&作者單位&7&開放存取&2&關鍵詞&6&欄目信息&2&圖片說明&5&檢索結果格式&1&參考文獻&5&敘詞&1&引文信息&4&其他字段&&全文:引言&3&&&][表2 檢索字段/限制條件出現頻次][注:(1)對于不同字段組配的復合字段如“題名/文摘/關鍵詞”,進行拆分統計;
(2)敘詞包括四種:學科、關鍵詞、類型(方式或方法)、范圍。]
[檢索技術/策略&頻次&檢索技術/策略&頻次&短語精確匹配&18&檢索幫助[3]&8&截詞檢索&17&查詢擴展[4]&6&大小寫不敏感&16&糾錯功能&3&布爾檢索&15&二次檢索&1&檢索式保留&13&自動補全&0&][表3 檢索技術/策略使用頻次][注:(1)檢索幫助指上下文幫助(Context Help);
(2)查詢擴展不含對同一作者其他論文的鏈接。]3.4.4 檢索結果輸出
國外學者認為,結果的分面歸類能顯著促進對數據庫的有效檢索[10],用戶在使用分面系統時會提高操作速度[11]。但調查顯示(見表4),OA科技論文網站對分面組織檢索結果應用不多,只有4個網站使用,例如MDPI提供了出版年份、期刊種類、文章類型、作者國籍四個分面。在檢索結果中突出顯示查詢詞能使用戶快速定位目標信息,這是搜索引擎常用的策略,但調查中只有7個網站對查詢詞進行了高亮顯示。在排序方式上,按時間和相關度排序使用較多,其中時間分為“最近優(yōu)先”和“最早優(yōu)先”兩種。除兩種排序方式外,其他排序方式使用較少。一半左右的網站對檢索結果使用了批導出功能,而在其他網站上,用戶只能采用逐條點擊的方式導出引文信息。在檢索列表中直接提供“行動號召”——全文下載能節(jié)省用戶的時間,這在被調查的網站中得到了普遍運用。在全文格式方面,PDF格式居多,其次是HTML,EPUB格式使用較少。
3.5 移動友好
移動是互聯網的下一個發(fā)展趨勢,越來越多的人們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手持設備瀏覽網頁、下載和閱讀資源,許多機構也都建立了WAP網站,但由于傳統網站仍然擁有絕對的資源優(yōu)勢,因此人們會使用移動設備訪問傳統網站。然而,傳統網站和文件是基于桌面系統建立的,在建設標準、顯示模式、功能設置等方面未必滿足移動閱讀的需要。本文利用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提供的網站移動友好檢測工具——W3C MobileOK Checker對20個網站進行檢測,得到了這些網站的移動友好指數。該指數是一個百分數,其中0%是最低值。調查顯示(見表5),75%的網站移動友好指數不足40%,其中50%的網站移動友好指數為0%,主要問題是網絡標準運用、各種元素如圖片與顏色等、頁面大小、架構、設備兼容、導航、輸入等不能滿足移動閱讀的要求。
資源格式對移動閱讀有重要意義。在多種格式中,EPUB是針對移動閱讀開發(fā)的一個免費和開放的電子書標準,由國際數字出版論壇(Inter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Forum)于2007年9月發(fā)布,作為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的事實標準,能夠被大多數軟/硬件支持。EPUB[可用指數(%)&頻 次&比例(%)&0~20&15&75&21~40&4&20&41~60&0&0&61~80&1&5&81~100&0&0&][表5 移動友好指數分布情況]
適應了移動閱讀的發(fā)展趨勢,能夠支持流式布局和閱讀,滿足不同平臺和類型硬軟件的要求,并能嵌入多種媒體元素,實現互動資源的開發(fā)。但在20個OA科技論文網站中,僅有2個提供了EPUB格式的論文。綜上所述,OA科技論文網站在移動友好上仍然有待加強。
4 國外OA科技論文網站的啟示
國外OA科技論文網站的可用性既有共性,也有差異。一些原則作為共識被普遍接受,如簡潔性、顯著性、一致性、時效性等;一些原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貫徹,如標準性;但一些原則尚沒有引起重視,如反饋原則、移動友好等,也仍然存在為數不少被學者們認為是可用性“陷阱”的設計。我國OA科技論文網站可用性建設應借鑒國外OA科技論文網站的積極因素,避免其不足。
4.1 建立合理的思維模型
思維模型指人們對事物如何運行的思維構造。存在著至少三種思維模型,即系統建設者的思維模型、實現于系統中的思維模型、用戶的思維模型。如果系統的思維模型與用戶的思維模型不一致,就會引起可用性問題,因此,要基于用戶的思維模型構建系統。用戶思維模型一方面受使用類似系統時積累的經驗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對所使用系統期待的影響。首先,作為一個資源系統,用戶希望從開放存取網站中便捷地獲得對自己最有價值的資源,作者希望方便地提交稿件,及時了解用稿狀態(tài),這是開放存取系統的任務主線;其次,通過對搜索引擎、門戶網站和數字圖書館的使用,人們對資源的獲取途徑形成了思維定勢,即以瀏覽或檢索方式,獲得最新、最相關的資源;第三,人們對開放存取的期待是免費與開放,但許多開放存取出版平臺提供的并非全開放刊物,因此應及早告知用戶哪些不能免費,以免用戶在點至最后一步時才發(fā)現不能開放獲取;第四,用戶的思維模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人們對網站的使用,一些曾經帶來可用性問題的設計可能會不再嚴重。一個例子就是檢索方式。雖然高級檢索被認為是輔助檢索類型,但隨著檢索技術的推廣和人們對檢索的使用,會有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高級檢索。
4.2 借鑒可用性研究成果去提高網站可用性
西方學者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在可用性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提出了大量可用性建議和指南,大到頁面架構,小到表頭設計,幾乎涵蓋網站建設的每個細節(jié)。由美國政府健康和人類服務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建立的Usability.gov將歷年來學者的研究成果匯集成冊,編成了《可用性指南》(Usability Guidelines Book)一書,該書可從網上免費下載,對提高網站可用性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主要可用性原則包括:
(1)顯著性。用戶對網站的不同頁面、對同一頁面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關注度,網站應根據用戶的思維模型和對用戶的認識,將對用戶最有用的功能放在最顯著的頁面和位置上。任務主線的起點應位于主頁,而不應是通過鏈接被置于二級頁面。要將瀏覽和檢索功能安排在主頁最顯著的位置。在提供瀏覽功能的多種索引中,時間和使用量是兩個重要的維度,前者有利于用戶及時獲得最新資源,后者以社會線索[12]的方式為讀者提供了推薦服務。對于檢索類型,應將高級檢索鏈接放在簡單檢索附近,方便用戶選擇;在檢索字段的排列上,要將用戶最常用的字段放在起始位置;對于檢索結果,也要將用戶最關注的結果優(yōu)先顯示,即最佳優(yōu)先的原則[13]。
(2)簡潔性。保持簡潔是國外可用性共識之一,對這一原則的經典表述是“少即是多”。Hicks定律認為,選項越多,用戶做出選擇的時間越久。如果網站不加區(qū)分地集中大量選項,勢必增加用戶選擇的難度。OA科技論文網站應采取“橫7縱3”的原則以保持網頁簡潔。“橫7”指一組相似選項的數量以7為中心,保持在5到9個之間;“縱3”指核心資源的深度、用戶操作步驟等以3步左右為宜。為了實現提供多種服務和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的目的,復雜有時不可避免,但復雜并不是簡單堆積,而應形成自己的組織規(guī)則[12],這種規(guī)則對用戶是可見和易于理解的。
(3)一致性。對網站建設者而言,一致性意味著以少量的模板應用于整個網站和資源,并能夠支持諸如XML、CSS及其他依賴于結構化內容的技術。對用戶而言,一致性可以減輕用戶的認知負擔,提高網站的可學習性。一致性包括兩類:內部一致和外部一致。前者指網站應建立自己的設計準則和慣例,保持相同功能以相同的方式被獲取和利用,如同一功能應出現在在網站不同頁面中相同的位置,導航選項在不同頁面中應相同且順序一致;后者指與普遍接受的設計方式保持一致,因為用戶會將其他地方學到的操作運用到所訪問的網站中,與用戶期望不符的設計將引起用戶困惑,如將專門檢索與普通檢索有效結合,人們以使用普通檢索時積累的經驗利用專門檢索。
(4)時效性。國外OA科技論文網站對最新資源比較重視,采取多種措施保障資源的時效性。在資源組織上,均采用以時間(年、月)或以時間為基礎的卷期方式,并在網站的突出位置展示最新論文。論文不必形成完整一期才向讀者提供,一些論文尚處在同行評議當中也可獲取。檢索結果有多種排序方式,默認排序標準以出版時間為主,并采取最近優(yōu)先的原則。少量網站提供了EPUB版論文,方便用戶利用移動設備及時獲得最新資源。對資源的時效性給予重視,一方面滿足了用戶獲取最新資訊和成果的需要,是以用戶為中心的體現,另一方面使作者的研究成果能及時向社會公布,保護了作者的成果優(yōu)先權,能夠為OA資源吸引更多、更高質量的稿件。
(5)反饋原則。反饋可以使用戶隨時知道系統的狀態(tài),確認操作的有效性。以導航為例,用戶點擊某個導航選項,該選項顏色發(fā)生變化,用戶能獲得所處位置的信息,確認點擊對象是否是預期目標。對于以搜索引擎、鏈接等入口直接進入網站子頁的用戶來說,導航反饋可以讓用戶快速對網站定位,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除導航選項發(fā)生變化外,涉及導航的反饋還包括:提供“面包屑”路徑,鏈接文字與目標頁的標題匹配,改變已點擊鏈接的顏色等等。在檢索中,提供檢索詞的高亮顯示也是一種重要反饋,被突出顯示的檢索詞如同“指針”一樣將用戶迅速定位到查找的內容上。
4.3 實施標準化建設
OA網站不僅是一個網站,更是一個資源門戶,實施標準化可以提高網站和資源的靈活性,有利于與其他系統兼容和互操作,為用戶提供優(yōu)質、可信賴的服務。例如,采用標準化方式設計網站,能夠使網站在不同設備、系統和瀏覽器中打開;采用標準格式的資源可以使用通用軟件打開,用戶不必為每種平臺下載瀏覽器;符合Google Scholar索引標準、開放鏈接標準和DOI標準能提高資源的可發(fā)現性和可獲得性;提高論文數據的標準化,有利于實現深入論文內部的檢索。以移動應用為例。國外OA科技論文網站的移動友好整體不理想,在W3C給出的建議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采用網絡標準,如標識語法、內容格式與支持、文字編碼、樣式表單、文件結構、錯誤信息等,也正如其所言,“在設備與瀏覽器高度碎片化的市場中,標準是互操作的最佳保障”[14]。
4.4 保持對信息技術的敏感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商業(yè)信息系統的升級和優(yōu)化,出現了許多新的技術和設計策略,這些技術和設計能較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和滿意度水平。許多技術和設計的可用性得到了實踐和研究的支持,如本文中提到的截詞檢索、查詢擴展、糾錯功能、自動補全、分面顯示、批導出、列表下載等。當然,技術的采納往往會帶來成本的增加,這對以公益服務為目的的開放存取有時并不現實,因此開放存取出版機構應首先選擇那些實施成本低、并被充分證明有效的技術和設計。
在最新技術趨勢中,移動獲取值得關注。根據普遍接受的觀點,用戶使用手持設備進行移動閱讀主要是消磨時間,閱讀行為屬于淺閱讀,而OA科技論文網站的資源大多是學術資源,因此提供移動閱讀似乎意義不大。但事實上,用戶使用手持設備閱讀的目的是多元的,而使用學術資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重合。手持設備的局限在于精確定位和輸入信息的困難,但并不影響用戶對論文章節(jié)進行線性整體閱讀,即“延續(xù)閱讀”(Extended Reading)[15]。通過這種方式,用戶能及時了解最新研究動向,系統學習有關知識。
4.5 重視文化影響
雖然網站的使用者帶有全球性,但網站的建設者卻具有地區(qū)性,因此網站是在一定的文化語境中產生的。簡潔性、一致性與時效性等特征正是西方文化的反映。某些在一種文化中被認為可用的設計,在另一種文化中可能是不可用的,反之亦然。例如,國外姓名的書寫比較靈活,姓和名的位置不固定,存在縮寫現象,導致在以作者為檢索字段時,檢索系統往往對姓名的格式做各種要求,這一問題在漢語中則不存在,其它如詞干檢索、大小寫敏感等均是拼音文字特有的問題。但是,中文的行間距太小,行文缺乏起伏的節(jié)奏[16],使?jié)h語界面顯得比較擁擠;諸如詞語切分、中文相關度排序處理、中文簡繁體漢字通用檢索功能、拼音的檢索和排序等則是中文特有的問題[17]。上述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勢必影響中文OA科技論文網站的可用性。
5 結語
目前OA科技論文網站發(fā)展迅速,不僅網站數量快速增長,資源量也以指數方式增加。但是關于OA科技論文網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資源建設和系統開發(fā)等領域,對OA資源的使用關注不夠,特別是與用戶體驗有密切聯系的系統可用性還沒有引起重視。加強對OA科技論文網站可用性的研究,有利于OA科技論文網站更好地為用戶服務,促進開放存取價值的實現。
參考文獻:
[1]Bj?rk B-C, Welling P, Laakso M, Majlender P, Hedlund T, et?al. Open Access to the Scientific Journal Literature:Situation 2009[J].PLoS ONE.2010,5(6): 11273.
[2]Laakso M, Welling P, Bukvova H, Nyman L, Bj?rk B-C,et?al.The Development of Open Access Journal Publishing from 1993 to 2009[J].PLoS ONE.2011,6(6): e20961.
[3]Nielsen, J.F-Shaped Pattern for Reading Web Content[EB/OL].[2012-02-10]. http://www.useit.com/alertbox/reading_pattern.html.
[4]Andrew Pearson. What Does Eye Tracking Tell Us About Website Usability[EB/OL]. [2012-02-18]. http://www.uniquebusinessstrategies.co.uk/pdfs/budding_manager/wh
at_does_eye_tracking_tell_us.pdf.
[5]Halverson, T. & Hornof, A. J. Explaining eye movements in the visual search of varying density layouts[A].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Modeling[C].Pittsburgh,2004:124-129.
[6]Powell, Thomas. Web Design: The Complete Reference (2nd Edition)[M].New York:McGraw-Hill Professional, 2002.
[7]Miller,G. A.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56,63(2):81-97.
[8]Beth St. Jean, etc. Unheard Voi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End-Users[EB/OL].[2012-03-05]. http://crl.acrl.org/content/early/2010/04/29/crl-71r1.full.pdf+html.
[9]Jakob Nielsen, Hoa Loranger. 網絡優(yōu)化:通過提高Web可用性構建用戶滿意的網站[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7:137.
[10]Peter Ingwersen and Irene Wormell. Ranganathan inthe Perspective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Retrieval[J].Libri,1992,42(3): 184-201.
[11]Uddin and Janecek.Performance and Usability Testing [A].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C].New York:ACM,2000: 145-152.
[12]Donald A. Norman. Living with Complexity[M]. London: the MIT Press, 2011:67.
[13]Peter Morville, Jeffery Callender.搜索模式[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0: 83.
[14]Mobile Web Best Practices(MWBP)Flipcards[EB/OL]. [2012-03-11].http://www.w3.org/2007/02/mwbp_flip_
cards.html.en#rely_on_web_standards.
[15]Noorhidawati, A., and Forbes Gibb. How Students Use E-books: Reading or Referring?[J].Malaysian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8,13(2):1-14.
[16]近年國內網頁設計特點及回顧[EB/OL].[2011-06-29].http://www.code-123.com/html/201138215959580.html.
[17]聶華,朱玲. 網絡級發(fā)現服務[J]. 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