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萍
摘 要:“之后”與“之前”是一對表義相反的后附方位詞。單用的“之后”較早出現 ,而“之前”單用則是近幾年的事情。本文探討了二者的語義表現、句法分布以及表達功能,并解釋了二者單用的機制和動因。認為“之后”單用是由其語義功能本身決定的,而“之前”單用的動因較為復雜,主要可以歸納為語言使用的經濟原則、類推作用和語言表達的求新心理。
“之后”“之前”是一對表義相反的后附方位詞,歷史久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如:
(1)范文子立于戎馬之前。(《左傳》)
(2)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谷梁傳》)
起初是表示地點方位,在先秦后期出現了表示時間的用法。
(3)今乃欲審堯、舜之道于三千歲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韓非子》)
從表示空間到表示時間,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隱喻機制,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
在現代漢語中,后附于他詞表示時間和處所的“之后”“之前”一直使用。單用的“之后”使用的頻率也較高,而“之前”單用則是近幾年的事情。作為成對分布的詞語,單用的“之前”“之后”,意義和用法不完全對稱。
一、“之后”“之前”單用的語義表現和句法分布
(一)“之后”“之前”的語義表現
“之后”單用基本意義為在“某時之后”,具有一定的指代作用。如:
(4)林珠在他們的小世界里,一邊休養生息,一邊替康偉業的生意出謀劃策,一邊等待康偉業離婚。之后,一切都好了,林珠便可以出頭露面,與康偉業一道操辦公司,兩人將攜手并肩,大干一場。(池莉《來來往往》)
(5)康偉業趕緊給段莉娜解釋他購買勞力士手表等物的理由和對這些高檔消費品的思想認識,之后懇求段莉娜放他出去,說他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辦。(同上)
(6)維祠面對窗口,呆呆地看那黑夜。他什么也看不見。之后,迷迷糊糊地睡著了。(張勤《旅途匆匆》)
這些例句中的“之后”都可以用“此后”代替,皆有所指。例(4)指離婚之后,例(5)為解釋之后,例(6)指看黑夜之后。
有指代作用的“之后”,在使用上與“后來”和“以后”有交叉之處。“后來”指在過去某一時間之后的時間,而“之后”可以指過去,也可以指將來,所以不能隨便用前者替代后者。如例(4)就不能把“之后”改為“后來”。例(5)~(6)中的“之后”單從語義上看似乎都可用“后來”代替,但實際上例(6)可以,而例(5)如果替換則不自然。我們認為,二者在語義上還是有些差別的。“之后”強調前事和后事兩個時間間隔短,指代作用強,而“后來”則沒有這種強調的意味,后面的時間與前面的時間有些疏離,具有延續性。
“以后”單用往往指說話時之后的時間,可以指過去,也可以指將來,有“從此”或“將來”義,具有“延續性”的語義特征。只有極少數的“之后”如例(4),“之后”的事件具有延續性,可以替換成“以后”。
“之后”單用更多的則是虛化的時間連接成分,沒有實在的語義,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發生另一件事情。如:
(7)我們都能開誠布公,坦誠相見,之后,把這次談話忘了,不要再對任何人提起,因為我不愿意傷害任何人。(池莉《你以為你是誰》)
(8)她閱讀得十分認真和細致,蹲廁所都在用紅藍鉛筆劃重點。之后危言聳聽地宣布:“看來我老爹就要完蛋了。老的將全部下臺,年輕的有學歷的將會提上去一大批。偉業,從現在起你一定要注意給自己創造條件,做一些突出的政績,給領導一個深刻的印象。”(池莉《來來往往》)
(9)科學家已根據嫦娥一號獲取的數據完成了全月球圖的繪制,首先要完成無人監測階段,之后才能實施載人登月,否則就是冒險。①
(10)海灣戰爭,美國先以潛基“戰斧”導彈打擊伊拉克的預警體系,然后用隱形戰斗機打擊防空力量,之后再輪到航母艦載機出場。(《環球時報》2010年8月12日)
這幾個例句中的“之后”都可用“然后”替代,其中例(9)與“首先”前后使用,表明次序在后。而例(10)中的“之后”與“先”“然后”前后使用,可以看作是“然后”的一個變體。
“之前”在大多數的句子中相當于“此前”“在此之前”“某時之前”,有明顯的指代意義。如:
(11)那張價值800多萬元的彩票,之前被他胡亂揣在牛仔褲的褲兜里,換洗時險些被媽媽洗掉。(《手機晚報》2010年6月19日)
(12)這是周曉旋第三次為弟弟背包當球童,之前在麓山公開賽和深圳職業錦標賽上,周曉旋都為弟弟背包。
(13)北京時間4月25日消息,2009-10賽季CBA聯賽總決賽第5場,廣東對陣新疆。之前雙方戰成3:1,廣東領先。
(14)據悉,2010年英國馬拉松賽事因為組委會的疏忽,之前就搞出過鬧劇。(中國新聞網)
例(11)~(13)中的“之前”分別表示“中彩之前”“這次(比賽)之前”“英國男子冒充女性參加馬拉松比賽獲冠軍的丑聞之前”。
在一些句子里,“之前”指比說話時或某一時間早的時間,范圍比較模糊,相當于“以前”。
(15)他之前經常用不同的手機號碼發短信來威脅我,說如果不能協商就舉報我。(新浪財經)
(16)市民小夏:我和我女朋友想買一套房子結婚,面積60多個平方米,我們之前沒有貸款買過房,現在貸款能申請什么樣的政策?
(17)北京時間4月26日消息,之前就傳出阿瑪雷-斯塔德邁爾欲菲尼克斯太陽隊展開了續約談判,并且雙方已經基本達成了協議。但目前小斯又否認了之前的說法,他表示續約談判要等到季后賽結束后才能開始。
這幾個例句中“之前”所指都不明確,而且在后續句中有表示時間的詞語“后來”“現在”“目前”與之相對,可以確定其只是強調事件或行為發生的時間先于說話時或某一事件或行為發生的時間。
(二)單用“之后”和“之前”的句法分布
“之后”的語義特征決定了其主要的句法位置是作狀語,并且多用在句首。前面的例子都是此種用法。有時還可以受副詞修飾:
(18)那時他已經有了一個真正的女朋友,是個駐京部隊的女兵。再之后,當我們紛紛走向了社會,在人生旅途上各行其道,殊途不同歸,即便再次路遇至多也就是一個微笑,一個招手——就像我們之間現在那樣。(《王朔文集》)
偶爾也可以作定語。如:
(19)男嘉賓依次上臺,先暗自選中一名“心動女性”,在之后的四個環節中分別展示個人簡介、情感經歷等,而女嘉賓則通過亮燈或滅燈的方式選擇是否愿意與其交往。
(20)父親的死和之后的兩個月。
“之前”也多用作狀語,有時可以作定語。如:
(21)筆者曾在之前的文章中反復提到大盤目前運行的一個巨大的三角形態模式,并在上期文章中,提示短線波動的風險,本周的下跌證明了筆者的看法。
(22)至于游戲內容是什么,還是個機密。不過根據他之前的作品,很有可能和青春校園題材有關。
也可以作介詞“在”的賓語。如:
(23)伴隨開發商的心理變化,一些在之前提價過高的樓盤,價格開始悄然松動。
(24)“我除了與鄰居吳某于今年春節期間和之前,因養豬場和埋死魚在田頭時,發生過兩次爭吵外,并未與其他人有過爭執或積怨,但不知道是誰竟下如此毒手,將我往死里砍”吳偉軍說。
“之后”不能作介詞“在”的賓語,因為“之后”更多地用作語句的連接成分,名詞性較弱。
二、“之前”“之后”單用的表達功能
單用的“之后”和“之前”作為時間連接成分,都有篇章銜接的功能。
“之后”不管有無指代作用,一般用于后續句句首,或兩句之間。表示后句在時間上晚于前句時間,是一種接續時間的連接成分,起著承上啟下的篇章連接作用。雖然有時也可以用在句中,但實際上還是篇章銜接成分。如:
(25)相親節目當然不是內地電視臺的首創,十年之前,臺灣的“非常男女”因為在鳳凰衛視播放,在大陸相當受歡迎。還記得之后香港電視臺做了一個類似的節目,不過很不成功,做了大概四集就停止了。
“之后”前面用逗號隔開,或者刪去“還記得”,都不妨礙對整個段落的理解,“之后”還是起著連接篇章的作用。
“之前”作為篇章連接成分,表現較為復雜。
指代作用明顯的“之前”常常作為背景事件的時間連接成分。“之前”用在后續句的句首或兩句之間,明確前后句時間關系,前句時間在后,其陳述的事件是語義的焦點,后句時間在前,其陳述的事件是相關的背景。這種連接屬于逆序連接。如:
(26)現在,薩娜與她母親住在一起,她的父母早已分居。之前,她的母親對她的婚姻一無所知。
(27)我們現在正在為世錦賽做準備,之前還有世錦賽的熱身賽。
這類“之前”有時也可以用在始發句中,先交待事件相關的背景,然后引出陳述的焦點,前后句的時間關系是前句時間在前,后句時間在后的順序關系。如:
(28)段奕宏之前塑造的袁朗、龍文章、肖鵬等熒屏形象,一直保持著張揚的個性。這次在《大時代》中,導演汪俊要求他拋棄之前的表演,塑造一個不一樣的人物。
(29)在之前的“感謝門”風波中,輿論可以說一邊倒站在了周洋這邊,可對這次的“工作門”事件外界卻褒貶不一,很多人表示對她這種提法“很反感”。
作為起始時間連接成分的“之前”,沒有明顯的指代作用。在使用上有兩種情況,一是用在始發句句首,后續句有“現在、目前、后來、之后”等時間詞,其作用不是強調事件的背景,而是用作前后對比。如:
(30)而真正遇上麻煩的時候很多人會發現,原來之前只是一知半解,后來的咨詢和補救雖然為時未晚,可不免顯得被動。
(31)之前,是政府刺激政策下的由危機走向復蘇,現在,已轉入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的進程當中,政府的工作重心已由保增長,轉向了調結構、促民生。
(32)據透露,之前一般七天就能拿到貸款,目前審批時間則有所延長。
另外一種是用在單句的句首,交待事件是在以前的某一個時間發生的,沒有明確的時間參考點。如:
(33)之前雷曼兄弟為什么倒閉?就是因為當時的市場流動性已經沒有了,很多交易都沒有辦法成交。
(34)主持人:賈南風這一手還真叫干凈利落,從結果上來看,把楊家給徹底鏟滅了。但是之前(上文)咱們說了,她是和宗室進行聯手的,從勢力分布上來講,她必須要重視這些人員。(《文匯讀書周報》2010年6月25日)
三、“之后”與“之前”單用的機制和動因
(一)“之后”單用的機制和動因
在先秦兩漢,表示“在某時之后”經常使用“其后”,這有充分的理論根據。這是因為“其”相當于“此之”,具有指代作用,故可以單用。其單用一直延續到后來,特別是經常出現在具有文言色彩的文章里。“此后”在宋代以后出現,但主要指說話時之后。元明“此后”使用范圍稍廣。“其后”和“此后”都有指代作用,指某時之后或說話時之后。而“之后”本是后附詞,在較晚時才單用,我們認為其單用的動因是:
第一,一般說來,從句子到語段再到篇章是按照時間的線性規律完成的,這種規律給表示時間順序的連詞和名詞的出現提供了闊大的空間,使得這一類詞數量眾多,豐富多彩。有的是原本單用的,有的是經重新分析而詞匯化的。“之后”單用是由其語義功能本身決定。由于“某時之后”強調后面出現的事件是“后”,而“某時”是先,從語序上看,與時間的線性原則是一致的。其單用有其語義的先天優勢。
第二,“其后”和“此后”都是可以單用的時間詞,但由于“此”“其”的語義限制,這兩個詞的指代意味比較明顯,作用是引出與所指代事件相關聯的語義焦點,而不可能進一步虛化成具有純粹篇章連接作用的時間連詞。而“之后”單用雖然有“此后”“其后”等類推作用,但其中的“之”本身是一個助詞,“之后”在語義上顯然比“此后”“其后”要空靈一些,其指代作用并不是很明顯,這使得它能突破局限,躍升為具有篇章連接作用的連詞,成為與“而后”“然后”“后來”作用相似的連詞。
可以憑借例句分析“之后”出現的機制。如:
(35)兩口子你一句,我一句,合了一場好氣。往時雖也常常反目,還不已甚;自此之后,寄姐便也改了心性,減了恩情,但是尋趁小珍珠,必定要連帶著狄希陳罵成一塊。(《醒世姻緣傳》)
(36)一些在朝的官軍知道也不敢做聲。自此之后,朝廷內外大小事,都是太師決斷了。(《粉妝樓》)
(37)鄧九公并說要請老爺去登泰山望東海,這之后還要帶老爺到一個地方去見一個人。(《兒女英雄傳》)
(38)連忙下炕,一一招呼。招呼之后,正待歸坐,卻見一個人走了進來,也是紅頂花翎,朝珠補褂。(《官場現形記》)
(39)過了幾天,又搶了一家子。搶過之后,大名大白的放火。(《老殘游記》)
這些例句皆選自明清小說。“之后”前面的成分,或是回指的代詞,或是重復前面的詞語,整個結構具有指代作用,我們可以把“之后”前面的成分省去,“之后”依舊成立,這是“之后”單用的一個基本條件。例(35)~(36)中的“之后”相當于“此后”“其后”。但通過例(37)~(39)上下文語境的分析可以看出,“……之后”并不是強調后面的事情是發生在某一事件或行為之后。雖然具有一定的指代作用,但更主要的是篇章連接作用,相當于“然后”“而后”,連接后面發生的事件。從“之后”單用的例句考察,其單用之初,指代作用非常明顯,相當于“此后”“后來”,用例較少。后來指代作用逐漸淡化,成為與“然后”“而后”相似的時間連詞,現代漢語單用的“之后”多是此種用法。如:
(40)先是杭州遭兵變,之后盜賊蜂起,有幾個好事鄉官,因盜賊攪擾,條陳每巷口要添造更樓,居民輪流巡邏。(明《型世言》)
(41)第三天,決出前三名。之后是發獎,又是演出,會場亂哄哄的,也聽不清誰得的是什么獎。
(42)在一次實驗研究中,有人讓幼兒觀看含有成人打罵玩偶內容的電影,之后讓這些孩子自己玩一些玩偶時,發現有的孩子產生了類似的打罵玩偶的行為。
例(40)中的“之后”可以用“此后”“后來”替換,有指代作用。說明“盜賊蜂起”與“兵變”有著前后因果關系。例(41)~(42)中的“之后”可用“然后”替換,指代作用不明顯。
(二)“之前”單用的動因及機制
“之前”單用只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語言現象,而且用例明顯增多,有超過“之后”之勢。“之前”從單用之初到目前,其指代用法是常見的,表示以某事或某時為參照點的具體時間,相當于“此前”。如:
(43)之前,執行救援任務的隊友無任何保障。隊伍陸續開赴玉樹后,后方一直在為前線的隊友聯系保險事宜。(《中國青年報》2010年5月8日)
(44)該工作人員也透露,之前縣政府也是在此辦公,但現在搬走了。
(45)希臘方面雖然成功發行國債,但是沒有之前發行的國債理想。我們認為當前所有對希臘方面的擔憂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都將煙消云散,因為希臘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
“之前”所指代的時間往往可以從上下文語境中獲得,例(43)指辦理保險時,例(44)指先于現在的時間,例(45)指這次發行國債前。
我們認為“之前”單用與“之后”單用一樣,是由其前成分脫落得到的。“之前”作為后附成分,可以與詞及小句構成表時間的結構,如“睡覺之前”“國慶節之前”“不久之前”“此之前”“這之前”“那之前”或相應的“在……之前”等。在具體的語境中“之前”成分脫落,但表達的語義沒有減少,這樣,單用的“之前”相應地承載了脫落成分的語義,具有了指代作用。有學者稱,“之前”中“之”的指代用法是單用“之前”的認知前提,并從古代漢語中“之”的用法尋找依據,認為“‘之前中的‘之無非是其固有指代用法,在現代由于交際需要而被重新激活”,這種觀點我們不敢茍同。不可否認,“之”在古代漢語中有多種詞性,其中之一就是指示代詞,相當于“這,這個”,但使用的頻率遠遠不及其作為助詞和人稱代詞的使用頻率。而后兩種用法的“之”作為文言在現代漢語中的沿用,無論是在現代書面語還是在口語中都有很高的使用頻度,指代用法則未見使用。雖然《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了這個用法,但所舉例句卻是講古代漢語語法時經常用到的兩個經典用例。可以推知,當今大多數的漢語工作者沒有“之”為指示代詞的知識儲備,也就無從激活。而且“之前”單用最早是出現在口語交際中,不可能是具有古代漢語修養的人來人為激活了它的指代用法。所以,我們認為這種觀點雖然理論上講得通,但從“之前”使用的具體情況分析仍缺乏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