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奇
摘 要:“或”有表選擇和表推測兩種義項。在日常交際中,“或”通常作為選擇連詞使用,表推測這一義項卻不常用。這就造成很多人只了解其“或者”義,而不了解它的“推測”義。近些年來,各種形式的新聞報道中,“或”字的身影屢見不鮮,以致給不少讀者觀眾帶來了困惑。這些令人困惑的“或”字究竟是表選擇還是表推測,讀者和聽眾能否準確理解它的含義,這值得我們專門考察和分析。
“或”作為選擇連詞使用時,它一般連接兩個并列的詞或短語,沒有主次之分。“或”在表推測時,作副詞修飾謂詞性成分,表示“或許、也許”的意思。一般用于書面語當中。新聞作品中的“或”字究竟是表何種意義,我們需要從具體的例子中找到答案。先看新聞標題中的例子:
(1)成品油降價或提前偃旗息鼓。(中華網)
(2)中國或促使美國提前衰落。(羊城晚報)
(3)卡扎菲或藏身利比亞南部塞卜哈。(新聞網)
(4)利火山灰影響阿根廷民航,美洲杯或延期。(中華網)
從上述幾個例子中可以發現“或”一般位于謂詞性成分之前,充當狀語。由此可以判斷“或”字應該是副詞,表示一種推測。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新聞內容進一步理解和驗證它的意義。因為新聞標題一般都是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反過來根據新聞內容判斷標題所傳達的意思。
了解了以上四則新聞內容之后,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共性:新聞所表達的內容是一種預測,它向新聞受眾傳達了兩種可能性,表明這個事件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就例(1)來說,新聞前面部分的內容是說近期國內油價下調的希望變渺茫,專家推測國外的成品油降價風潮在到達中國之前可能會偃旗息鼓。同時在新聞的后一部分又傳達了國內成品油也存在著降價的可能性。中石油、中石化迫于輿論的壓力,有可能會稍稍降低價格。所以,我們能夠推測,“或”字在新聞標題中是“可能、或許”的意思。它一般用在表預測性的新聞當中,向受眾傳達一種對未然情況的預測。假如將上面四個例子中的“或”字去掉的話,會出現什么表達效果呢?“中國促使美國提前衰落”“卡扎菲藏身利比亞南部塞卜哈”“利火山灰影響阿根廷民航,美洲杯延遲”。去掉“或”字以后,新聞所傳達的事件就是一種已然事件,表明這個事件已經發生了。由此可見,小小的一個“或”字所傳達的新聞內容是十分豐富的,需要新聞媒體的受眾對其進行深入的理解。
以上是對新聞標題中“或”字的分析。在新聞內容中出現的“或”字是否也可以表示一種“推測”義呢?看下面的例子:
(5)貿易順差的擴大及其美國加息周期或將告終,在分析人士看來進一步增加了人民幣匯率的壓力,這種壓力表明未來貨幣政策取向仍然偏緊,央行為收緊市場流動性將配合使用利率和匯率政策。(鳳凰網)
(6)事實上,當真去退保的時候市民或將面臨像孫先生一樣的遭遇。保險專家表示,投保人在簽訂保險合同時應當明確合同內容,向銷售人員咨詢清楚保單“現金價值”的具體含義。(人民網)
(7)森雅M80享受兩年或6萬公里的整車質保,新車3000公里時進行首次免費保養。日常保養周期為5000公里/次,小保養費用在250元左右,大保養則根據車況不同,價格大概在400元左右。對森雅M80感興趣的網友,請向經銷商咨詢。(易車網)
這類在新聞內容中出現的“或”字,也是位于謂語成分之前,向受眾傳達的也是一種推測和預測。
由此可以斷定,這些令觀眾讀者產生疑問的“或”字一般情況下都是表示一種對未來新聞事件的預測和推測,而不是生活中我們常用的選擇連詞用法。
根據簡單的統計,今年上半年,人民網的新聞標題中約有8590個標題采用了“或”字,并且在人民網的新聞報道中,表推測義的“或”字出現了約有5825次。由此可見,“或”字的出現頻率是相當高的,廣大新聞讀者準確把握“或”字在新聞中的表義是十分必要的。
在語料分析過程中,發現了“或”字有幾個常用現象和常用場合。
(一)“或”字后面經常跟一個“將”字,“或將”經常連著用。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人民網的新聞標題中出現表推測的“或”字的8590個標題中,“或”和“將”連用的就約有6310個。
(8)日官房長官稱福島第一核電站不久或將退役。
(9)價格型政策工具或將發揮更大作用。
(10)網易又一老臣風云離職 ,或將影響制作團隊士氣。
(11)國人氣樂隊CNBLUE或將引領新韓流。
(12)歐佩克或將上調石油產量配額。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很確定地說,“或”字一般用于對將來預測性的新聞標題中。“或”后面有“將”的新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說明對事件未來的預測,強調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很大,但也隱含著不發生的微小可能性,所以,前面需要有個“或”字。
(二)通過語料的統計可以了解到,“或”字早期多用于對經濟局勢預測的新聞標題中,比如對股市、房價,還有經濟走勢的預測。近些年,“或”字的使用范圍逐漸擴大,政治事件、天氣預報、科技信息等相關報道標題中也經常使用。“或”字可以使新聞作品的表達效果更加簡練,它的使用還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一步得到擴大。比如說,在新款車上市的宣傳新聞中,“或”字已經被固定地應用在商家的宣傳語中了,主要用來宣傳每款車型的質保期,估算和推測每種車型在質保期中的行程。如“森雅M80享受兩年或6萬公里的整車質保”;“榮威750享受三年或8萬公里的整車質保”。再如:“歌詩圖尊享4年或10萬公里免費保養”。此項服務僅有豪華品牌提供。比起其他品牌推出的5年或10萬公里超長質保期,歌詩圖的免費保修和免費保養對消費者而言含金量更高。用“或”字使商家的宣傳顯得不那么夸張,更加貼合實際,同時給商家本身商品的質保問題留有了余地,用“或”字也使宣傳的語言變得簡潔明了。
在新聞正文中,并非所有的“或”字都表示推測,也有表示選擇意義的,我們應該注意區分。比如,當“或”字連接兩個并列成分時,表示的是一種選擇。當“或”與“是”連接時,常常表“或者是”的意思,表示一種選擇而不是推測。比如“專家介紹,有的患者出現痔瘡時,吃點消炎藥,用鹽水或PP粉清洗坐浴,或是到醫院靜滴一些消炎止血藥物,癥狀多能緩解,于是有些患者就不再注意”。這里的“或是”就有“選擇”義。
“或”字的廣泛使用最早源自臺灣的新聞媒體。在臺灣的新聞報道中,“或”字使用的相當頻繁。隨著大陸和臺灣文化媒體的廣泛交流和相互學習,“或”字便進入大陸的新聞媒體中。“或”字之所以在新聞媒體中被廣泛使用,是因為它表達的推測義使新聞內容的表達更加簡練,比較符合新聞報道的經濟性、簡要性原則。同時,這種模糊的表達方式可以幫助預測類新聞的表達更加留有余地。“或”字大量應用于新聞領域中,事實上是發生了一種跨域表達。這種跨域表達,符合人類的認知心理和思維方式。人們在尋找新的表達方式時會首先搜尋現有詞匯形式加以應用,這種跨域表達符合語言使用的經濟性原則。生活中類似的跨域表達并不少見,比如,“云計算”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服務。如今,“云”字已經由計算機領域擴展到生活領域中,比如:云追捕、云相冊、云樂園等等。正確理解掌握“或”字的應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新聞作品中所傳達的信息內容,減少理解偏誤。
參考文獻:
[1]朱德熙.“或”與“和”[N].山西青年,1980-03.
[2]周有斌,邵敬敏.“或者”單用、雙用與多用的條件制約[J].語
文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