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金 李天賢
摘 要:在英漢語言的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詞的詞素化現象。由于語言的共性和特性使然,英漢語詞的詞素化表現和動因各有異同。本文主要對比分析了英漢語言詞的詞素化表現的異同,并在此基礎上從經濟原則、類比認知和社會心理因素方面對英漢兩種語言詞的詞素化的動因進行了對比研究。
一、引言
詞素在語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詞素的比較卻是英漢對比研究中往往被忽視的問題(張維友,2010:49),詞素化的對比研究在目前語言學界更是罕見。英語詞素化(morphemisation)的研究最早見于王文斌(2005)對詞素化的詞的分析,漢語詞素化的研究最早始于對音譯漢字外來詞的研究(周洪波,1995:63)。然而,詞素化這一概念至今仍然沒有一個統一被認可的定義,對詞的詞素化的研究更是大多比較散亂。本文在對英漢語言詞的詞素化表現異同進行分析的同時,嘗試在此基礎上對英漢語詞的詞素化形成的動因進行進一步的對比研究。
二、詞素化和詞的詞素化
詞素化,又稱語素化,目前并沒有統一的定義,僅見于各家對其現象的一些分析論述。國外學者如Baurer、Jackson等往往把其歸于詞的組合(王文斌,2005a:343),我國學者王文斌(2005)在《英語詞法概論》一書中第一次對英語詞素化的詞進行了研究,定義了“詞的詞素化”這一概念,并進一步對詞素化詞的詞綴化和語義變化進行了深入研究。周洪波(1995)、楊曉黎(2008)、車錄彬(2007)和李軍華(2009)等對漢語音節詞素化進行了研究,著重探討了音節詞素化中漢語外來詞和聯綿詞的音節詞素化。邱玉冰(2009a,2009b)對英漢詞素化的一些顯著現象進行了對比,他在引用王文斌詞的詞素化觀點的同時,把詞素化分為音節詞素化和詞的詞素化兩種類型,并對音節詞素化進行了闡釋。
詞素化現象雖然較為普遍,但要給“詞素化”這一概念進行明確界定并非易事。詞素化是在詞素概念基礎上提出來的,明確詞素的概念是定義詞素化的前提。詞素被定義為“最小的有意義的語法單位”(戴煒華,2007:540),不能夠進一步劃分。基于這一概念,并參考以上關于詞素化的理論,我們認為,所謂詞素化就是語言系統中非詞素向詞素轉變并逐漸具有詞綴用法的一種動態過程,詞的詞素化是詞素化的主要類型。
詞的詞素化和詞的組合形式是不同的,王文斌(2005:334~335)把詞的詞素化定義為,因語言表達的需要,原本能獨立運用的單詞在構詞上表現出詞綴的行為,能與其他的詞組合構建出許多新詞。詞的詞素化的結果便是產生了詞素化了的詞。英漢語言均存在普遍的詞的詞素化現象,“news”一詞原是一個常用為名詞的單詞,后來逐漸被詞素化,具有了前綴的性質,產生了很多詞語:newspaper(報紙)、newsprint(新聞紙)、newsroom(新聞編輯室)等(王文斌,2005:341)。“秀”原本是英語中“show”一詞的漢語翻譯(周有斌,2005:61~65),是“表演”的意思,現在廣泛組合為雙音節詞和三音節詞,如“走秀、作秀、歌舞秀、服裝秀”等。下面我們以典型語言現象為語料,對英漢語言詞的詞素化進行對比分析。
三、英漢語言詞的詞素化表現的對比分析
學界對英語詞的詞素化研究較為少見,但這一現象的存在是一不爭的事實。英語詞的詞素化的結果是產生了詞素化的詞,這種詞的語義被虛化,介于純詞綴和獨立實詞之間,詞素化了的詞具有很強的構詞能力,如“ware”(器具、貨物)詞素化后,和其它詞組成“handware”(五金制品)、“houseware”(生活物件)、“software”(軟件)、“hardware”(硬件)等詞,這些復合詞詞義包含了“ware”的詞義。“based”動詞的過去分詞,本義是“以……為基礎的”,詞素化后組成“acid-based”(酸性的)、“firmly-based”(有堅實基礎的)、“home-based”(家庭式的)等詞。(王文斌,2005:341~342)再如“speak”一詞被詞素化后“表示某種人說話的獨特風格或某一領域的特殊用語”,組成 “computerspeak”(計算機用語)、“collegespeak”(校園語言)、“Chinaspeak”(按中國人的說法)等復合詞。類似詞的詞素化還有“gate”“proof”“safe”等,在復合詞中充當著類詞綴,這些由類詞綴和其它詞組成的詞實際上是復合詞中的特殊種類,尤其是“-based”一類的詞,并不能僅僅歸納為單純的復合詞了。由類詞綴組成此種復合詞具有很強的構詞能力,而且其詞義往往可能被虛化,但一般的復合詞每一個成分的詞義基本不變(王文斌,2005:337)。
現代漢語中有一些原本能單用的詞,不單用的時候是沒有獨立意義的構詞成分,這類詞從單用到后來逐漸成為其它詞中沒有獨立意義成分的過程就是詞素化的過程,“非獨立性和結合能力”是被詞素化的詞在詞素化結束后必不可少的典型特征(楊曉黎,2008:52)。例如,“頭”原指人身上的部位,經過詞素化后,組成“石頭”“磚頭”“前頭”“外頭”等詞,“頭”的原義已經完全被虛化,詞素化為一個后綴。“風”一般都被認為是詞根,在古漢語中是自由語素,可以組成“刮風”“起風”“風雨”“大風”等詞。在現代漢語中,當它表示一種“社會上或某個集體中流行的愛好或習慣”(呂叔湘,2011:408)時,它又是非自由詞素,被定位在后綴的位置,如“尊師風”“出國風”“考證風”“浮夸風”等。“風”的意義已被虛化,并被縮小。又如,“高”的原義是與“低”相對的,屬于實詞詞素,詞素化過程中意義逐漸被虛化并具有了前綴的性質,如“高難度”中的“高”表示“大”的意思,“高濃度”中的“高”表示“含量多”的意思,“高品質”中的“高”表示“好”“質量上乘”的意思,“高層次”中的“高”表示“級別在上”的意思,等等。“高”被詞素化和抽象化,其意義已經被泛化,并呈現出意義擴大的趨勢。類似的詞的詞素化還有“員”“老”“熱”“派”等等。很明顯,在詞素化過程中,漢語詞匯的意義經歷了從有實義到意義半虛化的過程。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英漢語言中的詞在經過詞素化之后,詞的意義發生了“擴大、縮小或轉變”的重要演變。如上文中“news”詞素化之后詞義縮小為“新聞、報紙”(王文斌,2005:341),“ware”詞素化之后詞義擴大為各種各樣的物品。“高”的詞義被擴大和泛化。“風”的意義轉變為“社會上或某個集體中流行的愛好或習慣時”。需要注意的是,英語詞匯詞素化之后在所組合的詞中大多能部分顯現出原詞意義,但漢語詞匯有些已經被完全虛化,看不出原詞意義了。英漢語詞的詞素化的類別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英漢語言詞素化的詞均是單純詞為主,詞素化的詞的組合則多為復合詞。如“ware”為單純詞,詞素化后組成的“houseware”為復合詞,“熱”為單純詞,詞素化后組成的“出國熱”為復合詞。此外,英語詞素化的詞以雙音節和多音節居多,如“based”“safe”,而漢語詞素化的詞主要是單音節,如“熱”“頭”“派”等,這是由于漢語詞素主要是單音節的原因造成的。
四、英漢語言詞的詞素化的動因對比分析
英漢語言詞的詞素化的產生不是跳躍式的,而是漸進式的,詞的詞素化這種語言變異現象的產生是有一定的深層動因的。詞素化從開始到結束,既受語言內部因素推動,也受語言外部因素影響,如社會因素、心理認知因素等。英漢語言詞的詞素化的動因既包含相同因素的影響,又各有不同的差異性,下面我們從語言的經濟原則、類比認知和社會心理因素三個方面來對英漢語言詞的詞素化的動因進行對比分析。
“語言,總是向著簡單、經濟、便于交際的方向發展”(王德春,2006:35)。人們在使用語言時,語言的經濟原則總是起著一定的作用。人腦對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反應速度是有限的,冗余的信息阻礙了人們對其接受和理解。詞素作為信息傳遞的最基本要素,必然要求具備簡潔明了、容易理解等特點。語言的經濟原則對詞的詞素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詞素化的詞不同程度上帶有了原詞的意思,這為語言的使用和理解提供了方便。譬如,漢語聯綿詞“鳳凰”詞素化為“鳳”,人們組成“龍鳳”“望女成鳳”等詞語,比“龍鳳凰”“望女成鳳凰”更為經濟簡約。“-burger”從“hamburger”詞素化后帶有了原詞的整體意義,和“banana”“cheese”“nut”等組成了表示各種不同面包的詞匯。英漢語言詞的詞素化在語言的經濟原則的推動下還展現了各自不同的特點。在詞素化的詞的構詞中,英語構詞絕大多數是多音節詞,如“glitterati”“houseware”等,而漢語構詞以雙音節詞為主,多音節詞并存。當然,這并不違反經濟原則,主要因為英語詞的詞素化構詞主要是多音節和復合詞,而漢語詞的詞素化的發生是漢語詞語雙音化的自然結果之一,漢語詞語構成的雙音化是現代漢語詞匯詞匯的最顯著特點。(楊曉黎,2008:52)
類比,是指由一事物推及另一事物,由此及彼,觸類旁通的一種思維方式(王文斌,2008:257~261)。在類比的過程中,具有相同的概念和相似性是類比的基礎,人們就是尋找概念語義重疊和相似性,把已知事物推及到未知事物,從而獲得對未知事物的認知。在英漢語言詞的詞素化過程中,總是從最先開始詞素化的詞素逐漸類比推及,通過概念的整合,組成一系列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詞語。譬如,“electronic”最先在“e-mail”中詞素化為“e-”,后來逐漸類比到“e-book”“e-journal”“e-business”“e-commerce”等詞,這些詞均屬于“電子的……”這一家族。“秀”最先詞素化為“表演”的意思,逐漸推及到“時裝秀”“功夫秀”“歌舞秀”等詞,這些詞均內在的包含了“表演”的意思。通過類比,詞素化后的詞能產性進一步增大。詞的詞素化在適應詞匯動態發展的類比規律的同時,受到英漢語言本身不同的固有詞匯體系的影響而表現出不同差異。在類比的過程中,有些英語詞素化后的詞在組詞時意義變化較大,而漢語文字的表意功能和其特有的造詞規律使其意義更加固定和形象化。
社會心理因素也是推動英漢語言詞的詞素化現象產生的重要動因之一。詞的詞素化的開始總是基于新造詞的產生,社會對于新造詞的認同感是詞素化發展的一大動力。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必然具有不同的社會認知心理,對待同一事物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對不同的信息也有不同的需求,有的信息要求概括、抽象的表達,有的信息要求精確、嚴密的表達。譬如,人們的從眾心理促進了外來詞流行語的社會認可度,外來詞流行語和本族語的交融發展加快了其詞素化的進程。如“Internet”的漢譯“因特網”被大眾廣泛接受,“網”被詞素化,具有了與原來漢語詞“網”不同的意義,組成“網絡”“網友”“網戀”“網聊”等詞語。由于使用的廣泛性,英語在這方面的影響強于漢語。又因漢語詞匯“歸化”能力較強,漢語詞匯雙音化的特性對外來詞的詞素化影響較強。除了上文所提到的語言的經濟原則之外,人們的求簡心理也對詞的詞素化起了推動作用。比如,把“electronic”簡化為“e-”同其他詞素結合組詞,簡化之后易于記憶。“美利堅合眾國”簡化為“美國”,再把“美國”詞素化為“美”,組成“美元”“美金”“美鈔”等。
五、余論
詞的詞素化是英漢語言共有的現象,隨著經濟文化的深入交流和語言內部的發展,人們對事物認識的同一性和差異性會陸續表現出來,這必然會繼續促進英漢語詞的詞素化的演變。詞素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英漢語言詞的詞素化對于新詞的構建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英漢語言詞的詞素化表現及其背后的深層動因的研究能夠有利于對詞匯構建和詞義演變的理解,進一步為詞匯教學和詞典編纂提供幫助。因此,英漢語言詞的詞素化的宏觀和微觀兩方面的對比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拓展,進而為詞素化相關理論在英漢語言教學與習得方面的應用提供理據和支撐。
參考文獻:
[1]車錄彬.漢語外來詞音節詞素化現象及其原因探析[J].廣西教育
學院學報,2007,(6).
[2]戴煒華.新編英漢語言學詞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7.
[3]李軍華,郭敏姿.現代漢語音節詞素化的主要類型[J].湘南學院
學報,2009,(6).
[4]呂叔湘.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5]邱玉冰.漢英詞素化音節的語法功能和語義變化對比[J].西安外
國語大學學報,2009a,(4) .
[6]邱玉冰.漢英語言的詞素化現象對比[J].學理論,2009b,(17).
[7]王德春.語言學通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8]王文斌.英語詞法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9]王文斌.漢英“一量多物”現象的認知分析[J].外語研究,2008,
(2)。
[10]楊曉黎.漢語詞匯發展語素化問題芻議[J].漢語學習,2008,
(1).
[11]張維友.英漢語詞素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0.
[12]周洪波.外來詞譯音成分的語素化[J].語言文字應用,1995,
(4).
[13]周有斌.“秀”的組合及其語素化[J].語言文字應用,20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