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國時期我國大學研究院所創設的動因述論

2012-04-29 05:03:57陳元
高教探索 2012年4期
關鍵詞:創設

陳元

摘要:民國時期我國大學研究院所的創設,主要是在移植西方大學制度、大學尋求學術獨立以及學術研究方式急需轉變等因素影響下適時而起、應時而生的,其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加強我國現代大學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功能。通過對這些動因的深入分析探討,一可為民國時期我國大學研究院所的創建和完善提供理論依據及輿論支持,亦可為當前我國大學研究機構設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民國時期;大學研究院所;創設;動因

民國時期我國大學研究院所的創設主要是在移植西方大學制度、大學尋求學術獨立以及學術研究方式急需轉變等因素影響下適時而起、應時而生的。由于民國時期我國大學的研究院所是各個大學在移植西方大學制度并不斷探索的過程中自行陸續創辦的,因此本文所分析的動因是一個貫穿于整個民國時期的動機過程,也包含了內因和外因兩方面的內容。

一、移植西方大學制度的呼吁

1810年,德國新任教育部長洪堡創辦了新型大學——柏林大學,首次實現了教學與科研的有效結合,塑造了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現代大學新型模式。這一新型模式的確立,為大學設置獨立的研究機構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德國新大學區別于傳統大學的另一根本之所在就是設立了研究所。由柏林大學開始的改革使學術研究成為大學的主要任務,為科研體制化開辟了道路。其后,波恩大學和慕尼黑大學等新建大學紛紛以柏林大學為榜樣,萊比錫和海德堡等古老大學也按柏林大學的模式進行了改革,新的學術自由和科學研究的精神在德國大學蔚然成風。正是科學研究以及教學和科研的統一,使德國成為近代大學最發達的國家,并對世界各國大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至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的約翰霍普斯金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也爭相設立了研究院。[1]

一些走出國門的中國近代學人,目睹了西方大學的變革及完善的大學制度后,接受了德國柏林大學的新理念,積極呼吁設立中國的現代大學以聚集人才、發展學術,要求在大學中建立研究院所,以提高大學的科研水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形成了一個介紹西方大學研究院所的熱潮。

蔡元培留學德國期間,親歷了德國大學研究所的學習生活。他通過分析研究世界各國著名大學將教學和科研相結合而成為世界科技教育中心的事實,注意到高等教育不但要通過教學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而且還要使學生了解并積極開展科學研究,通過研究進行教育。他認識到研究機構對于學術發展的重要意義,希望把一個西方式的研究機構移植到中國的大學中去。因此,在民國元年他出任教育總長時制定的《大學令》和《大學規程》,就開始對大學研究院所制度進行了設計。其時他明確指出,把清季的通儒院改為大學院,是仿效德國大學制度,作為大學教授與學生極深研究之所。[2]但因蔡元培的迅速離職,各大學并未實行。其后,蔡元培一邊在北京大學從事研究所的創建工作,一邊介紹宣傳國外大學研究所情況。1919年,蔡元培閱完吳敬恒的《海外中國大學末議》后,對我國各學校設備簡陋、環境之劣頗為感慨?!拔覈F正在輸入歐化時代,而各學校之設備既簡陋,環境尤不適宜。即如北京大學,恒有人以‘最高學府目之,而圖書、標本、儀器之缺乏,非特畢業生留校研究無深造之希望,即未畢業諸生,所資以參考若實驗者,亦多未備……其他若美術館、博物院、專門學會、特別研究所等,凡是為研究學術之助者,無一焉?!盵3]可見,盡管清末我國已仿建了新式高等學堂,但仍然缺乏現代學術研究所必需的基本設備和成型制度。所以,1920年蔡元培在北大重訂《研究所簡章》時就明確指出:“研究所仿德、美兩國大學之Seminar辦法,為專攻一種專門知識之所?!盵4]1920年底至次年8月,蔡元培以北京大學校長身份被派往歐美考察高等教育,考察過程中他特別注意大學各研究所及學術研究機構之內部組織結構。這次考察使他對研究機構有了許多的感性認識,1922年他介紹說:“德、法等國的大學,雜然于分班講授的形式也頗注重;但每科學問,必有一種研究所。有許多教員,是終身在所研究的。學生程度稍高了,也沒有不進所研究的……(西方)今之大學,悉有各種研究所(Institute)以資教員、畢業生與高材生之研究。”[5]1925年,蔡元培又介紹說:“外國大學,每一科學,必有一研究所;研究所里面,有實驗的儀器,參考的圖書,陳列的標本,指導的范圍,練習的課程,發行的雜志?!盵6]可見,他傾向于在我國現代大學中創建供師生研習學問的研究所。故而在1930年,蔡元培介紹西方大學的教育現狀時稱:“研究所(Seminal或作Tuotitut)大抵為文、法等科而設,備有圖書及其他必要之參考品。本為高等學生練習課程之機關,故常有一種課程,由教員指定條目,舉出參考書,令學生同時研究,而分期報告,以資討論。亦或指定名著,分段研討,與講義相輔而行。而教員與畢業生之有志研究學術者,亦即在研究所用功?!盵7]可見蔡元培對西方近代大學設置研究所之舉極為推崇并力圖效法。

1914年,留美歸國的任鴻雋對中國留學生回國后無大學以從事學術研究深為憂慮,建議盡快建立這種學術研究機構。在他看來,留學生“歸而無學校足供砥礪也,無圖書足供參考也,無工場足可實驗也,無師友足供切磋也。而又張冠而李戴,削足以就履。數年之后,尚有絲毫學理,儲其胸中邪”[8]。1915年,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正式成立了私立科學團體——中國科學社。1916年,身為社長的任鴻雋認為該社的目標就是要把西方科學技術的“種子和種植方法”,即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移入中國,使西方科技本土化,而不是把科技的“枝葉”運回國。[9]科學社原計劃建立理化研究所、生物研究所、衛生研究所、礦冶研究所和特別研究所等各種研究所,但是1922年實際只建成了生物研究所。作為近代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綜合性學術團體,中國科學社的辦社理念和組織模式對于大學研究院所的成立和發展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在任鴻雋看來,大學及專門的研究科,理應成為中國現代學術研究的中心:“學校者,學術之府,而智識之源,研究之行于學校久矣。顧其成效之著否,亦視其組織之當否而異?!盵10]他強調大學的使命不僅在于教學,更重要的是研究,他稱“單有教課而無研究的學校,不能稱為大學”,“大學的職責,不專在教授學科,而尤在于研究學術,把人類智識的最前線,再向前推進幾步?!彼麑χ袊柗Q大學而缺乏近代研究功能的狀況進行嚴厲批評:“可是在我們的大學里面,適得其反,差不多只有教課而沒有研究。”[11]“所以就大學本身說,除非有畢業院的組織與高深研究的設備,不能算是名副其實。嚴格說來,凡沒有設立畢業院或研究所的都不能成為大學?!盵12]任鴻雋指出:“科學之發展與繼續,必以研究所為之樞紐,無研究所則科學之研究蓋不可能。反之,欲圖科學之發達者,當以設立研究所為第一義。研究之進行,則有待于共同組織。蓋科學之為物也……皆不能不恃團體以為扶植。”[13]

1924年,《東方雜志》上刊登了一篇洪式閭撰寫的《東方學術之將來》,強烈呼吁知識界應以設立“專門學術機構”為當前急務。洪式閭對專門學術機構之向往,并非完全出于現實的考慮,而主要是受到歐美學術發達的啟發。洪氏認為其它國家學術之高度發展,與專門研究機構之廣設有密切關系?!笆乐詫W術之盛者,大抵首推歐美。予亦曾持此說,而未悉其所以致盛之故。迨子游歐洲,見其國各種專門學術機構,無不設備,于是深悟其學者之成就,蓋非偶然。此等機構專為研究高深學術而設,大者可容數十人,少亦十數人不等……皆西方學者精神之結晶體,亦即專門學者之養成所也?!庇需b于此,洪氏認為,倘若中國學者有躋身世界學術之林的雄心,即應從組織專門研究所入手,使研究所成為“造成專門人才之地”。至于研究所的組織辦法,則“歐洲各國之成制,可資參酌”。[14]

胡先骕也很推崇西方的大學研究所制度,1925年他在《留學問題與吾國高等教育之方針》之文中介紹說:“法國設有通儒院以綱羅賢俊。英國大學則有所謂‘Fellow者,膏火極厚,終身享之,但使從事學問,并不須任教職。美國社會,不知獎勖學術,故無此制;然大學亦有專從事于研究之教授,各研究所亦有專從事研究之學者,今年密歇根大學亦特設一豐腆學額以養詩人弗士脫(Forster)使不為衣食職守所累,得專于吟事。”他介紹英、法、美等國大學的研究機構,意在加以推崇,所以他覺得英、法、美的“此種制度,實獎勵學問之良法,吾國所宜仿效者也”。他所說的仿效之事,即是在大學中設立畢業院,認為:“吾國大學卒業生為數已漸多,不久各大學必設畢業院,雖不能驟給博士學位,然不難給碩士學位。”[15]此處胡先骕推崇在大學中仿效設立的畢業院,其實就是后來的大學研究院所。

二、大學學術獨立發展的尋求

近代以來,出國留學已成為一大熱潮,對輸入西方文明以及培養學術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出國熱的逐步升溫以及留學問題的顯現,也愈發引起諸多人士對留學教育進行反思甚或批評,并希望逐步在國內大學設立研究院所,以尋求學術上的獨立。

1912年胡適在《非留學篇》中,對美國畢業院的組織作了詳細介紹,并鼓勵中國之大學設此畢業院。文章開篇,他就將“留學”定性為“吾國之大恥”。他說:“留學之目的,在于植才異國,輸入文明,以為吾國造新文明之張本……以已所無有,故不得不求于人;吾今日之求于人,正所以為他日吾自有之預備也?!币虼怂J為:“留學者之目的在于使后來學子可不必留學,而可收留學之效。是故留學之政策,必以不留學為目的。此目的一日未達,則留學之政策,一日不得而收效也?!痹谒磥恚槐亓魧W而收留學之效的唯一良策就是振興我國自己的大學教育,換句話說,振興我國自己的大學教育才是上策,方是長久之計,才是過渡后的重點建設,才能雪恥圖強,再造新文明,躋身世界強國之林。他說改革留學辦法主要有三,其一即是極力鼓勵入畢業院;而振興國內大學的具體辦法亦有三,其一則是大學增設畢業院?!爱厴I院為高等學問之中心,以四年畢業之大學生,尚未足以語高深之學問。各國于學問,其有所成就者,多由畢業院出者也。鄙意宜鼓勵此種畢業院,院中組織,以本學所有各科正教習兼畢業院教習另推一入主之。院中學科以研究有心得為重?!彼J為:“大學無畢業院,則不能造成高深之學者,然亦不必每校都有畢業院。鄙意國家大學必不可少此制,省立大學從緩可也。”[16]他所鼓勵發展的畢業院,也是后來的大學研究院。

1922年3月30日,上?!稌r事新報》上刊登了朱光潛撰寫的《怎樣改造學術界》一文。朱光潛在文中提出了若干改造學術環境、培養學術領袖人才的建議,其中有一條補救辦法就是建議在大學中設立研究院。他說:“無論是回國的留學生和本國大學畢業生,或是教授,在任事時期不做研究事業,就是根底很深,也會沒有進步,就連已有的也不免荒落。許多人初登臺到也很轟轟烈烈的,不過幾年,就無聲無息的變成‘學術界之落伍者了!大概都因為太自滿或者太懶怠。求學問是終身的事業,哪有終局的時候?希望將來各大學都設有研究院,還希望個個學者都川流不息的做研究事業?!盵17]他之所以提倡在大學設立研究所,是因目睹了十九世紀末以來,政府長期鼓勵下的留學熱潮,已經造成了下列兩種情形:一是留學日本者多從速成學校畢業,彼等所學極為有限。二是留學歐美者,以獲得學位為要務,彼等取得學位后,歸國數年即淪為“學術界之落伍者”,只販賣過時的西洋知識,說不上有什么個人研究心得。由是他認為,欲改革上述弊端,除了改進留學政策外,一個更徹底的辦法,便是在中國境內普遍設立研究所,好讓學者在國內能得一研究之場所。

在清華國學研究院籌備期間,曹云祥校長在其所著的《西方文化與中國前途之關系》中闡述了三層意思:(1)值茲新舊遞嬗之際,國人對於西方文化,宜有精深之研究,然后可以采擇適當,融化無礙;(2)中國固有文化之各方面(如政治、經濟、哲理學),須有通徹之了解,然后於今日國計民生,種種重要問題,方可迎刃而解,措置咸宜;(3)為達上言之二目的,必須有高深學術機關,為大學畢業及學問已有根柢者進修之地,且不必遠赴歐美多耗資財,所學且與國情隔閡。[18]可見曹校長設立研究院之初意亦有學術獨立之思。1925年9月9日,梁啟超在清華研究院開學典禮上演講說:“清華學校之設立,以游美預備為目的,其學額普及於各?。黄鋵W科為游學常識之充分預備;起自中等科,為長時間多數人之同型的訓練,畢業后隨其志愿,認定???,在美受該科之完全教育。今則每年學成而歸者以百數十計,在社會上形成一新學風,其於模仿裨販上實已有相當之成績。此為清華第一期事業?!币虼耍赋觯骸爸袊鴮W問界決不以此為滿足,自今以往,應漸脫離模販時期,入于獨立時期。此時期,雖賴全學界之分勞協作,不能專責備清華,然而清華當然要負一部分重要的使命。清華當局有見于此,于是有大學部及研究院之設?!盵19]他強調清華研究院的成立,代表了清華脫離模仿販賣的階段,走入一個獨立創業的時期。也就是說,他希望在此之后,清華和中國學術開始走向獨立。

由于蔡元培對歐美現代大學創辦研究院促進學術發展的做法極為推崇,1935年他還專門撰寫了《論大學應設各科研究所之理由》一文,以“三個理由”來闡述大學設立研究所的必要性,其中理由之一就是學術獨立。他指出:“大學畢業生除留學外國外,無更求深造之機會……留學自有優點。然留學至為糜費,而留學生之能利用機會成學而歸者,亦不可多得;故亦非盡善之策。茍吾國大學,自立研究院,則凡畢業生之有志深造者,或留母校,或轉他校,均可為初步之專攻。俟成績卓著,而偶有一種問題,非至某國之某某大學研究院參證者,為一度短期之留學;其成效易睹,經費較省,而且以四千年文化自命之古國,亦稍減倚賴之恥也?!盵20]總之,蔡元培所說“稍減倚賴之恥”,實是想通過設研究院以達到學術的獨立。

1934年《大學研究院暫行組織規程》頒布后,國民政府議決用一部分庚款補助各大學研究所。為此,姚薇元還專就大學研究院與學術獨立之間的關系作了論述。他認為,大學研究所的設置,其目的在于引導高深研究,使本國學術漸達獨立地位,而不是救濟失業大學生或增高大學身份的。他指出,為達前項目的,政府應支巨款補助大學聘請外國學者及購置設備。他還提醒說,大學研究所不當以招收研究生為專務,教授應注重引導大學中的高材生作獨立研究,養成其研究能力及興趣,然后于畢業后推薦到研究所來繼續研究。只有做到以上幾點,大學研究院才不至流為“失業救濟所”、“留學補習班”,然后才能漸漸走向學術獨立之路。[21]在他看來,大學研究院所的設立與完善,主要乃是達學術獨立之目的。

1937年,羅寶珊也對當時的留學教育問題有所闡述。他指出:“一切學習過程史的演進,都是由模仿而成立,而創造,決不是要永遠停滯于漫長的模仿黑夜中。我們拋開我們世代相守的古傳統的殘壘,去到外國留學,當然是生存威脅,時代迫人,我們感到了迫切的需要,當然是要模仿,要介紹;更當然是要有效的模仿,系統的介紹,要消化,要據為我有;要在某一定的時間達到某一定的階段,經過萬千階段之后,要達到其初步的成立,然后孕乳繁衍,邁向自我創造開展之途,至少是人能我也能。”他認為,模仿是過程,創造是關鍵。因此他梳理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后,建議“停止一切公私費普通留學,改派專家留學;充實現有大學,增設研究院……所謂充實現有大學,酌設研究院,就是利用省出的留學經費,充實現有大學設備,酌設研究院?!盵22]可見,他所倡導的停止留學而充實并增設研究院,就是力求學術能擺脫模仿而走向獨立。

三、學術研究方式轉變的需要

學術研究傳統的延續為現代大學研究院所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傳統個體性的、書齋式的研究方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現代學術發展的需要了。因此,大學研究院所的設立更可能是為了迎合學術研究方式轉變的需要。

1918年,任鴻雋曾將世界科研機構分為四類:“一曰學校之研究科(所),二曰政府建立之局、所,三曰私家建設之研究所,四曰制造家之試驗場。”在論述科研機構的重要性時指出:“夫發明有待研究,而研究有待于歷久之積力。然則研究將由何術以繼續不輟耶?曰:是有組織之法在。”[23]任鴻雋所說的“組織之法”就是建立科研機構,使科學研究從個體行為變成社會化的集體勞動,并且能夠持之以恒,不斷進行下去。他還認為:“研究精神固屬個人,而研究之進行,則有待于共同組織。蓋科學之為物,有繼長增高之性質,有參互考證之必要,有取精用宏之需求,皆不能不恃團體以為扶埴。是故英之皇家學會,法之科學院,成立于科學萌芽之時,實即科學發生之一重要條件。蓋研究精神為科學種子,而研究組織則為培養此種子之空氣與土地,二者缺一不可也。”[24]在他看來,科學的研究應該是團體的合作,應該有研究的組織為其提供此種環境,而大學研究所亦是此類組織之一種。

就書齋性較強的史學研究而言,傅斯年也曾經明確要求治史方式的變化。他說:“歷史學和語言學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容易由個人作孤立的研究了,他既依靠圖書館或學會供給他材料,靠團體為他尋材料,并且須得在一個研究的環境中,才能大家互相補其所不能,互相引會,互相訂正,于是乎孤立的制作漸漸的難,漸漸的無意謂,集眾的工作漸漸的成一切工作的樣式了。這集眾的工作中有的不過是幾個人就一題目之合作,有的可就是有規模的系統研究?!盵25]無不例外,傅斯年認識到史學研究也并非個人之力所能為了,也需依靠群體的力量。由此他倡導改變學術研究方式,創建一定的團體組織分工協作而為之。

1925年,馮友蘭發表了《怎樣辦現在中國的大學》一文,其既強調學術發展對于中國的重要意義,又強調要發展學術就必須辦好大學。他說:“現在研究學問,已成一種極費錢的事業,其設備多非私人所能辦。想研究學問之人,沒有相當的工具,焉能有進步?此稍為有點規模的大學中之所以必須有研究部也。今假定此稍有規模的大學之教員,皆能對于所學找問題而又能自己獨立的去研究它。此大學又有研究部,則此大學教員可兼研究部研究生。他們可以授課不多(假定一星期至多不過六點),而一面作他們自己的研究?!盵26]在他看來,大學設立研究部可以更好地集中人力、物力去研究學問。

清華大學創辦國學研究院時,其《研究院章程·緣起》中也明確指出:“良以中國經籍,自漢迄今,注釋略具,然因材料之未備與方法之未密,不能不有待于后人之補正。又近世所出古代史料,至為夥頤,亦尚待會通細密之研究。其他人事方面,如歷代生活之情狀,言語之變遷,風俗之沿革,道德、政治、宗教、學藝之盛衰,自然方面,如川河之遷徙,動植物名實之繁頤,前人雖有紀錄,無不需專門分類之研究。至于歐洲學術,新自西來,凡哲理文史諸學,非有精深比較之考究,不足以挹其菁華而定其取舍。要之,學者必致其曲,復觀其通,然后足當指導社會昌明文化之任?!本壠鸩坏U述了研究院未來將要開展的各項工作,而且還特別指出:“然此種事業,終非個人及尋常學校之力所能成就,此研究院之設所以不可緩也。”[27]道出了清華大學創設研究院目的之一,即也是為了加強團體合作研究。

1926年,葉恭綽在回顧交通大學30年歷史時指出:“我國實業之不發達,由于處境使然者半,由于自身缺乏能力者亦半。而實業學校之不能盡學術上之貢獻,為充分之援助,亦不無多少之關系。如以工業言,則關于國產材料之實驗,制造方法之改良,管理學術之研究,以及其他方面之科學應用,均賴大規模之研究所,為尋求真理、發展學術之地。歐美各國實業之振興,多由國立及私立之研究局、實驗所及各學會之協助,故能新理層出,利用日宏。其重視研究之精神,幾引為工業學府之天職。環顧我國,瞠乎其后。則比較完善之大學,詎能放棄責任,自封故步。是以交大成立之始,即有創設研究院之計劃,以應國內工業之需要?!盵28]從葉恭綽的描述可見,在交通大學組成之初,就有創設研究院所的打算,把學術研究服務于社會看成是學校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大學的學術發展又依賴于學術研究方式的革新,且革新又依賴于研究院所的設立。

1932年,黃敬思發表了《教育研究所為何不辦》一文,呼吁成立教育研究所。他指出:“茍有教育研究所一類機關,則有關系之事實早有搜集,理論之整理亦較清晰,似是而非之問題不致發生……教育上發現與發明,須依據統計、測驗與實驗;其所需之圖書、儀器以及各種工具甚多,絕非教育學者私人所能自致。且教育研究所所需之基本科學:如生物、心理、社會統計等知識藝能,亦非一人所能具,故實驗研究必有待于分工合作。”[29]在他看來,教育研究也是一個分工合作的過程,并非個人之力所能包攬,所以他以此作為呼吁成立教育研究所之緣由與必要性。

1941年,孫云鑄指出,當今世界文明之加速進化大半肇自科學發明。而科學發明又多源于全球大學各研究所工作之結晶。一個國家若能永久立于國際之間,就應該提高大學教育,積極充實各大學研究所,務使能研究之人,始終側身于大學之林。而各研究所應俱有一切必需的研究設備,使有研究興趣的人員能進行其研究工作。只有這樣,各大學研究所才能真正開展研究工作,各部門才會有新發現或發明。集各部之新發現或發明,直接可使一國學術之進步,間接能促進與改良全國之工業與民生。可以說,他把一個國家的進步都歸結到了大學研究院所的創辦上。不僅如此,他還強調,大學研究所不但能使有志之士終日孜孜不倦地工作于研究室之中而致使個人方面的新知新理與日俱進,而且以研究室為中心更能帶來下述便利:“(1)同道者可藉之常相切磋,師生能賴之多所研討。凡同道及師生之能保持常相接觸,為學術與道義之勉勵者亦實惟研究室是賴。所謂大學教育家庭化者其真諦約亦在此。(2)為真理之探求研究之人雖融融乾乾朝夕工作于研究室之中而不自知。但其好學之風,學生耳濡目染,久將與之俱化。所謂感化教育,所謂示教以范者其功效之大亦莫過于此。”[30]在他看來,大學研究院所不僅給同道者提供了研究之所,而且提供了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他覺得,我國大學之設已數十年,迄今成效尚未大顯,其原因雖多,而各大學中始終無一充實研究所亦實為一主因。他說:“蓋無研究所,大學教授不得繼續研究其所學,研究之興趣及能力由衰而滅,求知之欲望亦自微而絕。其極也不僅無學術之新得或其知識與時俱進。更因中國社會組織之腐敗,終日荒嬉,馴至即已得之知識將不能保持。其結果視教育為職業,授課甫終,即相離校,同道失切磋之地,師生少接觸之機。所謂提倡研究及導師制度等項者雖高呼入云,殆如緣木而求魚,安望其能收功邪?!盵30]在他看來,研究所的功能不容忽視,研究所的獨特作用是改變了教授們的工作方式,師生在研究所里可以自由地交流心得體會。

總之,民國時期我國大學研究院所的創設主要是以移植西方大學制度、尋求學術獨立以及轉變學術研究方式為動因的,其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加強我國現代大學的科學研究功能與人才培養功能。因此,建立學術研究機構,爭取學術獨立,創新研究手段,已成為現代大學功能發展的新取向及現代學術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與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相適應的。對其創設動因的深入分析,除可為民國時期我國大學研究院所的創建和完善提供理論依據及輿論支持之外,亦可為當前我國大學研究機構設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提供一些借鑒。

參考文獻:

[1]齊思和.今后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進問題[J].大中,1946(7).

[2]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經驗[A].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7卷[C].北京:中華書局,1989.198.

[3]蔡元培.跋〈海外中國大學末議〉[A].中國蔡元培研究會.蔡元培全集第3卷[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745.

[4]蔡元培.公布北大〈研究所簡章〉布告[A].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3卷[C].北京:中華書局,1984.439.

[5]蔡元培.湖南自修大學介紹與說明[A].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4卷[C].北京:中華書局,1984.246-247.

[6]蔡元培.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一覽序[A].中國蔡元培研究會.蔡元培全集第5卷[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41.

[7]蔡元培.大學教育[A].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5卷[C].北京:中華書局,1988.505-506.

[8]任鴻雋.建立學界論[A].樊洪業,張久春.科學救國夢-任鴻雋文存[C].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2.8.

[9]任鴻雋.在中國科學社第一次年會上的開幕辭[A].樊洪業,張久春.科學救國夢-任鴻雋文存[C].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2.88.

[10][23]任鴻雋.發明與研究[J].科學,1918(1).

[11]任鴻雋.科學研究——如何才能使他實現[J].現代評論,1927(129).

[12]任鴻雋.大學研究所與留學政策[N].大公報,1934-12-23.

[13][24]任鴻雋.中國科學社之過去及將來[J].科學,1923(1).

[14]洪式閭.東方學術之將來[J].東方雜志,1924(3).

[15]胡先骕.留學問題與吾國高等教育之方針[J].東方雜志,1925(9).

[16]胡適.非留學篇[J].留美學生季報,1914(3).

[17]朱光潛.怎樣改造學術界[N].時事新報,1922-03-30.

[18]吳宓.清華開辦研究院之旨趣及經過[J].清華周刊,1925(351).

[19]梁啟超.學問獨立與清華第二期事業[J].清華周刊,1925(350).

[20]蔡元培.論大學應設各科研究所之理由[A].中國蔡元培研究會.蔡元培全集第8卷[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

[21]姚薇元.大學研究院與學術獨立[J]獨立評論,1935(136).

[22]羅寶珊.論今日之留學問題[J].國聞周報,1937(28).

[25]傅斯年.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A].黃振萍,李凌己.傅斯年學術文化隨筆[C].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49.

[26]馮友蘭.怎樣辦現在中國的大學[J].現代評論,1925(23).

[27]研究院章程[J]清華周刊,1925(360).

[28]葉恭綽.交通大學之回顧[A].交通大學校史資料選編第1卷[C].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86.597.

[29]黃敬思.教育研究所為何不辦[J].華年,1932(38).

[30]孫云鑄.北京大學理科研究所地質學部說明[A].王學珍,郭建榮.北京大學史料第3卷[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351.

(責任編輯陳志萍)

猜你喜歡
創設
問題情境創設,開放創新應用
談高中歷史教學情境的創設
甘肅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22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創設思路探討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52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創設有效情境 激活數學課堂
甘肅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5:04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成為后方:江西小三線的創設及其初步影響
“簡約數學”創設簡約課堂
初中英語氛圍情境的創設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色AV色 综合网站|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亚洲成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欧美精品另类|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色婷婷成人网| 欧美成人国产|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 av在线手机播放|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av手机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h|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欧美精品影院|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91麻豆视频|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黄色在线网|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色久综合在线|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91网站国产|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内a级毛片|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看国产毛片| 高清免费毛片|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99久久精彩视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va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高清国产|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