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曦
摘要職業教育作為傳統教育的后繼力量,在經濟和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顯得越發重要,尤其是國家倡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來,如何提高職業教育教學水平、教學質量;改善職業教育的教學課堂,成為了職教工作者最為關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個人從事職業教育以來的一些經驗和體會進行了簡要歸納和闡述。
關鍵詞端正心態換位思考鼓勵耐心
要真正控制或把握好職業教學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是耐心、方法、然后是知識。要有足夠的耐心、得當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灌輸知識;在知識灌輸的過程中教育、培養學生,提高個人素養。以下是筆者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和感受:
1要做好職業教學工作,首先要端正心態,然后要用心,要有耐心
職教工作充滿艱辛,我們的學生存在特殊性,他們中有些比較頑劣、自我約束能力不強、文化基礎薄弱。再加之我們的工作壓力大、教學環境、基礎設施、師資待遇等都存在不足,各方面因素累積到一起,對職教工作者而言是一種很大的挑戰,其中最關鍵的是心態的挑戰。如果不能調整好心態,那我們很多人可能會因為這些煩瑣或不如意而消磨掉激情、流失責任感、甚至打退堂鼓,不論哪種情況都無利于職業教學的發展,也不是我們的初衷。
教學過程中保持好的心態至關重要,也非易事,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堅強的意志,不管面對怎樣的課堂、怎樣的學生都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如果我們能堅持做好自己該做的,用微笑去迎接學生,那我們的抱怨會少一些,快樂會多一些,進而將這快樂轉化為教學的激情和耐心,那么堅持和完善教學課堂這一工作就完成了第一步,因此心態調節在工作開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換位思考,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轉換思維方式,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學生,并始終堅持。這個世界沒有絕對完美的人,自然也沒有絕對完美的學生,但我們要相信,即使再頑劣的學生,也有其優點和閃光點。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用心去感受、觀察,看到他們身上的某一處閃光點,并幫助其加以放大,這樣的舉動也許能成就一個學生的一生,同時也能激勵我們的教學熱情和信心。
都說“沖動是懲罰”,雖說老師也是有情緒的,但我們應該牢記不要把過多的復雜情緒融入到教學當中,不要因為憤怒和情緒的沖動而否定、針對學生,甚至影響課堂教學。我們始終應該保持的是對學生的愛,用欣賞的角度去愛,用愛去包容,同時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去感化他們。那么學生可能因為喜歡老師而相信老師說的話,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上某個課堂。
這些年上語文課,我都要求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有一次一個學生為了敷衍完成任務,大大咧咧地走上講臺,然后來了句:“我沒什么說的,眾卿家有事啟奏,無事退朝”。話一說完就準備走下講臺。當時全班同學都笑了,然后一齊把目光投向我,或許他們都猜到我會生氣。但我沒生氣也沒責備他,幾秒鐘的時間,有一個念頭在我腦海中閃過。我叫學生繼續留在講臺上,首先,我笑著很肯定地說,今天他能上講臺,已經很不錯了,能積極參與就是值得表揚的。不過我就他剛才的表現提了個問題:你很有皇帝的氣派,不過皇帝上朝議政都這么簡單嗎?這下同學們來興趣了,他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就這樣我們利用三十分鐘的時間上了一堂課,就讓這個同學表演,讓其他同學共同來講古代皇帝是怎樣上朝議政的:應該怎樣站,怎樣坐,為何要穿龍袍、坐龍椅,皇帝為什么被稱為天子,有什么象征意義?皇帝是怎么稱呼自己的,臣子怎么稱呼皇帝的?古代上朝的時候是如何安排臣子排列順序的,我們學過的古文里有沒有因為排位關系而引發矛盾的?(如《廉頗藺相如列傳》),退朝時有什么規矩?等等,這些問題一提出,學生反響很激烈,都爭相回答,在回答的過程中我再適當地進行指正和點評。接著我再請同學們給今天的這個“小皇帝”打分,請大家來評價他從語言、個人行為表現上看是個怎樣的皇帝?最后在大家的評價和笑聲中,請這個“皇帝”正式退朝了。
就這樣,借由這個有點頑劣的學生,通過短短的三十分鐘,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下,學生既學到了新的知識,又重溫了以前的課文,這堂課學到的古文常識應該是很豐富的,而且為我后面的古文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最主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達到了在無形中批評和教育學生的目的,既給了學生面子,也維護了老師的威信和尊嚴。更值得欣慰的是,經過這件事,這個學生以后每次上講臺都能認真對待、精心準備,而我也逐漸發現了他更多的優點,并刻意在往后的教學中給他提供了更多表現的機會?,F在回想,如果當時我因為學生的敷衍而動怒了,又將是怎樣的結果呢?也許能達到批評學生的目的,但他并不會真正吸取教訓,甚至會因為怨恨老師而從此厭惡語文課堂,若真那樣,將會是學生的遺憾,也是我的遺憾。
這些事情越發讓我深信:如果我們能用包容和耐心去愛學生,真正關心他們,并用欣賞的眼光去看他們(哪怕是他的調皮或任性),那么我們肯定能看到他們更多的優點,自己也能從中得到更多欣慰和教學的信心,我們的教學課堂也會更加精彩和充實。
3教學過程中注重突破窠臼,尋找新方法
職業教育要面向市場育人才,職業教學課堂也要面向市場,講究方法。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課本知識,更要把這些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真正用得到的內容,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我們要打破照讀、照念、照搬、照抄的傳統教學模式,尋找新方法,真正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鼓勵他們思考,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其實很多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思維,關鍵看老師如何對他們進行有效引導。
記得以前上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上課的場景記憶猶新,最大的收獲是讓我明白了:如果我們多動腦筋,靈活教學,在教學中隨機應變,那么會看到更多聰明、靈活、能隨機應變的學生。上課前先問大家:是否喜歡無拘無束的生活、喜歡美好的事物、覺得愛在人的生命中非常重要?問題一提,爭著回答的學生很多,最后的結論是:大家都向往“愛、自由和美”。接著我們引入了新課,徐志摩這一生都在崇尚并追求愛、自由和美,原來我們的想法和詩人有很多相似之處,那是否也可以說,只要我們努力,也可以實現人生中很多美好的理想?答案是肯定的。一堂課很快就結束了,我沒有強迫大家背誦課文,決定換個方式提要求,而是告訴大家,我很喜歡這首詩,希望大家利用課間十分鐘熟記,然后請同學用朗誦或背誦的方式送給我,我很期待。就這樣,出乎我的意料,短短十分鐘幾乎所有人都把這首詩記下來了。
總之,只要是真正對學生有用的,能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我們都應該深入鉆研,大膽嘗試。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好好地學,開心自主地學,學適用的知識。教學工作中我們還得更用心,更努力,我始終相信在付出的同時,我們會收獲更多,在職業教育這條路上我們會越走越穩,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