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亮
摘要: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市場環境日趨復雜?,F代市場的競爭已不僅僅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更是企業所在的供應鏈之間的抗衡?,F代火力發電企業煤炭供應鏈系統涉及的物流環節繁多,牽涉企業部門主體復雜,其管控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探討和分析大型火力發電企業在煤炭供應鏈上的諸多風險和預控措施,對于火力發電企業煤炭供應鏈風險進行全面的識別和管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火力發電企業煤炭供應鏈風險探討與分析
一、引言
火力發電企業作為國家的重要能源戰略企業,在煤炭供應鏈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煤炭供應鏈系統起始于上游的煤炭采購供應環節,中間經運輸、配送等物流環節到下游的煤炭接卸和庫存等環節,這一過程涉及煤礦、鐵路、港口、航運公司、煤場和電廠等多個企業之間的銜接和協調,任何一個環節的出錯和失誤都會給整個供應鏈帶來風險,給企業甚至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現代市場的競爭已不僅僅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發展為供應鏈之間的抗衡?,F代火力發電企業的煤炭供應鏈系統涉及的物流環節繁多,牽涉企業部門主體復雜,存在風險種類,其管控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探討和分析大型火力發電企業在煤炭供應鏈上的諸多風險和預控措施,對火力發電企業的電煤供應鏈風險管控工作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持。
二、火力發電企業煤炭供應鏈概念
對于火力發電企業煤炭供應鏈國內外尚未有明確而系統的描述和界定。根據供應鏈相關理論結合電煤產業運行的實際,可以將電煤供應鏈定義為:根據電廠的需求,電煤從煤礦開始經過各級的電煤儲運中心,通過公路、鐵路、海運、內陸航運等各種不同的運輸方式,最終流動到電廠,同時信息沿著電廠、煤礦兩個方向流動,資金由電廠流向煤礦,由電煤生產企業、運輸承運商、各級儲運中心和電廠組成的系統。其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
三、火力發電企業煤炭供應鏈系統構成
1.電煤運輸通道。
運輸通道也稱運輸走廊,是區域客貨流發源地與目的地的密集地帶,是社會經濟關聯的紐帶和橋梁。交通運輸網的骨干是運輸通道,其運輸量大并且集中,運輸通道主要由運輸線路組成,它們是支撐運輸通道的線狀交通基礎設施。運輸通道的建設投資巨大,施工周期較長,因此運輸通道布局必須充分考慮各種運輸方式的互相銜接,適應整個綜合運輸體系發展的需要,實現信息和能力的互通與匹配,降低運輸成本,提高效率。
電煤運輸通道指連接主要電煤物流結點的運輸干線,由多種運輸方式聯合而成,是一種跨區域的綜合運輸通道。電煤物流運輸通道主要由鐵路、水運(沿海、內河)、公路等組成,電煤運輸通道主要受電煤供需條件和運輸子系統銜接等因素的影響。由于我國煤炭資源分布的特點是“西多東少”、“北富南貧”,而電煤消費大多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沿海地區,這種供需分布的不平衡形成了“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運輸格局;運輸子系統相互協調,銜接緊密可以充分發揮子系統的比較優勢,使得各種運輸方式充分發揮各自潛能,實現電煤運輸在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無縫化”銜接。由于電煤運量大、運距長等特點,電煤運輸主要由鐵路、水運和公路這三種運輸方式完成,鐵路和水運在長距離、大運量方面優勢明顯,而公路運輸比較靈活機動,其短距離集散優勢明顯。
2.電煤物流結點。
電煤物流結點是指電煤物流網絡中連接電煤物流線路的結節地方,在電煤物流中承擔電煤集散、裝卸、儲存、中轉、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功能。電煤物流結點根據不同生產和消費地點可分為集散型物流結點、儲運型物流結點和配送型物流結點。一般來說,集散型物流結點處于煤炭生產區,它主要將各分散的煤炭資源通過短途運輸進行集結,通過鐵路等方式儲運結點運輸;儲運型物流結點處于煤炭儲運區,一般為大型港口,它連接了不同的運輸方式,承擔轉運和存儲電煤功能,它主要將上游通過鐵路運輸的電煤轉換為水運方式(沿海、內河),向配送結點進行運輸,同時針對下游電煤不同需求情況,調節庫存,進行存儲或者釋放等活動;配送型物流結點處于煤炭消費區,一般為大型港口,同樣連接著不同的運輸方式,承擔著向下游客戶配送電煤的功能,它將水路方式運輸的電煤轉換為以公路等方式向下游客戶進行運輸。
3.電煤供應流程。
一般來說,電煤供應鏈包括如下主要環節:電煤生產—公路運輸—場站堆存—鐵路干線運輸—港口吞吐—海上運輸—煤場堆存—水陸支線運輸銜接等。但電煤供應鏈各環節上的各種企業歸屬于不同的行業管理部門,客觀上加大了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協作難度,增強了復雜性。
三、火力發電企業煤炭供應鏈的特征風險
1.電能產品不能儲存,按需生產。
煤電企業最重要的特點是它的產品不能儲存,發電量超過需要量會形成浪費,發電量不足會影響生產和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如果系統供需不對稱,則會進一步影響電能產品質量乃至整個系統的安全運行,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使電力行業成為最早實現產品零庫存的行業。然而,社會對電量的需要是一個不定量,它會隨著地區、時間、季節、氣候、人們生活等方面的變化而變化。這種不能儲備,需要量又是瞬息萬變的行業,就要求對供給和需求有精確的掌握,以便及時進行調整和控制,才能夠保證整個行業的穩定運行。電能的這些特點使得煤電企業具有最優秀的按需生產的系統。
2.采購鏈鏈線較長,鏈節較多,鏈接復雜。
一般煤電企業的采購鏈主要包括煤礦生產鏈、出礦煤歸集堆存鏈、鐵路運輸鏈、港口吞吐鏈、海上運輸鏈等鏈節,由于鏈長節多且各鏈節的權屬歸之于不同的行業產業主體,因而在客觀上增強了各鏈節之間鏈接協作的難度和管理的復雜性。
3.采購鏈上“兩個價格”體系長期并存,互為補充。
“兩個價格”體系,其一是國家根據鐵路對煤炭的運力分配來制訂的煤炭訂貨計劃內指導價格,其二是根據煤炭市場供求關系和運力市場調節機制形成的煤炭采購計劃外市場價格。煤炭計劃內指導價格國家一年調整一次,對穩定抑制煤炭市場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煤炭市場價格隨行定價,振幅較大,煤電雙方藉此尋求在國家價格機制外的利益平衡點,客觀上是對計劃內指導價格的補充與調節。
4.保證安全運行,異常運行和缺貨成本較高。
煤電企業運營的一個重要度量指標就是安全性。在機組運行中,非計劃停機或機組低質量運行,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庫存供應的不確定性主要來源于兩個不相互交織的環節:生產過程和運輸過程。在運輸過程中,當煤炭產量供不應求或運力瓶頸遭遇卡塞,備品備件沒有及時補充之時,煤電企業因供應短缺極易引發停機的事件。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在保證供應的前提下,關鍵的影響因素是生產設備的停機時間,設備可用性概率越高,平均停機時間越少,生產過程的不確定性越小。
5.采購鏈與銷售鏈價格機制錯位運行。
采購鏈市場煤價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銷售鏈上網電價由國家行政剛性控制,兩者缺乏市場化調節功用的聯動機制和制度安排,導致在煤價上漲之時,電價調整嚴重滯后,且調整幅度遠低于煤價上漲。煤電價格機制錯位運行,不利于煤炭市場與電力市場的發展。
6.生產鏈與銷售鏈鏈線較短,同步運行。
煤炭從煤場輸入鍋爐后完成了生產供應過程,同時鍋爐燃燒產生動力推進電力生產與電力輸送,完成輸電上網的銷售過程。電力企業生產鏈與銷售鏈較之其采購鏈節,在管理方式與運作方法上相對比較單一。
四、火力發電企業煤炭供應鏈風險因素分析
1.煤礦供應風險。
礦區生產是影響商品煤供應、燃煤煤質的直接因素,煤礦生產波動給火力發電企業燃煤供應帶來的風險,是燃煤供應保障鏈條風險分析的起點。要防范、規避燃煤供應對機組運行帶來的風險,首先應全面分析、辨識風險源,為后續制定風險防范措施和風險預案創造條件。
2.鐵路運輸風險。
隨著鐵路部門運輸、技術的跨越式的發展,車型不斷更新,運量不斷增加,線路不斷升級等,火力發電企業已不適應當前的發展,給火力發電企業的供煤安全增加了難度。同時,由于鐵路部門的正常檢修、升級,不免會發生路線的停運,鐵路事故的發生,以及國家對鐵路部門的政策指導都會對火力發電企業的供煤造成一定的影響。
3.裝運港風險。
目前國內沿海煤炭裝運港口主要為天津港、秦皇島港、黃驊港和京唐港。裝運港風險的表現形式可以概括為“船貨不平衡”,即船舶在港時因煤炭儲量不足而滯港或煤炭充足時船舶調度困難而出現裝貨不便。煤炭裝運港都具有一定的煤炭儲備,但由于礦區煤炭生產緊張、重大節假日以保證局部地區電煤供應等原因,導致礦區發往北方港口煤炭數量在局部時間段緊張,這樣就會出現船舶到港之后,等待備貨時間較長,船期集中,發生船舶滯期費用;在裝運港也存在一定數量的船舶候港,但由于北方港口出現局部時間段的大風大霧天氣和部分港口為社會公共港口等原因,在港船舶調度等方面的控制能力出現困難,因無法裝貨導致船舶在港時間較長,還可能出現因匹配船型無法調度而出現無法裝運的現象。
4.海上運輸風險。
海上運輸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每年夏季,都是我國沿海臺風多發季節,對船舶運輸構成了不可避免的影響。由于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和航運市場本身波動,增大了海上運輸的交易風險,在采用簽訂長協價租船運輸時,因航運市場價格的季節性波動,在一定期間內協議價格要高于市場價格,使運輸成本相對增加;而沿海電廠部分運力采用市場臨時租船的方式,當沿海電廠需要補充市場運力時,沿海航運市場的波動將導致市場運力供給方面存在一定缺口。
5.電廠存煤風險。
火力發電企業普遍存在煤場儲量小、儲存煤種多等風險因素,這些風險因素將造成火力發電企業抗風險能力降低,同時,由于個別電廠煤場不通用,與其他電廠共用煤場等原因,也使電廠存煤在燃煤使用高峰期出現煤種比例失調或告急的風險。
6.煤炭市場風險。
隨著近幾年來煤炭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火力發電企業面臨著“電煤漲價、電價滯后、電企虧損、調價艱難”的惡性循環局面,煤炭“兩個價格”體系,雖計劃內煤價對穩定抑制煤炭市場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但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漲,計劃價格煤炭難以兌現,已對火力發電企業煤炭供應鏈構成較大風險。
五、結語
對于火力發電企業煤炭供應鏈的風險因素,目前并無文獻進行相關研究,任何一個煤炭供應鏈環節的出錯和失誤都會給整個煤炭供應鏈帶來風險,給火力發電企業甚至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此外,受國家戰略調整和市場波動等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火力發電企業的煤炭供應鏈系統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
參考文獻:
[1]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組編.燃料管理工程.1995.11.
[2]張赫,李振福編著.交通運輸與物流工程.大連海事大學,2007.10.
[3]岳福斌編著.中國煤炭工業發展報告2006—201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3.
[3]柳鍵,葉影霞.供應鏈風險管理的研究與對策[J].工業技術經濟,2007,(12):95-98.
[4]艾新,陳鐵東.我國電煤供應鏈特點及問題分析[J].現代企業文化,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