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蕾
幼兒對數學的學習依賴于生活中對具體事物的反復自由探索和親身體驗。只有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幼兒才能使數學經驗逐漸內化,并自我建構以獲得發展。當幼兒在生活中發現問題,逐漸學習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概念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數學就自然地產生了,同時這種以科學、客觀為基礎的思維方法,也就自然地建立起來了。
一、生活中引導幼兒發現數學,激發興趣。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身邊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提供諸多的數學信息,例如,孩子們發現車輪是圓的,很多房子的屋頂是斜的。回家的途中能發現各種數學信息(幾輛車,幾個行人,幾朵花),幼兒園里也有各種數學信息(幾扇窗戶,幾張桌子,幾把椅子,幾個小朋友)。還可獲得對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及其上下、前后、左右等形體及空間方位的認識,從日常生活中獲得有關時間與事件順序的關系(如幾點起床、吃飯、上幼兒園、放學、睡覺等),以及做操時如何按高矮排隊等。這些數學信息或分散或隱蔽,但都切切實實存在于我們身邊,只是需要我們引導孩子去關注、去體驗。
二、生活中為幼兒提供學數學、用數學、做數學的教育環境。
幼兒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不是來自于被操作的對象,而是來自于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行為與活動,以此發現與建構數學關系。所以在幼兒數學教育中教師要創造與幼兒相適宜的環境,提供具有意義的操作材料與機會,鼓勵幼兒發現與交流,豐富幼兒的數學經驗,促進幼兒的邏輯思維發展。
1.已有的生活經驗是幼兒理解數學知識的基礎。
現實生活中要重視創設與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相關的物質環境引導幼兒積累相關的生活經驗。例如為了讓幼兒的日常生活多蘊含一些數學知識,將幼兒的日用品、學習用品、進區卡、晨檢袋的插牌位置均統一編上幼兒的學號,幼兒對自己和別人的學號就跟名字一樣熟悉。在學習相鄰數之前,讓每一個幼兒找一找自己學號的鄰居,三個三個手拉手告訴大家自己學號的鄰居是誰。要學習單數和雙數之前,就讓幼兒去拿與自己學號一樣數量的雪花片,兩個一對地擺,擺到最后問他們發現了什么秘密。實踐證明這一教育方法可行,是幼兒學數學、用數學的良好途徑。
2.環境中應提供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
數學活動區是幼兒觀察、操作、探究學習與運用數學知識的最好場所,也是培養幼兒會聽、會看、會想、會做、會用、會收等數學活動必備的智力技能的最好教育活動。平時,應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投放一些能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有意義的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意愿,自由選擇活動的材料,自己確定活動的內容和方法,觀察操作材料,用自己的感觀來感知與發現事物之間的關系。例如幼兒通過分牌練習分類,通過撲克牌排隊練習有規律排序,通過比大小、找對、湊數、加減等。下游戲棋也是幼兒喜愛的一項娛樂活動,但是活動內容比較單一,幼兒玩久了會感到枯燥無味,因此我就采取動手自制不斷更換骰子的辦法。例如,在幼兒學習4以內的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時,我就自制骰子的六面,分別用不同的圖案和顏色畫上去,如有的畫了三顆紅色的星星和一顆綠色的星星,這樣幼兒下棋的時候,就會數數看自己要走幾步,使孩子學會了手口一致點數,懂得了比3多1是4,玩過一段時間之后再根據教育的內容更換骰子,這項活動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三、生活中貫穿數學教育,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要將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發揮整體教育功能,這是得到大家一致認可的教育觀點,幼兒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教育也是如此。建立數學概念的過程實際上是孩子們學習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和描述周圍世界的過程。
1.在游戲中積累數學經驗。
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能夠使幼兒自發地應用數學,獲得有益的經驗。如,積木游戲包括空間關系。幼兒在搭建的過程中,在游戲體驗中能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玩沙玩水游戲中幼兒通過用各種形狀的容器盛裝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如在商店的游戲中,幼兒可以將商店分類擺放,并在買賣過程中學習數的加減運算。幼兒在各種游戲中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初步形成數的概念。
2.欣賞數學故事、數學兒歌。
為了豐富數學活動的形式,引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我們有意識地收集整理了許多生活化的蘊藏著各種數學關系的數學故事、數學兒歌、數學游戲,在幼兒生活中滲透相關的數學知識。比如通過欣賞數學故事《驕傲的“0”》、《快樂的明天》,讓幼兒了解9與10的關系,正確理解時間概念;通過欣賞《豬八戒分西瓜》可了解等分;通過欣賞數學兒歌《數數歌》、《拍手歌》學習1—10的數數。
3.在各類正式教育活動中滲透數學教育內容。
各領域教育內容雖然研究對象不同,但都包含著一定的關于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內容。因此,教師在完成各領域教育任務的同時,應有意識地滲透有關數學教育內容。例如,在繪畫、泥工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經驗。在體育活動中,幼兒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形成空間方位意識。在科學教育中,幼兒可以自然地運用測量、數數等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提高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孩子欣賞自然界中蘊含數學美的物體,如花朵、蝴蝶、貝殼等,使幼兒感受排列形式上秩序美與和諧美,感受數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