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珍
摘要音樂作品具有鮮明而深刻的人文性,體現了人類文化傳承和智慧結晶;音樂學習要進一步延伸音樂與其它藝術之間的關系,探索音樂與相關文化之間的新理念,多元化審美教學是對音樂藝術感的體驗、感悟、溝通、交流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音樂課堂多元化教學時探究“音樂與相關文化”的教學領域,是貫穿音樂教育新理念的具體教學過程;通過探討感受音樂與其他藝術類的緊密聯系,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關鍵詞音樂課堂教學節奏音樂語言多元化
美國學者鮑里奇在《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中談到,教學至關重要的五種教學行為: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確保學生成功率。清晰授課應具有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有較強的邏輯性,從課堂教學設問和組織安排學生活動簡明而清晰的指令與詢問能夠使學生在第一時間內了解老師意圖,能夠做出迅速而準確的反映,教學用語要幽默、風趣而有品位,有趣而不俗的語言能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于是學生在多元化課堂教學中享受并學習優美語言表達所帶來的愉悅。
1節奏多種練
節奏猶如人體骨骼,在音樂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在歌曲教學中經常利用節奏解決教學難點。以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第一單元自選歌曲。
表演:唱出你心中的歌《大海啊·故鄉》
(1)節奏XXX·XX丨XXX—丨
老師:同學們,玩過“超級模仿秀”嗎?今天老師請同學們模仿老師拍出的節奏;提示:請仔細聽老師發出的每一個聲音。(要求:生聽模仿,老師注意引導學生關注:重音在第一拍)每小結都以“強—弱—弱”規律循環的節拍。
(2)節奏XXX丨XXX丨XXX丨由易到難增加難度,認真聽。(要求同上,并對學生的模仿進行適時評價,而后多媒體課件聽、看該節奏)。
(3)節奏XXX·XX丨XXX—丨老師又給同學們增加難度了,看你們能不能挑戰成功?(要求同上,對學生的模仿進行適時評價,而后播放多媒體課件該節奏,并請學生重復打3次。)
(4)節奏作為音樂時值的表現,可以由節拍、速度、律動等多種要素構成。學習節奏過程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樂理知識、理解音樂形象。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聲響簡單的打擊樂器、讓學生自己探究和實踐來快樂學習。
2歌唱音樂要素
音樂要素是音樂作品的“語言”,它包含旋律、節奏、節拍、力度、音色、結構、調試、和聲、曲式、風格等。教學中立足于不同的歌曲,“浸入”歌曲內部,探尋“音樂語言”。
歌唱教學是一份慢工細活,在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進行“音色”訓練,從而提高“音準”教學的效率。提出“聲有色——要‘音準更要有‘音色的美、語言的美”,讓學生感受美的音色,美的語言、柔和的前提是松弛的歌唱狀態。教學中學生掌握在放松的、舒適的、自然的歌唱狀態中開始演唱。歌唱與語言是密不可分的,沒有語言就沒有歌唱,歌唱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它通過音調的抑揚頓挫把語言的含義表達出來。
3關注文化語境的差異
音樂作品具有鮮明而深刻的人文性,體現了人類文化傳承和智慧結晶。如民歌《茉莉花》在全國流傳甚廣,在全國各地都有在傳唱,然而在風格色彩上有明顯的差異,江蘇民歌《茉莉花》細膩含蓄,具有江南風格特點:河北南及北方豪爽和明快的音樂風格;遼寧民歌《茉莉花》在調式,行腔與襯詞的處理上,明顯帶有東北二人轉的風格特點,另外山西、陜西、四川等地的《茉莉花》,也是內容,題材大致相近,但旋律、風格等卻各有不同特點。它體現了民歌在文化傳承與傳播過程中的多元性。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茉莉花》在各地流傳中的“入鄉隨俗”也正是體現了文化語言的差異與多元性對作品的影響。
4聽賞名著、體會意境
欣賞影視銀屏之歌感受意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根據四大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劇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通過欣賞,討論來感受劇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體會每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及其在電視連續劇中的作用。據四大名著所改編的電視劇,同學們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里面的主題歌更是十分耳熟。何為主題歌呢?(多媒體出示主題歌概念)主題歌表述影片主題思想或概括影片基本內容、人物、性格、戲劇矛盾沖突的歌曲,是全劇音樂核心。(多媒體出示欣賞要求、為學生每人發一份欣賞表格,如表1)
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由感性的聽賞上升到理性的認知,運用綜合、多元藝術手段,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5思中行,行中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中這樣講,就是思、學、做之間的關系。“思”更多的是指教學反思,是對自身的教學進行思考,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策略以及由此所產生的教學效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多元化音樂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心理出發,通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多角度、多形式進行科學反思。
多元化的音樂教學時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交流過程,以音樂為載體進行情感體驗、情感交流,借以達到師生之間和諧的情感交流時音樂教學的重要標志。建立良好的“教”與“學”的關系,把情感的紐帶首先拋向學生,創造一種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學氣氛。音樂課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動力,同時又是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音樂課程要讓學生喜愛音樂,使音樂成為發展學生內心的需求,讓學生更進一步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