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樂意 彭露


青花瓷的特點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裝飾性強,所以為國內外人士珍愛,并且在中國陶瓷制造工藝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青花燒成后呈色鮮藍青翠,無漂浮感,明凈艷麗,清朗不渾,艷而不俗。青花瓷是以一種單純的青色彩料,描繪于白瓷素坯上,再上透明白釉,經高溫燒成。所繪青料,溶合于釉質中,在潔白光潤的瓷面,透出鮮麗的青色花繪。只見青白相映,水乳交融,渾然一體。瓷器表面明凈光潔,不怕食品酸堿腐蝕,便于清洗,能永葆美麗的特點。這是青花瓷器作為日用器皿的獨特長處。青色是一種安定寧靜的色調。青花裝飾于白瓷,更顯出它的明艷、清麗。在現今各種室內場合配置中,表現出良好的色彩裝飾效果。能起到艷而不俗,鮮而不佻,明朗而安定,既能近賞,又能遠看,能夠達到“遠看顏色近看花”的作用。青花瓷的藍,是一種純度較高,給人以鮮明、瑩澈之感的藍色,所以對其呈色有“幽靚”、“蒼翠”、“濃艷”、“青翠”、“幽菁可愛”、“妖翠欲滴”等等形容。但又不是一種純粹單一的藍色,因為在作為著色劑的鈷土礦中,尚含有鐵、錳等其他著色元素,因而呈色是微帶一點綠味的飽和藍色,也有的是微帶一點紫味。這就形成了青花呈色所謂“典雅”、“雋永”、“柔和”、“淡雅”的又一方面,即色彩的淳厚、含蓄,決不是一種膚淺、單調的色感。由于鈷土礦來源的不同,以及釉料、燒成氣氛、操作手法的差異,致使各歷史時期及現今生產的青花呈色各有不同的特色,大致上可分以下幾種典型色調:
1、宣德青花的深藍色。青色比較凝重、透骨,色彩效果上比較莊重有分量。
2、成化、正德青花的淡藍色。青色比較清淡、雅致、勻凈、秀美。
3、嘉靖、萬歷青花的濃藍色。青色濃艷強烈,尚不露火氣,遠效果比較好,適宜于大件粗壯的作品,青料調制不當,容易接近于純鈷氧的色調。
4、康熙青花的鮮藍色。青色明凈、鮮麗、清朗不渾,艷而不俗,鮮藍而不火氣,是理想的我國特產珠明料的色調。
從每一件歷代留下來的優秀作品,及大量生產的民間青花瓷器來看,從紋樣組織,黑白虛實的配置,雖有簡有繁,有工整有率筆,但往往感覺到是一個生動完整的整體。它是數百年來藝人們長期摸索創造發明的結果。不少紋樣構圖是經過延續數十年乃至上百年所形成的。繪畫時只見彩筆飛舞,一只只瓷器脫手而成,一天要畫上幾百只碗碟。他們對美的追求、人民的愛好是深有體會的。在藝術的創作經驗,熟悉掌握青花裝飾的構圖布局的藝術技巧,可以從無數作品中看到所反映出來的生動和豐富的生活內容,無不與當時的人民生活、精神面貌息息相關的。
由于青白對比在青花裝飾藝術中的重要作用,由于青花講究構圖的“黑白”效果,由于青花表現手段有局限性,所以在紋樣變形處理和形象上著力于外輪廓形象的刻劃,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角度,采用省略、歸納和強化最富特征部分的手法進行塑造。荷花是青花中常見的題材,在青花裝飾中的荷葉,根據主題表現的要求,根據意境、環境條件的不同而施以各種匠意的處理,成為各種外形優美,裝飾性極強的形式,有的象如意,有的象蝙蝠,有的象古磬,有的作成山字,有的狀如手掌,有的強調邊緣的起伏變化,使用大段小段的外弧線構成,有的選擇剛剛展開的側面形,有的著眼于中心下凹成鍋形這一特征,使一個簡單的外形,具有豐富的變化和充分的表情能力,其蒼勁老練,樸素大方,驕健潑辣之態更是各各不同。沒有一個重復的人們所看到的自然形態,但在裝飾整體中,又沒有一個人會認不出這是荷葉來。在花果形象的處理上,如石榴、桃李、佛手、葫蘆、金瓜或牽牛、百合、牡丹花等,無不強調外形特征,使人看了一目了然,能清楚地識別出來。在這點上青花和藍印花布、剪紙、皮影、秦漢瓦當,雖意趣各殊,但在形象的概括提煉上,卻是異曲同工的。
青花瓷器,正是由于它在原料、工藝、生產條件上受到的制約,在悠久的歷史中,經過反復實踐,創造了其獨特的藝術語言。正以純凈、樸素、大方、幽美的藝術形象,聞名于世,我們要發掘總結歷史所留下來的寶貴經驗,努力學習,進一步創造我國社會主義時代的青花藝術。
彭 露江西省助理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協會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