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敏 余曉 夏利花
[摘要] 目的 分析衢州地區1 280例宮頸病變女性中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21種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學特點。方法 對衢州地區1 280例宮頸病變的女性進行21種HPV基因型分型檢測,比較不同基因型的流行病學特點。 結果 本組病例中總HPV感染率為55.31%(708/1280),其中HR-HPV感染率為38.83%,LR-HPV感染率為16.48%,高危型最常見類型為HPV 16、58、52,低危型最常見類型為HPV6、11。HR-HPV亞型中16、58、52是主要的獨立影響因素,而LR-HPV亞型中6、11是主要的影響因素。HPV單一型感染率11.1%,兩種亞型合并感染率42.9%,三種亞型合并感染率30.6%,四種及以上亞型合并感染率15.4%。不同年齡段感染HPV及感染HR-HPV的比例均有顯著性差異,最高為31~40歲組,分別占67.39%和50.58%,其次為21~30歲組,分別占61.75%和45.78%,HPV感染與宮頸病變程度呈正相關。 結論 本研究提供了衢州地區宮頸病變女性的21種HPV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學資料,為本地區宮頸癌的臨床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對本地區今后疫苗的開發、應用也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 HPV;基因型;高危型;宮頸病變
[中圖分類號] R737.3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2-0011-03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流行病學調查和分子生物學研究均已證實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引起宮頸上皮內瘤變及宮頸癌的主要原因,其中高危型HPV(HR-HPV)感染被認為是引起宮頸癌的最重要因素[1]。目前已發現的HPV亞型共有100多種,但能從被感染生殖道中分離出的亞型僅30多種[2], 不同種族、不同地區、不同的研究人群其感染的HPV亞型分布也有所不同[3]。衢州市因地屬浙西山區,女性宮頸病變的發病率一直較高,已嚴重影響到本地區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我們對本地區宮頸病變的女性進行HPV感染分子流行病學調查,旨在為本地區HPV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度以及今后HPV疫苗的使用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間來我院婦科門診就診時自愿做TCT宮頸疾病篩查的患者共17 578例,其中1 280例患者TCT診斷為不能明確意義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及以上,對該部分患者均進行了HPV病毒檢測,并在陰道鏡下行多點活檢組織病理學確診,同時行相關流行病學調查分析。該組患者年齡 27~56歲,平均(43.8±21.4)歲,最終經病理確診為炎癥846例、濕疣104例、CINⅠ237例、CINⅡ和Ⅲ共92例、鱗癌1例。
1.2 試劑和儀器
采用香港凱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HPV核酸擴增分型檢測試劑盒(包括DNA提取試劑盒、PCR擴增試劑盒及雜交試劑盒)和醫用核酸分子快速雜交儀,美國ABI公司生產的ABI2720普通擴增儀和Beckman公司生產的DU 800紫外分光光度儀,同時對21種HPV亞型(包括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等15種高危亞型以及6、11、42、43、44、CP8304等6種低危亞型)進行檢測。
1.3 實驗方法
1.3.1 標本采集及保存用棉拭子輕輕擦凈宮頸口分泌物,再將專用拭子插入宮頸管內,順時針旋轉4~5周以獲取足夠的上皮細胞樣本,取出后將其置入內有專用細胞保存液的取樣管中,將宮頸刷柄折斷,旋緊瓶蓋,做好樣品編號及登記,4℃保存并于1周內檢測。
1.3.2 PCR擴增及雜交檢測①DNA提取:吸取標本保存液0.5 mL,離心1 min(14 000 r/min)后棄上清液,剩余標本用DNA試劑盒隨帶的提取液進行HPV-DNA提取。②PCR擴增:在ABI 2720擴增儀中進行PCR擴增,采用HPV通用引物,引物序列5端帶生物素標記。擴增過程:20℃ 10 min (UNG酶作用)、95℃ 9 min(預變性)、95℃ 20 s(變性)、55℃ 30 s(退火)、72℃ 30 s(延伸),共進行40個循環后行72℃ 5 min(再延伸)。③雜交:在醫用核酸分子快速雜交儀中進行雜交,具體操作按雜交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4 結果判斷[4]
雜交膜共設24個點,Biotin和IC設為對照點,當兩點均為陽性則提示檢測結果可信,兩點全部或其中之一陰性均提示檢測結果不可信;當對照點正常時,其他點出現藍紫色圓點時其對應的HPV亞型判定為陽性。任何一種HPV亞型陽性均判定為HPV感染,其中兩種或以上HPV亞型陽性均判定為HPV復合感染,HR-HPV陽性或HR-HPV和低危型HPV(LR-HPV)同時陽性者均判定為HR-HPV感染,僅LR-HPV陽性則判定為LR-HPV感染。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1 280例標本檢測結果
1 280例標本HPV總感染率55.31%(708/1 280),根據病毒致癌性大小將其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兩大類,實驗結果顯示HR-HPV感染率為38.83%(497/1280),LR-HPV感染率為16.48%(211/1280)。HR-HPV陽性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16、58、52、33、31、68、18、53、39、56、59、66、45、51、35;LR-HPV陽性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6、11、cp8304、42、43、44。對實驗數據進行Cox回歸分析,發現HR-HPV亞型中16、58、52是主要的獨立影響因素,而LR-HPV亞型中6、11是主要的影響因素,見表1、2。
2.2 不同年齡段HPV感染率構成比
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段感染HPV及感染HR-HPV比例最高均為31~40歲組,分別占67.39%和50.58%,其次為21~30歲組,分別占61.75%和45.78%,LR-HPV感染比例最高為51~60歲組,占22.78%。總HPV感染率及HR-HPV感染率各組差異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χ2=144.08、149.09,P < 0.01),LR-HPV感染率各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11,P > 0.05),見表3。
2.3 HPV多重感染分布
由于存在較多雙重及多重復合感染病例,故708例感染標本檢出各亞型陽性為1 001次,其中檢出HR-HPV陽性668次,檢出LR-HPV陽性333次,見表4。
2.4 不同宮頸病變HPV的感染率
由表5可知,宮頸炎、濕疣、CIN I 、CINⅡ、CINⅢ、鱗癌的HPV陽性的感染率分別為44.9%、65.3%、75.1%、84.7%、91.3%、100.0%,對實驗數據進行Cox回歸分析,結果顯示,HPV感染與宮頸病變程度呈正相關,宮頸病變程度越重,HPV的感染率也越高。
3 討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統計,HPV感染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傳染性疾病,性活躍期男女曾感染過HPV的比率為50%,到50歲時該比率上升到80%[5]。在大多數國家,HPV感染都極為常見,通常感染HPV后患者并無癥狀,但因其與宮頸癌的發生關系密切,因此已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目前己發現有30多種HPV亞型與女性下生殖道感染和宮頸病變有關,并根據病毒致癌性大小將其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兩大類。大量組織學及分子生物學研究均證實[6],LR-HPV感染后一般不導致宮頸癌,通常僅表現為外陰及宮頸疣狀病變,而HR-HPV的DNA通常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組中,其持續感染是導致女性宮頸癌的最重要因素。由于HPV感染多為亞臨床性,肉眼難于識別[7],且其致病性與基因型密切相關,因此對于HPV感染的高危人群定期進行HPV基因型檢測對宮頸癌的防治均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認為,HPV亞型的分布具有地域性[8],本方法所檢測的21種HPV亞型約占中國人群HPV感染的95%,為國內HPV感染的主要基因型。本研究結果顯示,衢州地區宮頸病變女性中HPV總感染率和HR-HPV感染率均較高,分別達到55.31%和38.83%,在HPV感染病例中,HR-HPV感染的比例更是高達70.20%(497/708),因此提示在本地區發現宮頸病變的女性中進行HPV分型檢測極具必要性,通過篩查出HR-HPV感染患者,對其進行隨訪跟蹤,可有效進行宮頸癌變的預防并適時提前進行干預治療。同時該結果也顯示,本地區HR-HPV感染中以HPV16型占11.88%高居首位,其次為HPV58、52型(8.91%和7.97%),HPV18型并不常見,僅占2.5%;LR-HPV感染中以HPV6、11型(10.47%和9.84%)最多,因此,如果今后條件允許,現有的預防性兩價Cervarix疫苗和四價Gardasi1疫苗是否該在本地區推廣應用尚有待探討。本研究中還發現,不同年齡段HPV感染率和HR-HPV感染率均以31~40歲組最高(67.39%和50.58%),其次為21~30歲組(61.75%和45.78%),各組間差異比較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而將21~30歲組及31~40歲組兩組感染HPV的人數和感染HR-HPV的人數相加,其感染率更是高達86.16%和91.75%,因此,顯示了HPV感染的年齡有高度集中的趨勢。考慮到21~40歲年齡段為性活動非常活躍期,推測其如此高的HPV感染率可能與性生活頻率及性伴侶數量有關,因此認為HPV感染與性行為因素有密切關聯;而該年齡段如此高的HR-HPV感染率,也提示著該人群罹患宮頸癌的高度危險性,因此建議本地區今后針對該年齡段人群進行宮頸疾病篩查時,將HPV分型檢測納入到初篩內容中。另外,研究中我們也發現,不同宮頸疾病患者中HPV感染率及基因型分布也存在差異,今后將擴大樣本量繼續深入研究分析,探討各種HPV感染高危因素與本地區HPV感染率及基因型分布的相關性,為本地區女性宮頸疾病防治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幫助。
[參考文獻]
[1]Yuen KY,Woo PC,Teng JL,et al. Laribacter hongkong gensisgen, nov. a novel Gram-negative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a cirrhotic patient with bacteremia and empyema[J]. J Clin Microbiol,2001,39(12): 4227-4232.
[2]Woo PC,Lau SK,Teng JL,et al. Association of Laribacter hongkong gensis in community-acquired gastroenteritis with travel and eating fish:amulticentre 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2004,36(23):1941-1947.
[3]Farjadian S,Asadi E,Doroudchi M,et al. High risk HPV types in southern Irania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J]. Pathol Oncol Res,2003,9(2):121-125.
[4]吳向暉,杜趁香,王焱,等. 豫西地區女性宮頸病變HPV感染分子流行病學探討[J]. 實用預防醫學,2010,17(8):1505-1506.
[5]San karanarayanan R, Nene BM, Shastri SS, et al. HPV 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 in rural India[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9,360(14):1385-1394.
[6]黃慶,府偉靈,周玉,等. 基因芯片對人乳頭瘤病毒的快速檢測和分型[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4):476.
[7]李濤,徐小琴,史則峽. 165例下生殖道尖銳濕疣陰道診斷分析[J]. 華西醫學雜志,2002,17(1):33.
[8]Herrero R,Castle PE,Schiffman M,et al.Epidemiologic profile of type-specific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 and cervical neoplasia in Guanacaste,Costa Rica[J]. J Infect Dis, 2005,191(11):1787-1799.
(收稿日期:201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