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燕 肖吉
摘要:萬盛因煤而興,以礦而立,經過幾十年的開采,煤炭資源的存儲量逐步減少,難以支撐萬盛經濟的長期發展,并且煤炭經濟所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和社會問題也日益突出。萬盛急需尋找新的發展之路,實現經濟轉型,減緩資源環境壓力,以傳統產業改造為根本,發展集聚經濟;以旅游產業為突破口,重點發展服務業;以特色農業為目標,走綠色農業規模化發展道路等方面對萬盛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提出一些思路,以期對萬盛地區經濟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產業;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299.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2-0065-02
萬盛地處渝南黔北,幅員面積556平方公里,轄8個鄉鎮,兩個街道,27萬人,曾是重慶及西部地區重要的煤炭基地。經過幾十年的開采,萬盛煤炭資源存儲量逐步減少,據估計2012年末可采煤儲量為3.8億噸,煤炭資源難以支撐萬盛經濟的長期發展,并且煤炭經濟所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和社會問題也日益突出。據統計,至2012年,萬盛因煤炭開采形成的采空區塌陷面積達66.5平方公里,涉及4個鄉鎮、2個街道,計7萬多人。采空區居民住宅大面積被拉垮拉裂,部分基礎設施破壞性嚴重,水源枯竭,耕地和地表植被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由煤炭采選、粗加工以及煤矸石堆積所排放的氣體對大氣污染,礦井廢水對地下水系產生污染,以及采掘帶來的水資源破壞,直接危及城市居民生活生產的環境需求。再加上萬盛長期發展煤炭資源產業,導致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緩慢,貧困人口較多,社會保障水平低,隨著煤炭資源產業的萎縮,下崗職工、提前退休工人以及從采空區搬遷農民的生存問題日益突出。萬盛亟須尋找新的發展之路,實現經濟轉型,減緩資源環境壓力,本文從以傳統產業改造為根本,發展集聚經濟;以旅游產業為突破口,發展服務業;以特色農業為目標,走綠色農業規模化發展道路等方面對萬盛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提出一些思路,以期對萬盛地區經濟發展有所裨益。
一、以傳統產業改造為根本,發展集聚經濟
萬盛區因煤而立,如果完全摒棄煤炭資源產業而尋求新的產業發展方向,顯然不是太現實,而依托原有資源,對現有產業進行垂直整合,通過技術改造,增加產品加工的深度,提高產品技術的附加值,帶動原有產業提檔升級,并從現有產業上游和下游尋找和發掘新產業,實現煤炭資源產業梯度轉型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路。
鑒于此,萬盛傳統產業改造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一是通過煤炭深加工來延長產業鏈。以煤為原料,可以發展甲醇-烯烴產業鏈,開發丙烯、聚丙烯、丙烯酸等煤化工產品;可以發展甲醇-碳化工產業鏈,開發醋酸、二甲醚、甲醛等產品;可以發展煤焦化-焦油產業鏈,開發煤焦油、芳烴等產品。同時,可以充分利用煤炭工業副產品及現有的煤炭資源發展非煤產業。就以煤矸石來說,它是煤炭采選的一個重要的副產品,大量堆積容易產生有害氣體。雖然煤矸石對煤炭采選業來說是副產品但對建材業來說卻是十分寶貴的材料,它可用于生產燒結磚、水泥,輕骨料、建筑砌塊、以及煤矸石混凝土制品。
二是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煤炭工業。以原產品或粗加工產品參與市場競爭的時代基本一去不復返,國內眾多煤炭資源型城市在轉型過程中將煤炭深加工和發展潔凈煤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突出開發水煤漿產品和發展煤炭洗選加工業,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從長遠來看,水煤漿和煤炭洗選加工因技術含量較低,技術壁壘不高,不能代表煤炭產業技術發展的方向,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很容易被淘汰。而煤炭氣化和液化技術,因其技術壁壘高,在煤炭技術發展中的優勢將逐步顯現。據英國《石油經濟學家》雜志報道,目前西方大能源公司對煤炭氣化技術十分感興趣。美國一位工程資源專家甚至認為,煤炭氣化技術特別是“集成氣化聯合循環”(IGCC)技術今后肯定在美國會得到廣泛應用,因該技術通過把煤炭轉化為燃氣,并經過去污過濾,提高了燃氣效能并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據介紹美國已有7個大規模的煤炭氣化項目在運營。集成氣化聯合循環技術與潔凈煤技術相比優勢主要體現在:技術成熟,成本少,污染小,煤轉電過程中能比其他技術節約用水40%。①煤液化制油技術和合成油工藝,生產燃料及其他化工產品的技術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也比較明顯。引進和發展包括集成氣化聯合循環技術在內的煤炭深加工技術,不僅能提高萬盛煤炭加工業的競爭能力,也能使萬盛的煤炭加工技術與世界接軌。
二、以旅游業為突破口,發展服務業
萬盛地質呈喀斯特特征,旅游資源豐富,區內山、水、洞、林俱全,有回族、苗族等近20多個少數民族,民族文化豐富。目前已開發的景區有黑山谷、龍鱗石海、銅鼓灘峽谷漂流、九鍋箐森林公園等,旅游為萬盛經濟發展有一定的貢獻。據統計,2011年萬盛接待旅游人次突破100萬人,旅游門票收入8656萬元。②但萬盛以旅游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相對來說較慢,景點之間關聯性沒有體現,餐飲,賓館,娛樂等服務業發展水平較低,吸引區外、市外甚至國外游客的能力不足。
鑒于此,萬盛在服務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拓寬旅游產品領域,增加特色礦山旅游產品。當前,礦山旅游在資源型城市轉型中逐步受到重視,發展步伐也明顯加快。礦山旅游在生態環境保護,旅游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慢慢加大,萬盛是一個典型的礦業城市,礦山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而目前萬盛礦山旅游還基本是一片空白。因此,突出發展以地質遺跡和礦山文化為特色的礦山旅游業,打造礦山特色旅游,拓寬旅游產品領域,對萬盛旅游業發展是一次較好的機遇。通過將礦山旅游資源開山與生態環境冶理結合起來,引進發達國家和城市的生態環境治理技術對礦區生態進行恢復、重建和開發,加強礦山文化建設,使礦山旅游成為萬盛旅游業的一大特色產品。
2.深度開發農家樂,提升農家樂的檔次。將農家樂與當地的特色農業、民風民俗聯系起來,如紅苗寨地區的農家樂與體驗苗族風俗結合起來,農業種植地的農家樂與體驗農業種植樂趣、增長農業知識結合起來,從而提升農家樂的檔次和功能,使農家樂集餐飲、住宿、農村生活體驗、農業知識普及、地區特色宣傳、旅游互動、特色商業等功能于一身。通過開展全區農家樂的規范管理和培訓,以打造農家樂特色和品牌為目標,深度開發農家樂資源,使其向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發揮農家樂在增進農民創收,推動第三產業發展上的積極作用。
3.打造“美麗山鄉”城市名片,整合服務業資源。將萬盛服務業資源整合起來,將各旅游景點按旅游形式的多樣性進行串連,做好各旅游點的配套設施和配套服務,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服務經濟,以“美麗山鄉”作為宣傳名片,進行整體宣傳,以提高萬盛的知名度、美譽度,從而推動相關第三產業的發展。
三、以特色農業為目標,走綠色農業規模化發展道路
萬盛地處亞熱帶,立體氣候明顯,土壤類型多樣,適合多種動植物生存,農業資源豐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萬盛萬畝以上基地有獼猴桃、茶葉、方竹筍、黃花梨、梨橙以及甜柿等,并形成了獼猴桃、茶葉、方竹筍為龍頭的種植業產業,以美國肉蛙、中華鱉為特色品種的養殖業,以及以青年、金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為代表的綠色農業。但從總體上來講,萬盛農業發展水平不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較低,科技含量較少。因此,萬盛需要加強農業科技投入,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重點發展日光溫室技術,生產反季節農產品等。推行企業+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在區內適合的地區,通過土地流轉等相關政策,將農民手中土地資源集中起來,由企業進行農產品規模化生產。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產品的生命周期,提高農產品的利用率。
[責任編輯柯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