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軍 楊紅

摘要:運用SWOT分析法對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工業園區發展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風險進行分析,提出園區發展戰略,希望能對該園區發展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工業園區;發展;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2-0058-02
一、工業園區的基本情況
水磨溝工業園區是新疆自治區再就業創業基地和烏魯木齊輕工業基地建設的重點項目,于2003年開工建設,分A、B兩區建設,總規劃面積12.1平方公里。目前,工業園區生產已經形成了以金屬加工、電線電纜、家具制造、塑料制品、印刷包裝、針紡服務、通訊電器、機電設備等多品種、多層次、協調發展的工業體系。工業園區A區位于七道灣地區,規劃用地面積4.3平方公里;工業園區B區位于八道灣地區,規劃用地面積7.8平方公里。工業園區A區被國家發改委命名為自治區級工業園區,已入駐企業55家,累計基礎設施投入1.2億元,完成電力、通訊、給排水、供熱、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工業園區B區已入駐企業3家,待入駐企業53家,累計基礎設施投入1.8億元,也基本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二、水磨溝工業園區發展的SWOT分析
(一)水磨溝工業園區發展的優勢
第一,水磨溝工業園區A、B兩區南與市政府直徑距離5—8公里,與烏魯木齊國際會展中心規劃相銜接,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第二,園區周邊干道構成了園區外圍的大交通,對外交通聯系——通暢;園區內部支線構成區域小交通,內部支路網服務——可達,具備交通優勢。第三,工業園區A區依托會展經濟資源優勢,借助紅光山生態環境資源優勢以及銜接七街坊文化產業資源優勢,可集聚以金融產業、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總部經濟、會展經濟為主體的延伸發展現代物流、餐飲、商務居住等,形成資源互補的現代服務型園區。工業園區B區依托鄰近的華凌、美居兩個國家級二類口岸,以及新疆上海科技孵化基地等資源平臺銜接配套,作為其產品生產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以產業和服務引導企業集聚,因此,具有資源銜接的優勢。第四,園區道路、給排水、電力、供熱、電訊、燃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已能滿足園區開發的需求,具有基礎設施配套的優勢。第五,園區在政策上,除享受傳統園區的一般性政策外,還享受自治區就業再就業基地建設的相關政策,享受烏魯木齊輕工產業基地的相關政策,享受科技孵化生產基地的相關政策,具有政策優勢。
(二)水磨溝工業園區發展的劣勢
首先,水磨溝工業園區受土地資源緊缺的限制,目前12.1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開發建設已基本完成,企業陸續落戶。拓展園區空間已成為當務之急。其次,由于水磨溝工業園區臨近主城區,環境對產業布局和結構具有相對制約性。第三,水資源制約是園區發展的瓶頸,園區規劃日給水量76656立方米,實際用水保障系數不足0.8,這就要求園區在招商引資時限制規模性用水產業入駐。第四,政府主導工業園區建設仍然是水磨溝工業園區開發的主要形式,從體制和機制上制約園區發展,因此,市場化運作機制有待完善。
(三)水磨溝工業園區發展的機遇
首先,中央加大對新疆工業園區開發的扶持力度,相繼將四個自治區級工業園區升級為國家及工業園區,擬將喀什、霍爾果斯兩個口岸城市建設成為大型的開發區,使之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窗口和新疆新的經濟增長點。水磨溝工業園區可以利用對口援疆工作的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為其產業集聚、項目發展凝聚資本和人力資源。其次,烏魯木齊老城區改造以及東部發達地區資源型產業轉移,給園區帶來了承接對口產業形成產業集聚的機遇。第三,會展經濟規劃范圍23.56平方公里,涵蓋工業園區A區規劃用地,為園區實施退二轉三的結構轉型和園區建設帶來新的契機。第四,位于水磨溝工業園區周邊的七道灣村、八道灣村將逐步納入城市村改居工程,通過村民住宅的規范集約化建設,以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歸并,農田和耕地的置換將釋放出一定的發展空間,為水磨溝工業園區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四)水磨溝工業園區發展的風險
首先,投資具有不可逆轉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水磨溝工業園區建設和項目開發具有嚴謹的可行性論證評估,要有高規格的規劃指導,要有詳盡的投資發展計劃。要有嚴格的設計及評審、完善的管理體系作保障,減少政策性、技術性失誤造成的重復投資、無效益投資的現象,通過各種方式,有效轉移不可控風險的危害。其次,水磨溝工業園區地質條件為濕陷性黃土結構,工業園B區南端靠近烏魯木齊堿溝煤礦的采礦區,這就要求園區管理部門解決園區選址與采礦區的重疊問題,要求入駐企業在開工建設時應及時做好地質災害勘查和處理工作,以規避風險。第三,工業園區在項目、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的競爭激烈。而水磨溝工業園區不具有競爭優勢,在面臨機遇的同時更為嚴峻的是挑戰。
三、水磨溝工業園區發展戰略選擇
通過對水磨溝工業園區發展的SWOT分析可以將其歸納為表1。分別將水磨溝工業園區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與風險進行匹配,可以得到四種戰略。具體說明如下:
第一,SO戰略。即將水磨溝工業園區發展的內部優勢與外部機遇相結合,發揮自身內部優勢撬起外部機遇,使得內部優勢與外部機遇能夠充分發揮出來。因此,水磨溝工業園區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集聚相關產業,以金融產業發展帶動總部經濟發展和圍繞會展經濟發展第三產業。
第二,WO戰略。即將水磨溝工業園區發展的內部劣勢與外部機遇相結合,促進內部劣勢向優勢方面轉化,從而迎合或適應外部機遇。因此,水磨溝工業園區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發展節能產業,實施生態型發展。
第三,ST戰略。即將水磨溝工業園區發展的內部優勢與外部風險相結合,克服外部風險,發揮內部優勢。因此,水磨溝工業園區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完善園區軟硬環境建設,完善企業建設規范和完善招商規范。
第四,WT戰略。即將水磨溝工業園區發展的內部劣勢與外部風險相結合。園區面臨嚴重的挑戰,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威脅園區的生存。水磨溝工業園區可以根據自身特點提倡創新理念和完善管理。
參考文獻:
[1]李育冬,寧嶺.新疆發展循環經濟的現狀與意義[J].新疆社科論壇,2008,(1):34-36.
[2]邵山虎.新疆工業園區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07.
[3]宋四江.南疆三地州工業園區發展初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9):20-21.
[4]楊立柱.月楊工業園區發展戰略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0.
[5]魏威.我國工業園區發展障礙及對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3):46-48.
[6]趙曦.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