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鳳
“縣域經濟”是指在縣級行政區劃的地域內統籌安排和優化經濟社會資源而形成的開放的、功能完備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區域經濟。其基本內涵有三:首先,縣域經濟屬于區域經濟范疇,是一種行政區劃型區域經濟,它以縣城為中心,鄉鎮(尤其是建制鎮)為紐帶,廣大農村為腹地,城鄉兼容。其次,縣域經濟有一個較完整的市場調控主體,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動性,且具有地域特色,這種地域特色與其地理區位、歷史人文、特定資源相關聯。第三,縣域經濟以市場為導向,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更大的區域內進行資源配置,獲取競爭優勢,具有開放性。第四,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功能完備的綜合性經濟體系,其活動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分配各環節和一、二、三產業各部門。
一、廊坊市安次區經濟發展現狀
安次是廊坊市市轄區之一,位于南部,全區幅員面積595平方公里,總人口38萬,農業人口占80%。轄8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2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區(龍河高新區和安次工業園),284個行政村、22個社區。
1.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財政收入突破6億元,同比增長33.2%,總量是區劃時10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88億元,同比增長25.5%;全年GDP65億元,同比增長12%,三次產業比14:54:32;全年工業用電量13.98億千瓦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6億元,同比增長26.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2億元,同比增長40.2%,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5.1億元,同比增長4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50元,同比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6498元,同比增長12.1%。
2.園區項目建設開創新局面
全年累計融資38.9億元,同比增長116%,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13.2億元;爭列省重點7個,爭取用地指標1360畝。全年實施建設千萬元以上項目220個,同比增加51個,總投資122.8億元,當年完成投資64.1億元,同比增長83.6%;其中續建26個,完成投資9.92億元,竣工139個,完成投資44.29億元;在建81個,完成投資19.88億元。重大項目實現新突破,富士康一期年產值65.2億元,納稅1.6億元,在廠工人2.6萬人;簽約引進投資1億美元的高迪數碼、1億美元的英國樂購、2億元的觸摸顯示屏等一批高科技項目。
3. “三年大變樣”進展順利
集中精力推進拆遷。啟動10大項拆遷任務,光明片區、京滬高鐵、金光道西延、高架橋棚戶區等各大戰場同步推進。全面加快新南城建設,啟動龍河中心區一期工程,總投資2.2億元、總面積3.8萬平米的創業大廈主體工程打樁施工;投資1億元的民族大廈正式營業;配合市直部門,實施金光道西延、自然公園擴建等工程,完成龍河水系兩岸8.2公里拆遷,建成3.1公里的光明西道景觀大道。
4.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效
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全區無公害蔬菜環評認證達到8萬畝,無公害蔬菜專業村發展到30個。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成聚龍等5個農業示范園,扶持壯大康達、歐華等8個龍頭企業。穩步推進新民居建設,建成東固城等7個試點村16棟、6萬平方米的居民樓。深入實施富民工程,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1萬余人,轉移就業1.6萬人,農民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10%。
二、加快推進安次區經濟發展的思路
1.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領縣域經濟發展全局
目前,科學發展觀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具體運用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
2.優化區域發展的戰略布局,積極構筑“四大板塊”
“四大板塊”,即構筑城區綜合發展板塊、北部綠色生態板塊、中部經濟開發板塊、南部科技創業板塊。提出“四大板塊”是遵循科學發展觀,深度審視區情,反復論證思考,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做出的戰略部署,主要目的就是立足打破區劃界限、泛區思維束縛、鎮域發展路徑單一的現狀,以經濟發展基礎為依據、以現實發展機遇為依托,統籌布局城鎮發展規劃,統籌定位產業發展方向,全面激活各類發展能量,努力形成多極增長、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新格局。
3.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夯實縣域經濟發展政策保障
一是創新工作決策體制機制。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完善黨的地方各級全委會、常委會工作機制,發揮全委會對重大問題的決策作用。二是創新工作推進體制機制。(五)不斷調優產業結構,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
4.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
為解決發展資金的不足,安次區必須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在優化投融資環境的過程中,國家要賦予對外開放程度高的縣一定的外事審批權,賦予符合條件的企業外貿經營權。同時,積極引導支持企業擴大對外貿易。
5.培植壯大民營企業,大力發展特色經濟
一是抓重點,培植重點企業。實施領導干部掛鉤重點企業制度。重點民營企業與市領導實行掛鉤,引導企業推進股份制改造、推動技術進步、實施名牌戰略,幫助企業解決生產和發展中的困難;積極調動民營企業發展的積極性。每年評選表彰的100家民營百強企業、優秀民營企業、優秀民營企業家、民營企業納稅大戶,鼓勵民營企業投資創業,做大做強;支持民營企業上市直接融資。二是抓項目,實施招商引資。三是抓名牌,培植特色經濟國。著力培植區域經濟品牌。
6.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
城鎮化與工業化相伴而行,城鎮是工業化的載體。對于安次區來講,在推進縣域城鎮化的過程中,一方面要重點發展中心鎮,突出縣城的中心地位,增強縣城的集聚和輻射功能;另一方面,要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體現特色的原則加快小城鎮建設。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積極引導農牧民進鎮入區創業。目前,在中部經濟協作開發區,安次區正抓緊組建相應工作機構,全面展開工作;聘請專業機構,加快制定《中部經濟開發板塊詳細規劃》,力爭3月底完成;全力配合做好廊坊第三大南通道、京臺高速及兩個出口等重點工程建設,全面提升這一區域承載能力;由區建投運營,投資6000萬元,啟動起步區15公里的經一路、緯一路建設,同步推進水、電、氣等基礎設施,一年打基礎、兩年成框架、三年創形象;主動與省、市部門溝通聯系,超前做好準備工作,積極申報省級產業聚集區。在南部科技創業園,安次區正全力配合112線改擴建、南水北調出口等重點工程建設,超前做好9個村街2100畝征占地及拆遷工作;全力幫扶康達等11家項目加快發展,積極引進大連禾豐戰略合作伙伴,擴大企業規模,做大做強企業,整合康達、勝寶兩個企業為科技創業園起步區,以項目發展帶動起步區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年底取得明顯形象進展;制定《南部科技創業板塊詳細規劃》和《對接天津總體發展規劃》,年內組織兩次天津招商活動,力爭引進5個千萬元以上項目,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園區規模,積極申報省級產業聚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