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旅游的發展對加強黃興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黃興鎮的鄉村旅游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運用SWOT分析工具,從優勢、劣勢、機遇與威脅四個方面對黃興鎮鄉村旅游業進行了分析,并進行了一定的戰略思考。
[關鍵詞]黃興鎮 鄉村旅游 SWOT 戰略
一、引言
鄉村旅游是指以鄉村地理環境為依托,以鄉村獨特的自然景觀、人文物象、生產生活形式、鄉風民俗等為載體,以城市居民為主要客源市場,通過城鄉差異來規劃組合旅游產品,具有觀光、游覽、娛樂、休閑、度假和購物等綜合功能的一種旅游形式。發展鄉村旅游,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積極的戰略意義。大力開展以“展示新農村、推動新旅游、倡導新體驗、樹立新風尚”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游助農活動,對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生產發展;擴大增收渠道,促進生活寬裕;加強聯系溝通,建設文明鄉風;改善生活環境,建設整潔村容;提高農民素質,增強民主科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黃興鎮發展鄉村旅游的SWOT分析
1.優勢(Strengths)
(1)區位優勢。依據吳必虎等學者對中國鄉村旅游地空間結構的研究,鄉村旅游地主要分布在距主城市100km的范圍內,其中最密集帶出現在距城市20km處。黃興鎮距長沙市區僅一河之隔,離長沙市中心也不到20km,處于鄉村旅游的密集帶范圍之內。黃興鎮的區位優勢主要體現在交通區位優勢。黃興鎮北接機場高速和黃興大道,南連黃柏大橋,距黃興國際機場8公里,雨花區新治5公里,省政府新治8公里,距星沙10公里,京珠高速、上瑞高速兩條交通大動脈擦身而過,三環線、長株高速從鎮內縱橫而過,武廣鐵路站隔河而望,勞動東路、香樟路、湘府路即將東延至黃興鎮腹地。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極有利于縮短從城市中心到黃興鎮的時間,降低人流、物流的通行成本。
(2)資源優勢。黃興鎮具有秀美的生態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豐富的人文資源。全鎮有精品花木2萬畝,形成了“帥好園藝”“藝松園”、開元花卉公司“豫湘園”、打卦嶺花木精品園等一批集花木園林設計、展示與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基地。作為長沙市無公害蔬菜主供地和湖南省十大蔬菜基地之一,黃興鎮蔬菜種植面積已達2萬畝。另外,黃興鎮還有距今4600年的月亮山新石器遺址,有距今1050年前的龍喜縣衙;黃興鎮還有辛亥革命元勛黃興和共和國大將許光達的故居等人文景觀。將秀美的生態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豐富的人文資源進行有機整合,深度開發旅游產品,是黃興鎮發展鄉村旅游顯著的資源優勢。
(3)品牌優勢。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黃興鎮的鄉村旅游已經具有了良好的品牌。形成了以九道灣生態農莊、紫薇山莊為代表的一批“農家樂”,目前黃興鎮已有“農家樂”50多家,其中星級“農家樂”37家,形成了較高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原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以及張春賢等領導先后親臨黃興鎮視察,進一步強化了黃興鎮的鄉村旅游品牌。2006年黃興鎮被評為長沙市首屆魅力鄉鎮、全國農業旅游示范區,極大地提升了黃興鎮鄉村旅游的品牌效應。
2.劣勢(Weaknesses)
(1)經營主體弱小。目前黃興鎮共有“農家樂”50多家,除了九道灣農莊外,其他“農家樂”都是家庭型的,其直接經營者是農戶,服務員是當地村民或者農戶的家庭成員,他們大多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都較差。另一方面,一家一戶搞旅游,發展上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和無序性,產品雷同,缺少產品特色,吸引力不強,市場意識、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經營管理、持續發展、做大做強等方面都存在著問題,嚴重阻礙了黃興鎮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
(2)產品開發深度不夠。黃興鎮盡管有黃興故居、光達故居等偉人故居,有月亮山遺址、龍喜古縣城等歷史古跡,有花卉苗木業、蔬菜業等產業支撐,也是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示范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區,但是這些資源沒有進行有效整合,實現產業之間的有效聯動。鄉村旅游產品質量低、類型單一、低層次重復開發;旅游活動項目千篇一律,停留于吃農家飯、垂釣、打牌、唱歌等常規活動,缺乏趣味性和參與性,沒有形成自身的特色。
3.機遇
(1)政府扶持。鄉村旅游的發展目前得到的國家、省、市、縣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要與大力支持。國家旅游局將2006年旅游主題定為“中國鄉村游”,并將在“十一五”期間組織實施農村旅游“百千萬工程”,即建設100個農村旅游特色縣、1000個農村旅游特色鄉村、10000個農村旅游特色村莊;湖南省已將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并積極支持發展鄉村旅游;長沙市旅游局于2004年出臺了《長沙市“農家樂”管理辦法》,《長沙市“農家樂”星級劃分及評定標準》等指導性文件,并于2005年對農家樂實行了分級管理。2007年長沙市成立鄉村旅游發展促進會。2008年9月,長沙市又借第三屆鄉村休閑旅游節之機,舉辦了長株潭城鄉互助游啟動式;長沙縣歷年來十分重視鄉村旅游的發展,2008年實施的現代農莊項目將使鄉村旅游的發展跨上一個新的臺階。長年來,黃興鎮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更是受到了各級政府長期的關心與大力扶持。原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以及張春賢等領導先后親臨黃興鎮視察。
(2)交通瓶頸的破解。目前,制約黃興鎮發展鄉村旅游的交通瓶頸正隨著各條道路的建設而即將破解。2008年10月,東西橫貫黃興鎮的黃江公路已建成通車,隨著黃江公路與香樟路東延線實現對接,將打通長沙市進入黃興鎮的快車道;另外,勞動路東延線、湘府路東延線、東三環、長株高速都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隨著這些道路的建成,制約黃興鎮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將徹底解決,必將給黃興鎮的鄉村旅游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源。
(3)旅游方式的改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多種多樣。人們己經由最初的非理性消費,逐漸地走向成熟的消費,旅游地開始出現熱點不熱,冷點不冷的發展態勢,其中一個最大的特征就是邊緣效應下的城市邊緣旅游正迅速的開展起來,雙休日、節假日去城市郊區旅游已成為普遍的休閑方式,而節假日的調整對鄉村旅游的發展無疑帶來了新的契機。作為城郊結合部的黃興鎮,旅游方式的改變與節假日的調整無疑帶來了發展鄉村旅游的新的機遇。
4.威脅(Threats)
(1)競爭的威脅。根據波特的競爭理論,行業競爭包括新進入者、供應商、買方、競爭對手、替代品等五種競爭力量。就黃興鎮的鄉村旅游來分析,競爭的威脅主要來自于行業內的競爭對手與替代品的威脅。目前,長沙市共有“農家樂”1546家,其中星級農家樂135家。 一千多家“農家樂”圍繞在長沙市的周圍,都以長沙市城鎮居民作為目標市場,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態式,已形成多處有影響力的區域“農家樂”集群,如望城的真人橋等。另外,毗鄰長沙市的湘潭、株洲、岳陽也有成百上千家“農家樂”形成了對長沙市的合圍競爭之勢。替代品的威脅則主要來自于長沙市內興盛的“歌廳文化”、“酒吧文化”等休閑娛樂產品。
(2)旅游需求日益差異化。隨著大眾旅游方式到休閑旅游方式的過渡,消費者對旅游產品的要求也從“大眾化”逐漸轉化為“個性化”,而且“個性化”的旅游消費方式必將成為消費的方向與主流。這就要求產品提供者在明確具體的目標市場基礎上,必須進行產品的深度開發,并形成自已獨特的產品內涵。而目前黃興鎮的旅游產品開發深度不夠,游人到農家樂后,除了吃飯就是唱歌打牌,產品缺少必要的目標市場區分,參與性與體驗性不強,這給黃興鎮的鄉村旅游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3)城市化的威脅。作為城郊結合部,黃興鎮發展鄉村旅游面臨著城市化的多重威脅。一是鄉村旅游產品的內涵面臨著城市化的威脅。受城市的較強影響,黃興鎮鄉村旅游產品所保留的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生活方式、民俗文化不純,并且現在的農業文化也面臨著被第二、三產業所蠶食的局面,使鄉村旅游產品失去了立足之基,對產品的深度開發和吸引力形成巨大的威脅;二是黃興鎮面臨著被城市化的威脅。在省發改委關于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規劃中,黃興鎮被規劃為中央商務區(CBD),在可以預計的幾年時間內,黃興鎮將會進行大規模的城鎮化建設,必定會給進一步發展鄉村旅游帶來用地等方面的巨大壓力。
三、黃興鎮鄉村旅游的發展戰略
1.科學規劃,正確引導,增強競爭力。要從“長遠著眼,實際著手”制定好黃興鎮鄉村旅游發展的規劃,在對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客源市場等進行認真、詳實的調查與評價的基礎上科學規劃,合理地處理和協調好各種功能,解決好出現的各種矛盾,從而增強黃興鎮鄉村旅游產品的競爭力。鎮政府應對鄉村旅游的開發工作正確引導并實施監督,確保旅游開發合理有序地進行,避免盲目上,拖著上。如占地近六百畝的明城農業園,計劃是建成集休閑、餐飲、住宿、種植、養殖為一體的現代休閑農莊,但因為所在位置基本上是非建設用地,導致幾百畝田地荒蕪,這與政府的規劃、監督與管理失位不無關系。
2.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增強吸引力。特色是鄉村旅游產品的生命力所在。發展鄉村旅游,要認真進行市場細分與消費者細分,選準目標市場,根據自身的地理優勢與區位優勢,在產品開發中著重保持鄉村原有的特色,與城市生活區別開,從而增強其吸引力。黃興鎮鄉村旅游將花卉苗木業、蔬菜業等主導產業與黃興故居、光達故居、龍喜古縣城、月亮山遺址、瀏陽河、現代農莊等旅游資源結合起來進行立體式的開發,如在黃興新村開發以參與蔬菜種植、采摘等農事活動為主的鄉村旅游產品,在藍田新村開發以參與花卉苗木認種、觀賞等農事活動為主的鄉村旅游產品,附以其它的旅游資源,開發出一日游、兩日游產品,打造一村一品,連片開發,創立“文化名鎮、綠色家園”的特色品牌,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轉”,以增強其吸引力。
3.多方發動,共同協作,增強凝聚力。農村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具有個體性、隨意性的特點。黃興縝鄉村旅游的發展,也呈現出各自為政、隨意、散漫的個體經濟特點。各個農家樂獨立經營,在產品的開發與營銷推廣等方面沒有形成合力,導致產品開發深度不夠,吸引力不強,整體競爭力弱。要進一步加快黃興鎮鄉村旅游的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力量,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共同協作,增強凝聚力。如成立專門的協會組織,協調各種要素。
4.遵循市場,合理定位,增強核心力。核心力,是指鄉村旅游在某項競爭性的活動中比競爭對手做得到更好的能力。鄉村旅游的發展既要考慮與其他休閑業的競爭因素,也要考慮到本行業內部的競爭因素。目前,黃興鎮鄉村旅游的形式單一,盲目跟風,從而造成劣性競爭、惡性循環。黃興鎮“農家樂”普遍以釣魚為主或以釣魚作為單一的活動,導致產品開發缺乏特色,市場開發缺乏深度。作為城郊的黃興鎮鄉村旅游,即便單就“農家樂”而言,完全可以根據自身優勢,合理定位,增強核心力,深度開發市場。如分別形成以“釣魚”、“采摘”、“種植”、等為主體活動,其它為支持活動的立體式、菜單式的活動方式,從而形成同業競爭和與其它休閑業競爭的核心力。
5.可持續發展,形成長效機制。黃興鎮在發展過程曾經歷過發展化工企業,造成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前車之鑒,也有從“化工之鄉”到“全國農業旅游示范區”的寶貴經驗。在發展鄉村旅游中,切忌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無序開發,必須著眼于長遠,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實現生態的可持續、文化的可持續以及經濟的可持續,以形成長效發展機制。生態的可持續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文化的可持續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靈魂,經濟的可持續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在黃興鎮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必須將三者進行綜合考慮,既要保護好秀美的生態環境,又要充分挖掘、宣揚深厚的歷史文化,同時還要促進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肖佑興,明慶忠,李松志.論鄉村旅游的概念和類型[J].旅游科學,2001,(3)
[2]陳志輝.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加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