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炯
【摘要】 建筑企業施工業務涉稅事項管理是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加強對施工業務涉稅事項的有效管理,有助于企業減輕稅負,降低資金成本,避免經濟損失,提高經濟效益。文章結合作者二十幾年從事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實踐經驗,闡述了建筑企業施工業務涉稅事項管理的主要內容,提出了建筑企業施工業務涉稅事項管理的主要方法。
【關鍵詞】 施工業務; 涉稅事項; 涉稅管理
建筑企業是從事建筑安裝工程作業、有一定施工資質、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法人經濟實體。由于建筑企業的施工業務流動性大、跨地區經營、項目從開工到清算時間跨度長的特點,以及各地區稅收政策不統一、稅務經辦人員對稅收政策理解不一致等原因,使得建筑企業財務人員在日常涉稅事項辦理過程中,工作難度大,容易造成企業稅負加重。因此,建筑企業如果不加強對施工業務涉稅事項的有效管理,往往會無端增加企業稅負和資金成本,使企業經濟利益受損。
一、建筑企業施工業務涉稅事項管理概述
建筑企業施工業務涉稅事項是指建筑企業開展施工業務過程涉及的與稅收業務有關的事項。建筑企業施工業務涉稅事項管理就是對建筑企業施工業務開展過程中涉及的稅務登記、稅收申報、稅收繳納、稅務檢查等稅收事務,進行規劃、組織、指揮、協調及控制。在建筑企業施工業務涉稅事項管理中,稅收的申報和繳納是管理的主要內容,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建筑企業施工業務涉稅事項的主要內容
(一)營業稅及其附加
該稅種是建筑企業在勞務所在地,一般按照當月收到的工程款項或者完成的施工產值的一定比例征收的地方稅及其附加,主要有以下幾個稅種:
1.營業稅
一般按照當月收到的工程款項或者完成的施工產值扣除分包給其他單位的工程款或者完成的產值的3%稅率計算,向應稅勞務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
2.城市維護建設稅
一般以營業稅款為計稅基數的7%計算,在應稅勞務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
3.教育費附加
一般以營業稅稅款為計稅基數的5%計算,在應稅勞務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其中教育費附加3%,地方教育費附加2%)。
4.防洪護堤費
一般按照當月收到的工程款項或者完成的施工產值扣除分包給其他單位的工程款或者完成的產值為基數的1%(各地稅率不統一)計算,在應稅勞務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
(二)印花稅
建筑企業施工合同的印花稅,一般在合同簽訂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稅率為合同收入的0.3‰。
(三)個人所得稅
建筑企業的個人所得稅可以分為向企業征收和向特定的工程項目征收兩種:
1.向企業征收的個人所得稅
建筑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工資、薪金及支付給為企業提供勞務的個人報酬,企業應該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履行扣繳義務人責任,向納稅義務人扣繳個人所得稅,向企業法人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
2.向特定的工程項目征收的個人所得稅
實際工作中,主管地方稅務機關對外地施工企業按工程項目開票額的0.1%至1%不等征收個人所得稅。
(四)企業所得稅
建筑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有以下辦法:
1.按企業盈利情況征收
一般按以下辦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1)能正確計算應納所得稅的施工企業采取查賬計征辦法繳納,適用稅率為25%。
(2)賬冊不健全、不能正確核算應納所得稅的企業采取核定征收所得稅。
2.建筑企業跨地區(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經營的項目
(1)在跨地區設立二級分支機構,由分支機構直接管理的項目,按照國家稅務總局(國稅發[2008]28號)文件規定,按照“統一計算、分級管理、就地預繳、匯總清算、財政調庫”的辦法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即按照目前采取的總分支機構分配表繳納,年底進行匯總清算。
(2)由建筑企業所屬二級或二級以下分支機構直接管理的項目部,其經營收入、職工工資和資產總額應匯總到二級分支機構統一核算,由二級分支機構按照國家稅務總局(國稅發[2008]28號)文件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
(3)由建筑企業總部直接管理的跨地區設立的,不符合分支機構條件的項目經理部、工程指揮部、工程合同段等,應按項目實際經營收入的0.2%向項目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預繳。
(4)個別省份的個別地區稅務機關對外地建筑企業,不接受企業總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開具的《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按開票額的一定稅率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這種情況比較特殊。如福建省某建筑公司到江西南昌承建一醫院項目,南昌某地稅局不接受該公司出具的《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按該項目開票金額征收1.5%的企業所得稅,該項目總造價15 000萬元,總共被征收了225萬元企業所得稅。
三、建筑企業施工業務涉稅事項的管理
對建筑企業施工業務涉稅事項的管理,應重點采取以下幾點辦法:
(一)營業稅及其附加的管理
該稅項稅務部門在實際工作中一般按照施工產值、收到的工程款、確認的業務收入、開具的發票額四種金額孰高原則進行繳稅,但是發票額是最低保證。對該稅項的管理應該重點采取以下辦法:
1.項目實施過程要按照施工產值與營業收入孰低為營業稅納稅基數
盡管一個項目的總發票額是確定的,最終的交稅總額也是不變的,但是一個工程項目從開始到收到最后一筆工程款,一般至少要5年以上,如果在實施過程中能夠減少交稅金額,可以為企業節省一筆財務費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向稅務部門申報的施工產值盡量不要超過營業收入,特別是墊款施工項目。因為稅務部門有時候可以不按照營業收入來征稅,而是采取權責發生制即工程的形象進度。筆者多年前就遇到過這種情況,一個稅務征管員到單位查賬,要求提供每個工程項目的施工產值,要求按照工程的形象進度來繳納營業稅及其附加,而不按財務確認的營業收入。施工企業是風險大盈利小的企業,如果墊款支付工程成本,又墊款繳納稅收,這種不合理的征稅方式將加重建筑企業的經濟負擔,增加企業財務成本,降低項目利潤。
2.在有備料款情況下要按照收取進度款或者開票額納稅
在實際工作中,收到的工程款中如果包含了備料款,要盡量與甲方商榷,按照收到的進度款開發票,備料款另開收據。因為發票一旦開具,就要按發票全額交稅,而備料款并不具備確認營業收入的條件,如果連同備料款一起交稅,無形中加重了企業的經濟負擔。
3.分包稅款要提前抵扣
按照稅法規定,總包實際繳納營業稅是按照總包的收入扣除分包額后的差額來繳納。在實際工作中,總包開票次月就要繳納稅款,而分包業務都是發生在總包開票一段時間甚至幾個月之后。即在總包第一次開票時,分包業務是無法抵稅的,只有在第二次總包開票時甚至更后面才可能抵稅,分包業務抵稅每次都是遞延滯后的。因此從項目第二次開始開票給業主時,就應該提前考慮對分包業務金額進行抵稅,不然到最后一次開票才考慮,這個時候如果所有分包業務累計金額大于本次開票金額,就無法及時抵稅。到稅務部門申請退稅不但難度大、程序復雜,而且增加了資金占用成本。
4.項目的其他結算收入要并入施工業務收入結算
由于施工業務的復雜性,往往一個項目與業主最后的交易金額中,除了工程造價金額外,還有其他如資金占用利息、獎勵、罰款、租金、咨詢費等工程造價組成之外的款項。如果在工程項目編制決算時,將工程造價組成之外的款項包含在工程造價決算書中,按照工程款發票開具給業主,則按照3%的施工營業稅基數繳納。如果單獨結算,款項內容明確,則要按照其他服務收入5%基數交稅。因此,應該把工程造價組成之外的款項包含在工程造價決算書中,這樣可以降低稅負。
(二)印花稅的管理
實際工作中,在開票時,向勞務所在地主管稅務部門按開票金額0.3‰繳納印花稅。根據規定,建筑企業將總承包項目的其中分部分項工程分包給其他專業公司時,除了要按照總承包的開票金額繳納印花稅,還得將各個分包的金額分別繳納印花稅。因此建筑企業如果自己具備該項施工資質的,應該避免將其中的分部分項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減少簽訂分包合同,以降低企業稅負。
(三)個人所得稅的管理
對于向企業征收的個人所得稅,企業應該及時履行扣繳義務人責任,向納稅義務人扣繳個人所得稅,向企業法人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對于向特定工程項目征收的個人所得稅,這項稅款目前國家沒有明確的規定,全國各地政策也不一樣,有的省份有征,有的沒有。如重慶市對外來施工單位在重慶施工的項目不征收個人所得稅,而福建省對省內、省外跨地區經營的施工單位,都按照項目開票額的0.5%到1%不等的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對于這項稅款,企業應該積極與業務所在地稅務部門進行溝通,同時應按照所在地稅務部門的要求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爭取免征或者減征。
(四)企業所得稅的管理
企業所得稅的管理應重點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
1.對按企業盈利情況方式征收的優先采取查賬征收
企業首先應該考慮采取按照查賬征收辦法繳納。聘請有一定經驗和職稱的財務人員,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和會計準則的要求制定財務管理制度,建立賬冊,規范核算。不能考慮采取核定征收,因為核定征收的稅負比查賬征收重。
2.對按跨地區經營項目方式征收的首先采取在該地區設立二級分支機構
企業應該首先考慮在該地區設立二級分支機構,由二級分支機構直接管理所承接的項目,進而達到按照總分支機構預繳企業所得稅的規定。這種方式與按總部直接管理的項目部按項目開票額的0.2%繳納相比,年度期間交稅金額更少,可以節省資金成本。對跨地區經營項目多、合同收入大的建筑集團,節約的資金成本可想而知。如某建筑集團公司,年營業收入300億元,其中跨地區經營項目收入210億元,年利潤2億元。如果該企業設立跨地區二級分支機構,每個季度繳納企業所得稅大約1 250萬元,如果未設立跨地區二級分支機構,每個季度繳納企業所得稅大約1 450萬元,每個季度多繳納200萬元,按照銀行基準利率6%計算,每個季度要多負擔利息12萬元,一年多負擔利息約50萬元。
另外,對于不接受《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的特殊情況,企業應及時向總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報告,由總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出面與項目應稅勞務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溝通,取得支持,達到減輕稅負之目的。
總之,建筑企業施工業務的涉稅事項管理是一個很復雜的課題,涉稅事項管理本身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僅僅靠企業財務人員的努力是很難做得好的,還需要得到各級稅務機關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企業也要不斷了解稅收政策,掌握稅收政策,在充分運用稅收政策為企業服務的同時,遵守國家的稅收法律法規,強化管理,才能把企業的涉稅事項管理得更好,才能減輕稅負、降低資金成本、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9號)[S].200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62號)[S].200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40號)[S].2008.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1號)[S].1988.
[5]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3號)[S].2007.
[6]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S].2007.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8號)[S].2011.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00號)[S].2011.
[9] 汪華亮,邢銘強,索曉輝.企業稅務籌劃與案例解析[M].立信會計出版社,2011.
[10] 吳旭東.稅收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11] 楊虹.中國稅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