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毅
2011年,我國軟件產業實現了持續較快增長,增速快于全國其它行業平均水平。但同時也受到歐美債務危機、國際市場需求疲軟的影響,軟件出口及外包業增速相較2010年有所下滑。
展望2012年,我國軟件產業將面臨更為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既有政策帶動效應逐步顯現、產業結構更為均衡合理、財政資金投入及稅收方面具備有利條件、新興應用需求提供廣闊市場空間等積極因素,又有全球市場增長乏力、國際競爭升級等消極因素。
那么,2012年中國軟件業又將如何演繹自我?有何新現象、新特點?能帶給業界哪些啟示?
政策環境帶動行業發展
2011年1月28日國務院發布并實行《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俗稱新“18號文”)和“核高基”政策進一步全面落實,標志著國內軟件產業環境將得到進一步完善,政策帶動效應將推動產業規模、增速穩步擴大和提高,為產業步入新一輪發展階段提供重要動力。
Garter機構數據預計,2012年全球IT投資規模將達8.8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4%,其中的增速部分,軟件>服務>硬件,軟件行業將維持較高景氣度,并成為其他行業業務增長主要驅動力。湘財證券則預計2012年中國軟件和計算機行業增速大約為20%~25%,仍處于“黃金期”。
軟件業支出繼續增長
IDC機構數據顯示,受全球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2012年全球包括軟件業在內的IT支出將有6.9%的成長。行動裝置與應用程序等新技術的應用,以及新興市場的廣闊需求,會成為IT業發展的最有力推手。新興市場的IT支出預計增長13.8%,其中中國IT消費支出增比將最高,或達到15.3%。到2012下半年,中國將會取代日本成為軟件市場的第二大支出國。
2011年1月,國務院頒發了新“18號文”,而2011年12月,工信部又印發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確定了10項發展重點和8項重大工程,這些都將共同催生中國軟件產業步入第二個“黃金十年”。2010年,中國軟件產業超過1.3萬億元,2011年達到1.8萬億元,2012年中國軟件產業則有望達到2.2~2.4萬億元,占世界軟件和服務業的比重將進一步提升。
軟件領域洗牌加劇
近5年,全球軟件企業的大型并購層出不窮,但國內軟件企業的并購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不過2011年新“18號文”的出臺有望加速國內軟件企業并購重組的進程。
新“18號文”鼓勵軟件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實現優勢互補、加強技術融合、拓展市場空間、降低運營成本、強化品牌價值,使并購更能成為推動企業跨越式發展的契機。此外,新“18號文”還鼓勵大中型企業將其信息技術研發應用業務機構剝離,成立專業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為全行業和全社會提供服務。
近兩年來,軟件業共發生并購101例,重點并購領域為行業應用軟件、軟件服務、游戲軟件及網絡與信息服務。國內知名軟件商合強軟件總裁何潔冰表示,2012年軟件業將再掀并購熱潮,其中具有業務特色的軟件企業、有獨特技術和研發能力的企業、客戶IT系統的外包合作伙伴等三類企業或成并購熱點。
云計算成發展關鍵
2012年,新技術應用正在不斷改變國內軟件產業的格局,帶來產業發展的新機會。其中,云計算、移動互聯網、虛擬化技術、物聯網等重要技術都將進一步發展、應用,其中云計算將是關鍵看點。云計算將成為2012年軟件產業的重要推動力,推動產業進行兩種變革:一種是IT架構上的變化,一種是商業模式的創新。Garter機構預計,2010年到2015年,全球公有云投資的復合增長率為18.9%,其中2012、2013年將成為投資高峰,估計所有“公有云”與“私有云”服務支出,以及建置這些服務的所需支出,總共將達到600億美元規模,其中中國將成為第二大云計算的投資大國。
合強軟件總裁何潔冰認為,2012年IT廠商對云端運算業務的策略焦點,將由基礎建設的布署,轉移到應用程序平臺的建立,以及相關產品陣容與圍繞平臺之產業生態系統的布建。
微軟:兩大操作系統
這兩大操作系統,一個是桌面操作系統,一個是手機操作系統,都事關微軟興衰。
繼Windows 7之后,用戶規模達到十億量級的Windows桌面操作系統有望在2012年迎來下一個新版本——Windows 8。據稱,Windows 8的眾多新特性已經引發了全世界眾多PC用戶的熱烈期待。近幾年微軟在谷歌和蘋果兩大巨頭意氣風發之下,似乎成了過氣的巨人,而Windows 8能否使微軟煥然一新,令人期待。
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方面,谷歌Android和蘋果iOS目前在中國市場份額中領先優勢明顯,占據了頭兩把交椅。但智能手機系統的第三股勢力是誰,目前尚未見分曉。是舊巨頭諾基亞的Symbian,還是微軟與諾基亞合作新研發的Windows Phone?抑或是三星自主研發的Bada?這些均有望在2012年進一步明朗化,并帶動國內軟件業上下產業鏈相關公司的發展。
軟件業熱度不減
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康預計,2012年全年GDP增速約為8.5%,CPI在3.4%左右。物價增速下降為政策寬松贏得空間,經濟景氣度下降與流動性改善的角逐將決定資本市場走勢。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或前低后高,經濟指標環比增速將于一季度末見底,同比約在4月、5月份見底。
多個投資機構仍看好2012年軟件業投資機會,部分軟件細分領域更是“藏金納銀”之處。申銀萬國認為軟件將是2012年增速最快的細分行業,有廣闊空間、有升級訴求、有強勁動力的產業鏈和政策優惠支持,在景氣度下滑風險中超越周期是大概率事件。國聯證券則看好服務化軟件企業和軌道交通企業;取得先發和資本優勢的純服務類企業;傳統產品型向服務類轉型的軟件企業;信息安全企業等。而長城證券計算機行業分析師劉深表示,看好地理信息系統、北斗導航、新醫改等方面的軟件應用。
知識產權保護全面加強
“國內軟件企業和國外巨頭在規模、利潤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巨大,盜版、抄襲是主要病根,只有全面加強軟件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國產軟件才會自立自強,做大做強。”合強軟件總裁何潔冰表示。
在2011年11月召開的研究部署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政府進一步強調了軟件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并部署了各省市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的具體目標:在2011年中央和國家機關本級已全部完成軟件正版化檢查整改任務的基礎上,各省級政府機關要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地(市)級政府機關要在2012年12月底前完成軟件正版化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中直機關、各省級機關采購正版軟件金額預計達2億多元,2012年隨著正版化在全國各地(市)級政府機關的全面落實,采購正版軟件金額或達到6億之多,對國內外軟件企業尤其是處于資金饑渴的國產軟件更是一大福音,有助其進一步做大。
經濟環境壓力驟增
2011年,受歐債危機和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IT市場的需求同比出現下滑,而中國市場仍然保持相對平穩的增長態勢。展望2012年,中國經濟或將處于“弱周期”,通脹壓力猶在,消費信心低迷及樓市的預期仍不明朗等,這些宏觀消極因素對軟件業消費的影響將繼續存在。但保障房建設、城鎮化提速、產業升級和擴大內需等“剛性”需求因素以及政策扶持又會在2012年支撐市場發展。
因此,2012年,國內軟件業在這兩種不同氣流的影響下,未來的增長或更為復雜,變數更為加大,業界不可過分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