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萍
摘要: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使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撥付和使用方式也隨之發了深刻變化,并使其日常財務管理工作產生了較大的改變。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我們必須學習并調整工作方式、方法,以應對國庫集中支付下財務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2-0123-02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現在實行的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相對于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有許多優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有利于政府采購制度的實施和保證會計監督的全面性。國庫集中支付對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監督管理、資金使用率與收益率都產生了更為積極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也要進一步適應新的形式。
一、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及其特征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是對財政資金實行集中收繳和支付的制度,由于其核心是通過國庫單一賬戶對現金進行集中管理,所以這種制度一般又稱作國庫單一賬戶制度。
這種制度具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財政統一開設國庫單一賬戶;二是所有財政收入直接繳入國庫,主要財政支出由財政部門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勞務供應者;三是建立高效的預算執行機構、科學的信息管理系統和完善的監督檢查機制。
二、國庫集中支付下的財務核算
(一)國庫集中支付的支付方式和范圍。
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支付方式有兩種,即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財政直接支付,是按照部門預算和用款計劃確定的用途和用款額度,根據用款單位申請,由財政部門開具支付令,直接將財政資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單位。財政授權支付,是指預算單位根據財政授權,按部門預算和用款計劃確定的資金用途與用款額度,自行開具支付令,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中的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款額度,將資金支付到收款人。
國庫集中支付對公共性財政支出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對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在實際支付財政資金以前,資金可以不用流出國庫,能有效防止資金在中間環節的滯留,能讓資金使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資金運行成本得以有效控制。
(二)財務核算在賬務處理上科目的設置
財務核算在賬務處理上,要增設幾下科目:
1.“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科目:資產類科目,用于核算預算單位在財政下達的授權支付額度內辦理的授權支付業務。本科目借方,記錄收到財政下達的授權支付額度;本科目貸方,記錄授權支付的支出數。
2.“撥入經費”、“財政補助收入”、“事業收入”、“基建撥款”等科目,下設“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撥付”兩個二級科目。
(三)國庫集中支付賬務處理:
1.財政直接支付賬務處理:
發生經濟業務支付款項時
借:經費支出/事業支出/設備采購(待攤投資)等
貸:(預算內)撥入經費/財政補助收入/基建撥款
(預算外)預算外資金收入/事業收入
如果財政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的支出構成預算單位新增的固定資產,應同時登記固定資產賬務:
借:固定資產
貸:固定基金
2.財政授權支付的賬務處理:
借: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
貸:(預算內)撥入經費/財政補助收入/基建撥款/(預算外)預算外資金收入/事業收入/
發生經濟業務支付款項時,
借:經費支出/事業支出/器材采購(待攤投資)等/
貸: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
如果財政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的支出構成預算單位新增的固定資產,應同時登記固定資產賬務:
借:固定資產
貸:固定基金
三、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財政資金流動在程序和方式上發生了根本變化。單位自設賬戶變為統一的財政零余額賬戶,財務人員由管理資金賬戶轉變為管理國庫賬戶額度,在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對資金流控制上有了根本的改變,所以,財務人員也要改變傳統的財務管理的理念,不能只重視現金流。在國庫集中支付下,財務人員要提高對財務管理工作的認識,樹立新的財務管理工作理念。財務人員同時應當更新知識觀念,積極學習相關知識技能,讓技能水平跟上時代發展要求,適應新型財務管理外部環境。
同時,財務管理人員還要加強財務控制標準、財務預測、財務預算編制等工作的理念更新,加強內部財務制度的建立,以適應對國庫集中支付的客觀要求。
(二)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實施后,擴大了財政總預算會計的核算范圍和提供的信息。國庫集中支付對單位預算編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制部門預算要有前瞻性、準確性和科學性,統籌安排好預算資金,建立科學的預算定額和指標體系,根據資金來源性質分清財政性資金和非財政資金,,如果預算編制不準確將影響全年的支出核算,預算資金從批復全年預算數、上報分月用款計劃數,到國庫直接或授權支付數、單位實際支出數,要求預算的執行與財政資金的實際支出一致。
當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上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預算編制方法不合理,很多單位還是憑既往經驗和主觀理解來進行編制,導致執行過程中出現調整預算、追加預算、年底突擊撥付資金的現象,影響預算執行必要的剛性。
2.預算編制內容不準確,沒有反映單位的實際情況。
3.預算管理執行不力。盡管我們采用國庫集中支付系統,每筆支出要錄入支付內容,但是由于預算編制的不準確,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利于授權支付形式,隨意改變資金用途的現象,使資金使用效益降低。
(三)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加強了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資金監管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使用方式上更為科學合理,預算單位從申報用款計劃到支付每一筆資金的付款金額、用途、付款對象、賬戶余額等,財政監督部門都可以在國庫集中支付系統中進行實時監控,使財政資金運轉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監管力度也明顯加強。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透明度等,也增加了預算的科學性、合理性,降低了財務風險。
四、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變革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要樹立新的財務管理理念
國庫集中支付的改革,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要重新認識財務管理工作,樹立新財務管理理念。首先,我們要認真學習國庫集中支付的精髓,理解其涵義,目的、操作流程等,這樣才能有助于樹立正確的財務管理理念。其次,在硬件、軟件上,要配備與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相適應的計算機系統,安裝國庫集中支付特定的軟件,同時也要配備與其相適應的財務管理軟件,建立一個既全面又科學的財務預測及財務分析信息系統,讓財務管理工作從被動預算轉變為主動管理。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提供更準確、高效的數據,以便于相關部門更好的分析、決策,更有效地進行資金調度,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二)加強預算管理,科學編制部門預算,嚴格執行
部門預算作為國庫集中支付的基礎,預算編制得是否科學,直接關系到國庫集中支付能否順利執行。
1.實事求是,科學編制部門預算。編報年度預算時,應科學分析預測,合理確定預算項目和預算金額,細化支出項目,確保年終各項支出能順利完成。
2.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預算體系。在進一步完善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過程中,加強財務制度建設,完善日常管理制度。
3.加強預算的執行力度,合理提交用款計劃,嚴格支付審核控制。
行政事業單位應根據批復的部門預算,科學、合理地編制資金用款計劃,正確選擇“財政直接支付”或“財政授權支付”方式,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全面考慮、統籌安排、及時申報,努力做到支出進度與用款計劃進度相吻合,保證預算正確執行。
4.加強預算監督,深化預算管理。
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應設立專門的預算管理機構,負責預算的編制、執行、協調、審核等。另一方面,財政部門、上級主管部門也應定期對預算工作進行抽樣復查,及時發現問題、查找原因、分析情況,為今后預算項目的編制和執行提供有利保證。
(三)建立健全配套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各部門制度建設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財政支付體系、銀行賬戶管理、財務會計體系、資金流轉方式等發生了重大的改變,行政事業單位用款必須先申報計劃,待計劃批復后才可以進行款項的支付。這就要求單位各部門要協調一致,形成一種共同意識,花錢之前一定要做好計劃,沒有計劃就無法支出。所以,我們在加強財務制度建設的同時,也要做好各部門制度建設,比如辦公費、電話費、郵資費等日常管理制度,接待制度、車輛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等綜合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設,使財務部門能夠早計劃、早安排,統籌協調,合理安排落實資金。
(四)提高財務人員理論和操作能力,保障國庫集中支付工作順利推進
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應配備專門的設備及人員,確保這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還必須加強對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其理論和操作能力,進行職業道德、計算機和專業知識的系統培訓,學習和把握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內容,了解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預算編制、操作流程及賬務處理等。
參考文獻:
[1] 李莉.對加快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再認識[J].商業會計,2006,(7).
[2] 張繼珍.關于我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1,(7).
[3] 田發,宋友春.構建國庫集中支付監督制約機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4,(12).
[責任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