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杰 溫杰
【摘要】本文通過對全員育人體系現實意義的剖析,認為全員育人是高校開展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必然模式,它作為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務對人才培養的有力支撐,蘊含在管理和服務工作中的理念和思想。同時構建了全員育人的體系結構,探索了該體系具體實施的保障措施和存在的問題。以期在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將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有機結合,發揮長效機制。
【關鍵詞】全員育人;現實意義;體系設計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012-02
在當前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大學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的任務。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有人經常把大學比作“工廠”,把學生比作“工廠”的“產品”,學生培養的質量也就如產品的質量始終是核心問題。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關鍵是把握產品在生產制造的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強化每一個部門、每一個業務流程對產品質量的責任意識,引申到大學人才培養的工作中,就是要把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貫穿于各項工作中,樹立“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和認識,強化學校的各項工作在育人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通過有效的機制使這種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就是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最終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在高校這個相對穩定的亞環境中每一個教職員工都承擔著育人作用,“言傳身教”才為師,高校所有教職員工都負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責任”。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良好習慣的形成,有賴于他學習、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教師在授課解惑的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嚴謹治學,追求真理的態度;學生管理人員在處理日常事務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團結協助,關愛他人的良好品格;機關及后勤服務人員在進行本職工作的同時要傳達給學生遵守職業道德,提供優質服務和對工作高度負責的工作理念,學生干部及學生黨員在服務學生的同時要體現出黨組織的關懷和奉獻的快樂。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務是對人才培養的有力支撐,蘊含在管理和服務工作中的理念和思想,往往被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所接受,起到啟迪智慧、震撼心靈的效果。
1.實行全員育人制的現實意義
新的國際局勢和社會環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賦予了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心理健康輔導,發展規劃指導,道德規范實踐,促使學生健康全面人格的形成等等,這對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發揮全員育人作用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①21世紀的人才定位“德乃才之帥,才乃德之輔”。21世紀的教育理念“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意見》中多次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要“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同時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為此,很多人都提出了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環境育人和實踐育人等新的理念。而所有理念中,全員育人無疑是最基礎、最有效、最直接和最重要的。②在人才培養的工作實踐中構建“全員育人”體系成為一種趨勢,同時也成為對教學、管理和服務崗位的內在要求。由此開辟了如何建立更加深入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需求的手段和途徑,更好地了解學生對學校工作的需求,增進學生對學校各項工作的了解和理解。
1.2發揮全員育人作用是創建和諧校園文化的有效保障
1.2.1校園文化是一種積極奮進的精神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有強大的導向功能、輻射功能、示范功能,會對教師、學生及其他工作人員的工作理念、工作和學習態度、處世原則等產生影響。不良的校園文化產生的惡劣影響是難于糾正的。和諧的校園文化能讓學生在其中感受到強烈的集體感和歸屬感,以學校為榮,從而對培養其樂觀向上的品質有促進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僅憑幾個專職人員是遠遠不夠的,應該說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投入。
1.2.2實現全員育人是形成和諧校園文化的重要途徑。
校園文化包括十分廣泛的內容,是全員育人合力的體現。一種文化氛圍的形成不是少數人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校黨委、宣傳部、學生處等領導部門要統籌規劃,明確定位,從大環境入手指導校園文化的建設方向;學生工作隊伍要舉辦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生實際的第二課堂活動,以各種活動大力弘揚健康的文化;學生骨干要積極帶頭成為校園先進文化的實踐者。創建和諧校園文化必須以全員育人作為切入點,使每個人都成為創建和諧校園文化的踐行者和受益者。
2.全員育人有助于彌補當前高校專職輔導員人員配備和隊伍非職業化的不足。
2.1全員育人有助于彌補高校專職輔導員人員配備的不足。
根據《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的要求,高校專職輔導員與學生的比例為1∶120~150,而在實際中大部分高校的師生配置都普遍低于這一比例,對學生的管理多采取“抓兩頭、促中間”的方式,即重點管理好前后20%的學生,處于中間部分的60%的學生很少能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管理。全員育人要求任課教師、行政人員以及學生干部都參與進來,因此能夠保證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受指導,從而彌補專職輔導員人員配置的不足。
2.2全員育人有助于彌補高校專職輔導員隊伍非職業化的不足。
輔導員在入行時具有多元化的專業背景,加之缺少科學系統的行業培訓和課程體系,一些輔導員未經必要的學習和實踐便匆忙上崗,教育培訓體系的不健全也不同程度地制約了輔導員隊伍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導致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過程中信心不足、能力欠缺。在遇到以前沒處理過的工作問題時,找不到對應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作為支撐,往往憑借自身感性經驗做出處理。目前在校大學生的年齡普遍介于18~23歲之間,處在個體發展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階段,其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處于不穩定的發展時期,需要有一定人生閱歷和豐富經驗的人的指導。而輔導員的人生閱歷尚淺,仍處于自身發展的定位期,部分輔導員在人生認識和涉世態度上尚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因此讓他們對學生進行人生指導和品格養成有一定難度。
3.全員育人是構建科學的管理和健全的育人制度的重要途徑
3.1其一,高校要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就必須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嚴格的管理制度。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教育者本身的素質和專業水平是不能忽視的。不但要提高專業水平,更要將學生管理視為一項重要工作,不僅僅是解惑,關心照顧學生,更要用先進的管理激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其課本以外的技能,學會協作,崇尚誠信。包括職能機關部門的管理人員讓學生在優越的管理環境中體會到高校積極向上的文化內涵。其三,高度重視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作用的發揮,增強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工作的責任感。學生對于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學生骨干的意見都較為認可,要充分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培養其責任心,實現更高層次的學生自我管理。
3.2全員育人體系及具體實施
全員育人要求學院各系部、處室、部門、全體教職員工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服務理念,積極參與到學院的各項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
3.3全員育人體系結構
建立由領導、學生工作線、任課教師、行政人員組成的輪流值日制度。學院領導總負責,以學生工作線為主體,全體任課教師(指不承擔輔導員工作)、行政人員共同參與,院、系兩級學生干部協同管理,形成一個全面、立體的全員育人綜合網絡。確保每天從晨跑到晚上就寢,從寢室、課堂、自修、教學、食堂到整個校園,均有領導、學生工作線人員、任課教師、行政人員以及學生干部值日,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不文明現象、違紀情況等進行督查,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全員、全程育人氛圍。體系結構如圖1.1。
圖1.1體系結構圖
3.4全員育人系統的主體職責
作為一項管理體系,全員育人體系需要由成文的規范條例將之貫徹落實,而在制定規范條例時,必須考慮該制度的訂立原則、主體、主體權利與義務、管理及考評、過程反饋等諸多因素。其中明確主體及各主體職責是體系建構的要點。①學院領導:負責對學院全體師生的思想動員、宣傳以及制度制訂等工作,營造學院全員育人的氛圍;負責對全員育人的宏觀調控以及過程的監督和管理。②學生工作線:協助學院領導做好全員育人的宣傳工作;全面負責學生在校期間的各項日常管理工作。③任課教師、行政人員:協助并參與學生工作線人員做好學生在校期間的各項日常管理工作;任課教師必須嚴格把握任課期間的課堂紀律,在教學的同時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成人和成材有機結合起來;任課教師、行政人員在確保本職工作的同時,按照實際情況,聯系有關班級、寢室、學生,并與學生結對,并積極參與到所結對班級、寢室、學生的各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按照學院有關值日制度規定,認真完成輪值日的各項檢查監督工作,作好記錄,并及時將情況匯報至有關職能部門。④各級學生干部:認真完成本職工作,協助學院做好全員育人體系的宣傳解釋工作,并及時向學院有關部門反映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合理性意見和建議。
3.5其他需要思考的問題
3.5.1如何激發全員育人的熱情,增強意識?
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把全員育人納入年終考評,把全員育人的工作與報酬、職稱評聘或職業晉升結合起來。成績突出的教職員工應在年度評優、在職進修、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傾斜。
3.5.2如何促進學生的自我參與?對學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并嚴格考核,樹立典型等工作,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將學生的綜合測評、評獎評優、評助等與全員育人的工作結合起來。
3.5.3如何加強過程監督?
建立系統完善的階段考核、期末考評機制,形成檔案文件,職能部門做好管理工作。比如,教學樓、學生公寓、食堂以及校園內師生行為規范的監督管理;各項檢查監督工作記錄。都應按照規范做好裝訂和整理工作。同時,適時開展一些全院層面的活動,經常性地開展學生層面的座談,了解學生對學院工作的想法和要求,對參與情況做好記錄和反饋。
3.5.4如何加快對學生干部的培養,激發工作熱情,起模范帶頭作用?
全員育人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勢在必行,是實現集教育、管理、服務三位一體育人理念的有效途徑。但作為初探,全員育人體系在實施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一些“瓶頸”,將會制約全員育人模式的縱深發展,如認識問題、過程監控、評價等問題;僅靠學校途徑單一,學校、家庭、社會及學生個人要確立全員育人的理念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探討和逐步解決。
參考文獻
1.古桂琴.全員育人多路徑探析。遼寧行政學院學報[J].2009(1):11-12.
2.戴鋼書等.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培育質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6-19,333-335.
3.姚立迎.論構建高校全員育人的組織體系與實踐格局[J].中國青年研究,2008(11):44-47.
4.張素湘.堅持全員育人理念,引導學生全面發展[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8(16):86-87.
5.何莉萍,戈滿濤,孫鴻,馮建國,劉慶利.建立教師黨員聯系學生制度,促進全員育人[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08(16):7-8.
6.胡金艷.全員育人不應只是一句口號[J].天津教育,2009(3):51.
7.李穎.確立大學意識,構建全員育人新格局[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7(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