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濤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虛擬企業在我國的大量涌現。IT產業的蓬勃發展所帶來的除了經濟的繁榮,還有信用管理和監督的問題。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和缺失,導致了虛擬企業中的一些新興企業被這種“外部性”波及,已經阻礙了我國新興經濟的發展。而淘寶網作為國內最大的BTOC平臺,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經驗是值得借鑒的。
關鍵詞:虛擬企業;淘寶網;博弈分析
中圖分類號:F20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2-0147-02
中間性組織是介于市場與一體化的科層之間的一種組織形態,與市場和科層組織一樣,也是一種資源配置和生產組織方式。它的具體表現形態多樣化,包括虛擬企業、企業集團、戰略聯盟、產業集群等等。其中,虛擬企業與近十年電子商務大量出現,并且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由于虛擬企業是伴隨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的企業運作方式和組織形態,可以說,支付寶和BTOC等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的日益發達為虛擬企業的興起構建了一個重要的平臺。所以可以說虛擬企業的一個共同且顯著的特征就是相互之間信息溝通非常便捷,而實體企業則彼此之間很難進行快捷的、充分的溝通。在日常的商業活動中淘寶網的虛擬企業對于實體企業應當具有信用優勢。可以運用博弈分析對這種優勢的形成進行分析。
一、非淘寶網平臺上的虛擬企業與顧客之間商業信用的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分析
1.博弈支付矩陣的假設
(1)假設有甲、乙兩個非淘寶網上虛擬企業中小企業進行商業交易,其中,甲為買方,即顧客,乙為賣方,即商戶。甲的戰略空間為(信任,不信任),乙的戰略空間為(守信,不守信),其中,信任表示甲愿意購買商品,不信任表示甲不愿意購買商品,守信表示乙保質保量的付貨,不守信表示乙不付貨或不保質保量的付貨。(2)若甲不信任乙,交易不能達成,故不管乙是否守信用,雙方的收益均為0。(3)假設甲購買一批貨物待,所得到的效用設為5個單位,購買價格為3個單位。若甲信任乙,交易可以達成。此時,若乙守信,且甲、乙利益平分,則可假設甲、乙雙方收益均為2個單位。若乙商戶不守信,即乙商戶收到甲貨款后,不按付貨,則甲企業不但不能得到2個單位的收益,而且連3個單位的成本都不能收回,而乙企業不但可以得到守信用時2個單位的收益,還可以通過賴賬增加5個單位的收益,故可假設甲、乙的收益為(-3,7)。
2.博弈分析
由支付矩陣可以看出,在完全信息狀態下,當甲不信任乙時,乙守信、不守信的收益均為0。甲信任乙時,乙守信的收益為2,不守信的收益為7,即不守信所獲收益大于守信所獲收益,因此,乙企業經過權衡會做出不守信的決策。由于乙的這一決策在完全的信息狀態下,甲也能夠充分掌握,故甲將做出不信任的決策。因為在乙不守信的情況下,甲企業信任乙企業所獲收益為-3,不信任乙企業所獲收益為0,即信任所獲收益小于不信任所獲收益。因此,博弈的最后結果即納什均衡是(不信任,不守信),所得收益為(0,0)。這正是非淘寶平臺企業商業信任不足的原因所在。
二、淘寶網平臺上的虛擬企業與顧客之間商業信用的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分析
1.博弈支付矩陣的假設
淘寶網上的虛擬企業由于商戶所售產品的產品分類非常詳細方便,以及淘寶網獨有的CTOB的信用評級及顧客買后留言平臺,使得在淘寶網內信息傳播非常靈便。一旦某個企業不守信用,其消息便會很快在整個淘寶網乃至互聯網內傳播,使其聲譽大受影響。網內其他顧客不愿再與之交易,從而給其帶來經濟損失,這里我們假設虛擬企業不守信用給其帶來的經濟損失為L。相反,虛擬企業守信用的良好聲譽則會給其帶來額外收益,假設為R。其他假設與非虛擬企業相同。因此,可得淘寶網平臺上的虛擬企業與顧客之間商業信用博弈的支付矩陣如下:
2.博弈分析
三、博弈結論
1.虛擬企業之所以商業信用不足,其根源就是信息不對稱問題。目前,我們國家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做出了嚴格的規定,但絕大多數虛擬企業都是非上市公司,對其信息的披露并沒有太多硬性的規定。因此,虛擬企業與其交易對方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故虛擬企業就可以利用其信息優勢對交易對方進行欺詐。而且,由于在非虛擬企業中小企業之間信息傳播存在障礙,非淘寶網的中小虛擬企業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由于不存在評級系統,這些企業欺詐的消息很難被同行業其他企業知道,故其欺詐可以帶來額外利益但產生的信譽損失卻微乎其微。雖然其欺詐行為,會導致對方不再與其交易,但他可以輕易地利用網絡平臺接洽到其他的合作伙伴,這就助長了中小企業的機會主義傾向。
2.淘寶網平臺上的虛擬企業之所以能提高中小企業的商業信用水平,關鍵是其具有有效的信息傳播途徑和聲譽懲罰機制,客戶與企業之間因為淘寶網絡的獨特的分類平臺,使得彼此之間信息傳播非常靈便,一旦某企業有欺詐行為,便很快會通過留言及評級系統被群內其他顧客得知,使其名聲掃地,再無企業愿意與之交易,從而給其帶來巨額損失。無限次重復博弈的例子實際上也從側面說明了這一道理。為了和某一顧客維持長期穩定的交易關系,或是為了招攬更多的顧客,乙企業之所以選擇守信用是因為它的信息能被甲或其他的顧客熟知,如果它選擇不守信用,就會得到甲或其他的顧客“永遠不再信任”的懲罰,即從此交易中斷。
綜上所述,要提高虛擬企業的商業信用水平,關鍵是要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顯然,若能將虛擬企業的所有信息都置于“陽光”底下,從而被其他所有個人或者是企業觀察到,那么,任何虛擬企業都不會選擇欺詐行為。虛擬企業不守信用的怪圈就能順利地走出來。
參考文獻:
[1] 張維迎.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 張水英.集群企業知識聯盟的靜態博弈及協調策略[J].當代經濟,2006,(12):91-92.
[責任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