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海
【摘要】語文的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基礎和重點,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成為讀書的主人,鼓勵他們多讀,引導他們主動、自覺地讀。同時注重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分享,以期學生在理解、認同的基礎上能創造性地解讀文本。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055-01
1.傳統閱讀教學的弊病
傳統閱讀課上教什么?這似乎是一個勿容置疑的問題。教給學生本篇課文的作者介紹、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寫作特色云云。課堂上也就是這么來的,一問一答一板書,一堂課下來,教師很累,學生很無聊,教師認真一想,也感到很無奈。
其實,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們的教學是不是太遠離了學生的閱讀實際,太注重了一些公式化的內容,太在意我們教師自己教的完整性,太在意我們教師自己教學的可交代性。而這些內容,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生成與生長提高,究竟有多大的好處?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常常見到的現狀是老師問,一個學生隨便隨意回答,而其他的學生則與此無關,所謂愛學習的學生,則準備好了筆,一邊打哈欠一邊記下教師的板書。一堂閱讀教學課,教師給學生的就是教學參考書上的閱讀定論以及由此而來的內容板書,以及一些諸如“對比”、“烘托”、“承上啟下”之類的寫作技巧上的術語,而這些術語學生早已經聽膩了。學生在閱讀課上,沒有了新的期待,沒有了新的進賬,也沒有具體的非干不可的活兒。長此以往,語文自然便變成了休整、休閑課。
2.珍視學生的自己閱讀
現代閱讀理論認為,閱讀是作者、作品、讀者三個環節之間的一個互動過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聯系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一個橋梁,作者以文字符號為形體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讀者則往往從已有的經驗出發,通過對文本的解讀觸摸作者的靈魂,與其發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鳴。因此,語文的閱讀教學一定要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基礎和重點,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成為讀書的主人,鼓勵他們多讀,引導他們主動的讀、自覺地讀。同時,注重學生間的交流、互動、分享,以期學生在理解、認同的基礎上能創造性的解讀文本。只有讓學生自己閱讀,才能消除文本與學生之間的隔閡,才能為他們營造一個用文字、聲音、情感和想象構筑起來的詩意的語文世界,讓他們慢慢體悟到閱讀的趣味,收獲閱讀的果實。
《新課標》強調:“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重視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主要是指,把閱讀的機會和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閱讀、自己去發現、建構,甚至創造文本的意義,即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安排學生自主閱讀;其次,把發表見解的機會和權利還給學生,允許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提出自己的疑問,讓學生自由理解和評價作品,即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平等對話、合作交流。這其中關鍵的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好教師的教學應該使沒問題的學生有問題,使有問題的學生學會探究解答問題,并產生新的思維和想法。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假設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這樣,我們的教學才真正達到了新課程設定的目標。
3.確立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應注意的問題
1)組織學生自主閱讀。①引導學生自主確立閱讀目標,這是整個自主閱讀的第一步。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根據單元目標,文體特點引導學生逐漸學會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目標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實際需要,不一定非要統一,這樣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之上有所發展。②引導學生自主質疑問題。在完全感知教材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這是學會讀書的關鍵一步。以往的課堂教學缺乏活力,主要原因是教師的問代替了學生的問,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才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獲得主動發展。 ③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發現了問題應先由學生自主解決,教師不可越俎代庖。這個過程本身對學生的發展很有意義,盡管可能費時費力,仍然解決不了問題,甚至得出錯誤的結論,但這種思維的過程,對于學生學會思考、解決問題、學會閱讀意義非同小可。
2)組織學生合作交流。①注重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理解疑問說出來,相互交流。怎樣讓學生敢于說、樂于說?課堂氛圍至關重要,平等、民主、寬松的諧振的課堂氛圍,更利于結合學生的想象和思維,緊張壓抑的課堂氛圍只能使學生縮手縮腳,難以實現富有活力和創意的對話局面。為此,教師一方面要學會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要善于運用表揚這個“武器”,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學會尊重學生,在學生交流時,教師要避免居高臨下的發問或責問,要視學生為平等的個體,要理解、寬容、信任學生,要有真誠和期待,以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②要重視學生自己的閱讀的發言,要允許學生說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③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總結。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學生會逐漸學會多種閱讀方法,學會思考,獲得獨立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