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宏才
本人兩年來致力于對補償性體能素質有效課堂設計的課題研究,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為了保障學生正確掌握運動技術,體育教師有效設計出有益于促進學生順利地完成動作所需要的動作技能和健康相關或相異的體能,在設計這些補償性體能時往往教者忽視了補償性體能的徒手練習這一方面的設計。我們應從學生心肺耐力、柔韌性、協調性、平衡性及反應速度等方面有針對性的設計徒手練習來有效地補償學生的體能。
一、趣味徒手
趣味徒手在我們體育教學中運用較為廣泛,如在教籃球移動練習方法時,用以往的練習方法學生會覺得枯燥單調,長期學習學生就產生“厭學”的消極心理。這時教師在設計跑、跳、蹬、轉補償性素質體能練習時要多樣化、趣味化,讓學生從徒手練習中對籃球產生好感,主動去學,樂于去練。如跑時降低身體重心來回跑、交叉跑、向八方位跑、面對面背對背跑等。
在武術教學時,學生的練習積極性隨著動作數量增多,動作難度的增加,動作路線的多變等因素逐漸降低,這時我們設計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增加一些有趣的徒手練習讓學生把動作做到動、迅、靜、定,節奏鮮明。
在教學跳躍能力時,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徒手練習,如模仿動物動作方法走、跑、跳躍和鳥類起飛落地的動作方法,經過長期的練習學生的體能會得到提高,特別是對下肢力量和協調有很大的幫助,如“青蛙跳”、“猴子跑跳集合”以及鳥的起飛落地等一些動作。
案例:進行跳繩教學時,在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中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徒手邊跑邊跳,讓學生練習原地徒手換腳跳、編花樣跳、兩人一起跳、原地搖繩起跳。通過這樣的趣味徒手練習學生的興趣提高了,這時我讓學生分組開動腦筋積極創編一些徒手練習的方法或游戲。有學生開火車似的跑跳;有學生圍一圓圈跳轉;有增加心肺耐力的;有提高反應速度的;有增加柔韌的等。特別有一個學生想到“滑雪跳”,即繞過障礙物時的動作,雙腳并攏向左右跳,他把同伴看成障礙物,非常有趣。
評析:此案例,教師在設計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時注重了學生的徒手練習,注重了學生個體差異,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激發了學生興趣。
二、徒手的作用
在體育課中徒手訓練有許多好處,利用徒手練習可以省好多事兒,如利用徒手可替代一些器材,而徒手練習自身就是訓練工具,如在教學分腿過山羊時,讓學生徒手練習過山羊的動作,把手腳的動作都做出來。
徒手訓練的好處是最大限度降低了身體受傷的可能性,如在學習跳高這一技術時,我們充分地讓學生不用桿做過桿的徒手練習,讓學生充分發揮動作,這樣學生在過桿時動作能伸展開從而降低了身體受傷的可能性。
案例:我在教分腿過山羊這一動作時,有一個小男孩的手臂力量特別小,協調性差。在第一節課時雖然做了準備活動可他的肘關節還是脫節了,以后我在做補償體能素質練習時讓他多做一些有關于手臂力量的徒手練習,適當增加強度,對其特別關注。經過一段時間后,他的手臂力量提高了,協調性好了,在學其他動作時就沒有那么困難了。
評析:此案例充分體現了教師在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的指向性,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的設計。
三、徒手的效果
吳偉清(《瀘州醫學院學報》1996年)對“少兒藝體訓練及大學生體育課教學實踐中采用不同頻率的徒手練習”,比較鍛煉效果時發現,動作頻率較慢的徒手練習,效果明顯較好。
案例:在一次跳遠課上,在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動作,讓學生雙腳打開站立,將身體向右腳蹲下,右手握住右腳尖,左手握住右腳跟,保持20s后,緩緩站起,再蹲向左腳,做同樣的動作,反復6~8次。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身體哪個部位緊張?”
生:“我覺得大腿肌肉緊張。”生:“腿的韌帶痛。”生:“腰酸。”
評析:教師設計這個動作是讓學生在練習后大腿肌肉得到鍛煉,腿的韌帶得到發展,協調性也同樣得到練習,這樣有助于發展腿部力量,對學生跳躍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我個人認為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中不能忽視徒手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