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濤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107-01
實踐的過程,這需要學校、社會、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合作與共同努力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計劃設計好合適的教學方案,不斷試驗、不斷總結,使生物課探究式教學的質量不斷提高。
剛調入輔導小學,安排帶六(2)班語文的時候,就聽說六(2)班有一個燙手的山芋。“誰要是能讓他考及格,我真佩服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同事們議論紛紛,讓我一開始就注意上了這位“知名人士”。當真正接觸后,我發現情況比預想的還要糟。他不僅不會寫字(照樣子寫字,總是加一筆,減一筆,或是結構不對),上課從不發言,課后從來不做作業,每次布置作業好像與他無關,他也習慣了老師從不過問他的情況,“只要你不問,我就不說。”性格內向到極點的他非常害怕別人問到他的作業,也非常畏懼人家看到他寫的字。不過,他還能保持安靜,上課從來不打擾別人,你講你的課,他睡他的覺,互不侵犯,互不干擾。
我認真地思考了一番,對這位與眾不同的學生做了細致的分析。他基礎太差,但這能怪他嗎?自一年級起他就被扣上了“智障”的帽子,早就被老師排除在“值得培養”之外;他性格內向,總不能敞開自己的心扉和別人正常的交流,但這能怪他嗎?他總是被人瞧不起,當老師說:“這道這么簡單的題,總沒有人錯吧?”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儲xx。”老師每次都說:“他除外。”就是這么一次又一次的“除外”,誰還愿意站在別人面前,快樂地與人交流啊!他寧愿躲在角落里,這樣至少不會當面看到別人的白眼。他缺乏自信,他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但他同時卻渴望能夠與人交流,渴望引起別人的注意,所以他才會一次又一次地在雙休日約五年級的學生去洗冷水澡,然后讓別人來評論他,想起他。
對于這么一個考試從沒超過十分,作業從沒認真完成過一次的學生,我想我該做點什么,至少讓他不去虛度人生中一段應該最美好的時光。我想當務之急是讓他重新找回自信,然后學到一些力所能及的知識,為以后的生活儲備一些必須的技能。
于是,我開始了行動。我首先要求自己必須用同等的目光來看待他——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上課的時候,我努力讓他參與其中。比如說活動課需要一個記分員,當其他同學紛紛要求上臺時,我暗示他勇敢地和其他人爭一爭,并力捧讓他競爭成功。講授課文時,我總是讓他積極參與,并且也問他一些稍微簡單的問題(不是太簡單的,否則會讓他覺得老師瞧不起他)。慢慢地,他的自信心有了一定的增強。那天上語文課的時候,他也高高地舉起了手,我心為之一震,隨之是感動。這真難得啊。在初步取得他的信任后,我開始對他提要求了。當然要求很低,比方說別的同學每周要寫七篇日記,我只要求他寫一篇,但是必須工整地寫,美麗地呈現。一開始,他還是不習慣,回家怎么還有作業啊。但對于這點,我是毫不馬虎。慢慢地,他對學習的態度有了轉變,他知道按時完成作業了,雖然有時質量不夠好,但我總是對他抱有信心。一天又一天,可喜的變化來了。一篇課文要求背誦,他會來找我,大方地說:“老師,我可以少背一段嗎?”這種要求我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他——既然他可以正確的認識自己,老師為什么不能給他一個機會呢?
我時常找他談心,許多同事對此表示不理解,認為我是在浪費時間。我卻不以為然。我深信“鐵杵成針”,我深信“滴水穿石”。一點一滴的積累一定可以改變一個人,挽救一個人。
檢驗教學成果的時間終于到了——這學期馬上就期末考試了。說實話,我比學校里任何一個老師都緊張。我不知道這一個學期下來付出的一切能否換來收獲,我不知道自己播下的種子能否在儲xx的身上開花結果。漫長的等待終于有了結果。參與閱卷的老師捧出了六年級的語文成績。我甚至不敢尋找屬于自己學生的那一欄,只是隨意的瞟著,但我還是不自覺的找到了屬于儲xx的那一欄。俊朗流暢的字跡分明寫著:儲xx,72分。要知道這可是滿分只有100分的試卷啊!我心中忐忑不安,我不知道同事們會以什么樣的態度來看待那曾經不可能的學生的那一份成績。也許,多數同事只會懷疑,猜測,甚至不屑一顧地拋出兩個字——抄的。但只有我心里最明白——一個充滿自信的,滿懷熱情的,付出了努力的同學怎么會不及格呢?
契機只在一瞬間,在這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他總能自覺不自覺的愛上語文。這是我想看到的,也是所有渴望學生進步的老師想看到的。
光陰如梭。轉眼間,第二學期又來了。我開始像對待其他同學一樣對他提一些較高的要求了。比如別人一星期寫五篇日記,他也要寫五篇;別人作文要400字,他也不可以少。當然,對他來說,最大的寬容就是可以商量。只要你說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一切都好商量。可喜的是,他從來不提過分的要求。我想大概是由于他長期自我壓抑的結果:他害怕別人拒絕,也包括老師的拒絕。
偶爾,他也會坐在課桌上發呆,問他想什么,他只是淺淺一笑,猛然醒來說:沒什么。我想該號召同學們向他伸出雙手了。班會課上,我向全班同學發出號召:大家都來幫幫儲xx,共享陽光,一起成長。“我來輔導他下棋”,“我可以教他畫畫”,“我愿意帶他打玻璃球”……一句句真心的話語從同學們的口中蹦跳而出。漸漸地,儲xx有了些許變化,操場上有了他活動的身影;出黑板報時,他也可以搭手幫忙了。一次次,他仿佛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份自信,那份勇敢。其實,我并不奢望他將來能考上什么大學,獲得某種學位,我只是期盼我曾經教過的學生都是大大方方地、充滿陽光地走向這個社會,去迎接一個個挑戰。
故事該結束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人的教育是一項宏偉工程。它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理解,需要寬容。只有教師長存感激,常懷愛心,用一顆平等的心去看待周圍的一切,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每一位學生,每一朵花才會美麗綻放,每一棵樹苗才會茁壯成長。
在新形勢下,教師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傳道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