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龍
摘要:武術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是根據運動員在比賽中出現的不良心態采取的有針對性的練習方法。所有心理訓練方法都是以運動員良好的身體、技術、戰術訓練為前提,離開這個前提,片面強調心理訓練的作用是不恰當的。武術套路運動員在訓練中可采用的心理訓練方法有:模擬訓練法、自我訓練法、暗教學法、念動訓練法、想象訓練法、放松訓練法等方法。這些心理訓練方法必須是建立在運動員自覺性積極性的基礎上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關鍵詞:武術套路:運動員;不良心態;心理訓練
中圖分類號:G81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2-0229-02
武術比賽緊張、激烈、扣人心弦。除了太極拳和集體項目外,一名運動員必須在1分鐘或1分20秒的時間快速完成高難度動作,運用靈活多變、轉折起伏等復雜的運動技術。這不僅決定于運動員的身體能力和專項運動技術,而且更重要的是比心理素質。在技術水平與身體素質水平相當的高水平比賽中,心理素質良好的往往容易獲勝。良好的心理狀態,精神飽滿,有利于技術的發揮;不良的心態會對運動員在比賽中產生消極的影響,產生各種錯誤動作直接影響套路演練水平。在技術技能、身體素質相當的情況下,我們更要加強心理訓練,因為心理因素往往是決定比賽勝敗的關鍵。
一、研究方法及對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書籍,參考有關武術比賽錄像。
2.數據統計法:參考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研究對象
參加全運會武術比賽男子組槍劍決賽的12名運動員。
二、分析與討論
(一)心理素質對比賽的影響
通過對全運會男子組槍劍決賽的運動員作失誤情況的統計,把失誤情況歸為指定動作失誤、非指定動作失誤、動作僵硬三種情況。由于指定動作的實施,其難度較大,因此失誤率也較高。這不僅和技術技能、身體素質有一定關系,而且從數據中可以得出,心理影響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出現動作失誤與動作僵硬的心理因素大致可分為:(1)過分緊張,不能自控17%—21%;(2)壓力過大,求勝心切33%—40%;(3)缺乏自信,情緒淡薄30%—25%;(4)比分接近,顧慮過多20%—24%;(5)其他(如抽簽順序)等6%—4%(數據分別為兩項比賽百分比)。可以看出壓力過大,求勝心切,缺乏自信的心理因素比較明顯;其次是過分緊張、比分接近時顧慮過多。很明顯的,第二項的劍術比第一項槍術緊張程度要高。因此,失誤也比較多,由此可見心理因素的影響對比賽是多么重要。
(二)各心理因素分析
1.過分緊張,不能自控
競賽中的緊張是因為某種強大的心理壓力或思想負擔引起的高度調動人體內部潛力與之抗衡而出現的一種內在應激變化。適宜的緊張能使運動員思想高度集中,思維敏捷性提高,動作協調有力充分發揮水平,甚至超水平發揮。但是,過度的緊張就會適得其反,使身體處于不正常工作狀態,并帶來一系列的行為紊亂。如動作發僵、動作不自如,甚至遺忘等現象,以至嚴重影響技術水平的發揮,造成比賽失敗。
2.壓力過大,求勝心切
取得較好的名次,為本省本市或本國爭得榮譽,來自領導和教練的各種壓力使運動員在競賽前過多考慮成績和名次,增加心理負擔從而造成精神壓力過大以及無謂的緊張,以致于比賽時縮手縮腳,想贏怕輸,結果反而造成失誤而未能取得預想成績。
3.缺乏自信,情緒失控
一名優秀運動員能在競賽中表現出良好的競技狀態,除了他本身所具備的體能和技術實力外還取決于他良好的心態。自信心缺乏會引起情緒低落,以致動作反應遲緩,嚴重的會導致抑制,故十分容易造成動作失敗或影響發揮。因此,在比賽中保持穩定的情緒,充滿必勝的信心和頑強的意志是發揮最佳水平必需的先決條件。
4.比分接近,顧慮過多
武術高水平的比賽,運動員之間專業水平差距甚小,往往出現得分相差0.1分甚至0.01差的價值差。這十分微弱的差距給運動員造成一定心理負擔,時刻擔心的就是難度動作。所以,當運動員背上心理包袱后,上場比賽就會放不開,以至由于太緊張失去了動作原來的動作路線而造成失誤。
5.其他原因
運動員比賽時抽簽決定上場次序也會引起心理狀態不平衡,擔心評分吃虧;另外賽前心理準備不足,盲目自信對運動潛力發揮起著不良影響,還有一些運動員看到前面的運動員出現不同程度的失誤而受影響,怕自己也會失誤,于是上場擔害怕放不開,結果也出現了不必要的失誤,這雖不是出現失誤的主要原因,可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三)心理訓練的方法
心理訓練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比賽的需要調節心理狀態,使運動員處于鎮靜,自信和戰斗準備狀態。通過對以上影響武術運動員心理狀態的分析,本人認為教練員和運動員應加強心理訓練以調整和克服不良心態的出現。
1.模擬訓練
模擬訓練,簡單來說就是讓平時訓練的情況盡量接近于比賽。在賽前為心理上和生理上適應比賽,在訓練課開始或結束時完成一套動作并予以評分;從不同方向走向場地完成動作;創造不利條件完成動作;讓運動員在喧鬧的觀眾面前適應場上氣氛。通過這種訓練,排除運動員參加比賽時產生的情緒激動,從而使運動員興奮性適宜。
2.念動訓練法
它是自我暗示的重要方式,是指運動員有意識、積極地利用自己頭腦中已形成的動作進行回顧、重復、修正和創造自己的動作,增強成功的信心,使運動員從緊張和焦慮中解脫出來。在平時訓練中多結合念動訓練法,會使運動員對動作技術過程、結構、細節、肌肉的用力,節奏及運動風格等方面在腦中經常出現一幅完整、清晰、準確的圖像,肌肉隨之活動能提高動作的成功率和把握性。另外,這種訓練方法對心理控制較差的運動員在賽前進行更是必要的。
3.暗示調節法
這是用語言、思想或表情對心理活動施加影響的方法,是調節運動員臨陣狀態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是用自我暗示和自我說服、自我命令的方法來影響自己:“我準備好了完成全套動作”、“全套動作我已經多次地重復了,我能很好地完成”。這種方法會使自己的心理狀態得到一定的穩定,對發揮自己的技術水平有良好的作用,而有時教練員或他人暗示也能影響運動員的心理狀態,一個恰當的動作或表情能對運動員起到潛移默化的鼓舞作用。在平時的訓練課上應該會自我暗示,在比賽時就可以運用自如,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力。
4.情緒緊張調節法
為了減少運動員由于比賽引起的緊張和興奮狀態,最好把運動員的注意力轉移到一些有趣的吸引人的事情上去。可通過輕輕活動手腳、輕松地散步或適當的身體準備活動,再配合深呼吸動作,使緊張的精神得到一些暫時的寬松和調劑,這也會對有利于運動員情緒的穩定和控制,對運動員的技術水平能起到充分發揮的作用。
三、結論與建議
1.在武術比賽中合理有效地應用心理訓練方法。教練要依據運動者在比賽中出現各種不良心態,有針對性地因時、因地加以訓練。
2.心理訓練必須建立在自覺性、積極性的基礎上。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3.心理訓練應與身體素質訓練、武術套路動作訓練緊密結合,才能在比賽中取得優秀成績,最終獲得比賽的勝利。
參考文獻:
[1] 張月霜.武術運動員心理素質對比賽的影響及培養[J].北京理工大學報,1999,(5).
[2] 周偉良.武術運動員大賽前最佳競技狀態的調控[J].上海體育學院報,1999(2).
[3] 陳代玲.試論武術套路運動員賽前心理訓練[J].體育科學研究,1997,(3).
[4] 章建成.影響中國擊劍集訓隊隊員賽前心理穩定的因互[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8,(4).
[責任編輯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