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西北漢簡和朝鮮半島出土《論語》簡看漢代儒家文化的流布

2012-04-29 00:44:03郝樹聲
敦煌研究 2012年3期
關鍵詞:儒家文化

郝樹聲

內容摘要:通過對敦煌、居延、西域出土漢簡和朝鮮半島出土漢簡中的《論語》等儒家文獻的分析可知,西漢王朝武力開拓邊疆的同時,還把當時代表主流意識形態的儒家文化和思想理念傳播到了河西、西域以及朝鮮半島,同軍事、政治三位一體,維護了大一統局面的實現和東亞漢文化圈的形成。

關鍵詞:西北漢簡;朝鮮半島;《論語》;儒家文化

中圖分類號:K87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106(2012)03-0063-06

A Study on the Spread of the Confucian Culture

of the Han Dynasty Based on the Han Dynasty Bamboo and Wood Slips Found from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Wood-Slip LunyuExcavated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HAO Shusheng

(Gans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 From the Confucian documents in the Han Dynasty bamboo and wooden slips excavated from Dunhuang, Juyan,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as well as the wooden-slip Lunyu (the Confucian Analects) excavated from the Korean Peninsula,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ad brought the Confucian culture and thought, which represented the then mainstream ideology of that time, into the Western Regions as well as the Korean Peninsula, along with its military expansion. The Confucian culture, together with military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helped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and unified empir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East-Asian Han Cultural Circle.

Keywords: Han Dynasty bamboo and wooden slips excavated from northwest China; Korean Peninsula; Lunyu (the Confucian Analects); Confucian Culture

西北漢簡中關于儒家文化典籍的簡文同朝鮮半島發現的同類內容的簡文相輝映,昭示了漢武帝以后用武力開拓邊疆的同時,儒家的大一統文化,也隨著政權的建立而流布邊疆,政治、文化與軍事三位一體,成為漢王朝開拓疆域、維持統一政權的主要形態。本文擬通過近年來國內外地下出土的漢簡材料,考證和論述這一問題。

懸泉漢簡中有《論語》殘文兩則,其一是:

□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子夏之門人問交于子こ張こ曰(Ⅴ92DXT1812②:215)

其二是:

乎張也難與并而為仁矣?曾子曰吾聞諸子人未有自致也者必也親喪乎?曾子曰吾聞諸子孟莊子之孝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Ⅴ92DXT1812②:119)[1]

此兩簡應是編聯在一起的一份冊書。其內容是《論語?子張篇》的部分內容。簡長23cm,寬0.8cm。簡文中間兩道編繩處空白,顯系先將木簡編聯成冊后,再將書籍內容抄錄其上。木簡均為松木,形狀大小一致,字體出自一人之手。可惜前一簡已殘缺,殘長12.9cm,存字33個。后一簡完整,有字57個(包括分章符)。每章之間連續抄錄,章與章之間用墨點隔開。今本《十三經注疏》中的《論語?子張篇》總共25章842字,按此字數再加25個分章符,應有867個字符。如每簡按57字計算,全部《子張篇》的內容大約需要15支簡才能抄錄完畢。也就是說,《子張篇》的內容我們所能見到的只是上述兩簡,而其另外13簡已經散佚不知去向。當然由于版本的不同,字數多少會有出入,阮刻《十三經注疏》中的《論語》并不完全與漢簡《論語》本相同,這一點后面還要講到。所以上面的計算只是大致而已。

如果我們把上兩段簡文標點,再與今本《十三經注疏》中的《論語》相比較,就會發現兩者在文字上有相同也有不同。其一:

……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子夏之門人問交于子張,子張曰:……

而今本《論語?子張》第二、三章文字分別是:

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子夏之門人問交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簡文與今本《論語》無異。其二:

……乎張也,難與并而為仁矣。

曾子曰:“吾聞諸子,人未有自致也者,必也親喪乎。”

曾子曰:“吾聞諸子,孟莊子之孝,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

今本《子張》第十六、十七、十八章分別是:

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并為仁矣。”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簡文與今本相比,有五處不同:“難與并而為仁矣”,今本作“難與并為仁矣”,無“而”字。簡文兩處“吾聞諸子”,今本均作“吾聞諸夫子”。簡文“人未有自致也者”,今本作“人未有自致者也”。“者”、“也”順序不同。簡文“孟莊子之孝”,今本作“孟莊子之孝也”,多一“也”字。

崔述《洙泗考信錄》以為《論語》后五篇即《季氏》、《陽貨》、《微子》、《子張》、《堯曰》多可疑者。“《季氏篇》文多俳偶,全與他篇不倫,而顓臾一章至與經傳抵捂。《微子篇》雜記古今軼事,有與圣門絕無涉者,而楚狂三章語意乃類莊周,皆不似孔氏遺書。且‘孔子者對君大夫之稱,自言與門人言則但稱‘子,此《論語》體例也。而《季氏篇》章首皆稱‘孔子,《微子篇》亦往往稱‘孔子,尤其顯然而可見者。《陽貨篇》純駁互見,文亦錯出不均。問仁、六言、三疾等章文體略與《季氏篇》同。而武城、佛肸二章于孔子前稱‘夫子,乃戰國之言,非春秋時語。蓋雜輯成之者,非一人之筆也。《子張篇》記門弟子之言,較前后篇文體獨為少粹。惟稱孔子為‘仲尼,亦與他篇小異。至《堯曰篇》,古《論語》本兩篇,篇或一章,或二章,其文尤不類。”[2]

可是,從懸泉漢簡的《論語》簡看,稱“子”還是稱“夫子”,并不能作為《論語》后五篇真偽的是非標準。以上兩處今本作“吾聞諸夫子”的地方,而在漢簡中均作“吾聞諸子”,只能說明版本有所不同或者抄寫時有所節縮,而不是《論語》后五篇乃后人續作之證據。

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漢初有《魯論語》20篇,有《齊論語》22篇,后者除比前者多出《問王》{1}和《知道》兩篇外,其他內容大致相同。后來又有《古論語》21篇,是景帝時魯恭王劉余在孔子壁中發現的。將《堯曰》篇“子張問”處再分為一篇,故有兩《子張》篇。篇次也與魯、齊二論不一樣,文字不同者有400多處。魯論和齊論最初各有師傳,到西漢末年,安昌侯張禹以魯論為基礎,吸納齊論,“采獲所安,最后出而尊貴”,號為《張侯論》。“由是學者多從張氏,余家寖微”[3]。東漢靈帝時所刻熹平石經,就是用的《張侯論》,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通行本也是《張侯論》。

張禹其人,“從沛郡施讎受《易》,瑯邪王陽、膠東庸生問《論語》,既皆明習,有徒眾,舉為郡文學”[3]3347。宣帝甘露年間嶄露頭角,受太子太傅蕭望之賞識。元帝時拜光祿大夫,為太子授《論語》。成帝河平四年(前25)代王商為丞相,封安昌侯。建平二年(前5)卒。歷仕宣、元、成、哀四朝,是西漢中后期歷任丞相中少有的善終者之一。不過此人阿附王氏,官聲不佳,當時就被指為“奸人之雄”[4]和“佞臣”[5]。張禹以帝師貴顯乃在成帝時期(前32-前7),故《張侯論》的流布當在此時及其后。

與懸泉漢簡《子張》篇同層出土的漢簡有464枚,明確紀年者36枚,從宣帝五鳳四年(前54)到東漢永平二年(59),前后跨越113年。分布情況是宣帝五鳳1枚,甘露1枚;元帝初元1枚,永光2枚,建昭10枚;成帝建始12枚,河平2枚,陽朔2枚,元延3枚;哀帝建平1枚;東漢明帝永平1枚。其中建始以前27枚,占該層全部紀年簡的75%,河平以后9枚,占25%。從概率學的角度分析,懸泉簡《子張》篇的年代當在建始(前32-前29)以前。如此,其版本內容要比《張侯論》早,比劉向在成帝時校閱典籍的時間要早,盡管斷句殘編,但在《論語》流傳史上的價值是不容忽視的。至于我們現在在敦煌遺書和吐魯番文書中看到的唐寫本《論語鄭氏注》殘篇,那又是遠在200年之后東漢末年的事。

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后,對新開辟的地域不僅采取了修筑邊塞、駐兵屯守、移民設郡、發展生產等一系列軍事、政治和經濟措施,還跟進了思想文化方面的統治。而且在武帝以后的若干時間里都一直延續了這一傳統。“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儒家思想成了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隨著邊疆的開拓,適應大一統格局的儒家思想便如影隨形地隨著政治經濟措施的不斷強化而被推行到了邊疆各地,塑造了官員和軍民的核心價值取向。儒家典籍在西北漢簡中的陸續發現,就是其中的例證。除了上述懸泉漢簡中的《論語》外,西北漢簡中的儒家典籍還有如下:

1930年代的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中,中方隊員黃文弼和瑞方隊員貝格曼分別發現的羅布淖爾漢簡和居延漢簡中都有《論語》殘簡片斷。羅布淖爾漢簡中有《論語?公冶長》第12章的斷簡:

亦欲毋加諸人子曰賜非……

今本作“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簡文“無”作“毋”。“賜”后面多一“也”字。黃文弼先生指出:“此簡出羅布淖爾古烽隧南兵房中。在北兵房中同時出土者,有黃龍、河平、元延諸年號,則此簡書寫當亦在斯時……此簡所書《論語》,不惟在鄭玄之前,且在劉向之前矣,甚可貴也。”

在居延甲渠候官遺址所出漢簡中,有《論語?為政》第10章殘簡:

所由觀之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4.6A

今本作:“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簡文“察其”作“觀之”。

1970年代出土的金關漢簡中,有《論語?泰伯》第一章的殘簡:

子曰大伯其可 73EJT15:20

今本全文作:“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還有《論語?陽貨》19章和21章的殘文:

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

年之喪其已久矣君子三

73EJT24:833

今本作: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

“百物生焉”簡本作“萬物生焉”;“期已久矣”簡本作“其已久矣”。

卅井次東隧有一簡似為臣民上書皇帝的奏章,引用了《尚書?洪范》和《論語?季氏》:

無扁無黨王道湯こ無黨無扁王道□こ論語曰不患寡患不均圣朝至仁哀閔□□□□□□ ESC106A

今本《尚書?洪范》作“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而簡文“偏”作“扁”;“蕩”作“湯”;另外,“王道平平”,簡文后二字未釋,今細審原簡,似應釋為“王道辯辯”。《論語?季氏》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簡文作“不患寡患不均”,少一“而”字,可能引征時將連詞節縮。楊伯峻《論語譯注》根據俞樾《群經平議》認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應作“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因為“貧”和“均”是從財富著眼,“寡”和“安”是從人民著眼[7]。但從簡文看,并非如此。

1970年代出土的金關簡中,還有若干《孝經》的篇章,比如:

《開宗明義章第一》:

中尼居曾子寺子曰先 73EJC:37

今本作:“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2}

簡本“仲”作“中”,“侍”作“寺”,同音假借。

《庶人章第六》和《三才章第七》:

不及者未之有也曾子曰甚哉

73EJC:179

此簡連續抄錄了《庶人章》的末尾幾字和《三才章》的開頭幾字。而今本《庶人章》的全句是:“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三才章》的全句是:“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問圣人之德無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間莫貴于人こ之行莫大于孝こ莫大于嚴こ父こ73EJC:176

今本《圣治章》全句是:“曾子曰:‘敢問圣人之德,無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惟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則周公其人也……”其中“天地之間,惟人為貴”,簡文作“天地之間,莫貴于人”。

《廣要道章第十二》:

□其父則子說敬其兄則弟說敬其君則 73EJC:180

今本全句為:“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謂之要道也。”今本“悅”簡文作“說”,二字通。

上述《孝經》殘簡,是1973年發掘時采集的散簡,其中30多枚紀年簡中從元鳳六年(前75)到元始四年(公元4)前后跨越80年時間。雖然難以再縮范圍,確切年代不得而知,但是僅從出土地而言,說明它的出現與邊疆的軍事活動密切相關,是邊防將士一邊駐守邊關一邊學習文化知識和進行思想教育的產物。漢代以孝治天下,《論語》和《孝經》在邊遠地區的流布和發現,說明在軍隊內部,除了習武操練等軍事科目外,還要進行思想教育,所謂始于孝悌而終于忠君報國,與凝聚陶鑄軍人的精神和士氣有直接關系,也與鞏固邊疆有直接關系。

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武功赫赫,“遣大將軍、驃騎、伏波、樓船之屬,南滅百粵,起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十萬之眾,置五屬國,起朔方,以奪其肥饒之地。東伐朝鮮,起玄菟、樂浪,以斷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國,結烏孫,起敦煌、酒泉、張掖,以鬲婼羌,裂匈奴之右肩。”{1}但是武功之后需要文治。馬上得天下者并不能馬上治天下,這是早在漢初時漢高祖劉邦就得出的結論。開拓疆土之后,思想教化就成了重要的統治步驟。西北如此,東北亦然。就在元封三年(前108)漢軍攻打樓蘭的同時,就派了左將軍荀彘和樓船將軍楊仆率軍攻打朝鮮,“故遂定朝鮮為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8]。同河西四郡和西域的情況類似,武帝之后的各代統治者尤其是宣元時期即把儒家思想和倫理教化推行到了朝鮮半島,至今影響深遠。

1990年代初,朝鮮在平壤貞柏洞調查了3000多座漢代古墓,其中364號墓出土了一批《論語》簡,估計總數在120多枚左右。全部材料朝鮮社會科學院一直未曾公布,部分照片輾轉傳到日本再傳到韓國,引起學界廣泛關注。現在我們能看到的39枚《論語》簡中有31枚的內容屬于《論語?先進》,存字557個。8枚屬于《論語?顏淵》,存字144個[9]。由于同墓出土有《樂浪郡初元四年縣別戶口簿》,所以其年代,至少在此之前,即公元前45年以前。所以它是除河北《定州漢墓竹簡〈論語〉》以外較早的論語版本。《定州漢墓竹簡〈論語〉》出自中山懷王劉修之墓,而劉修死于五鳳三年(前55)[10]。前后相差十年。定州本《論語》存字7576個,將近傳世本一半的文字,但差異之處有700多處,近十分之一。平壤本《論語》的39簡中,有10簡內容完全與今本相同,其余29簡有差異。而此29簡與定州本相比,內容相同者10簡,文字差異者19簡。不過未曾寓目的平壤《論語》簡可能還有70多枚,內容不得而知。所以日、韓學者認為:“平壤貞柏洞364號墓中出土的《論語》竹簡,與1973年中國河北省定州漢墓中發現的《論語》竹簡幾乎是同時代的,作為目前已知的《論語》原典,可能是現存最古老的資料。”

目前從地下發現的上述材料看,《論語》等儒家典籍從朝鮮半島的北部而陸續傳到南部,再傳向日本,形成了東亞地區漢文化圈亦即儒家文化圈,對東亞地區產生了深遠影響。2003年在韓國南部的金海市鳳凰洞和2005年在西部仁川市桂陽山發現的《論語?公冶長》的木觚{2}以及在日本發現的《論語》原文,為上述結論提供了最好的支持{3}。

朝鮮半島民風淳樸,自古而然。孔子當年悼道之不行,就曾萌發過泛海東去傳道說教的念頭。《漢書?地理志》有載:“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鮮,教其民以禮義,田蠶織作……相盜者男沒入為其家奴,女子為婢,欲自贖者,人五十萬。雖免為民,俗猶羞之,嫁取無所讎,是以其民終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不淫辟……可貴哉,仁賢之化也……故孔子悼道不行,設浮于海,欲居九夷,有以也夫。”顏師古注曰:“《論語》稱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也歟?言欲乘桴筏而適東夷,以其國有仁賢之化可以行道也”[11]。四五百年后,漢王朝先之以軍事,繼之以儒教,使孔子的言論著述流布其間,當年夙愿得以實現,孔老夫子地下有知亦當有以釋懷矣。

儒家思想之所以在新開地區迅速流行,不僅顯示了“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后,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向社會各方面各領域的自然滲透,還由于其高度吻合了對新開地區人民宣揚大一統政治理念的客觀需要。對漢王朝開拓疆域過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外交的各種方略和重大活動,史書都有明確記載。但在思想文化上對鞏固邊疆、維系人心、建立大一統的政治理念和統一的價值觀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尚屬闕如。敦煌、居延、西域以及朝鮮和韓國發現的簡牘《論語》及其他儒家經典,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彌足珍貴。

參考文獻:

[1]胡平生,張德芳.敦煌懸泉漢簡釋粹[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75.

[2]崔述.崔東壁遺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321.

[3]班固.漢書?張禹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2:3352.

[4]班固.漢書?杜周附杜業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2:2681.

[5]班固.漢書?朱云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2:2915.

[6]黃文弼歷史考古論集[M].黃烈,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394-395.

[7]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4:174.

[8]班固.漢書?朝鮮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2:3867.

[9]李成市,尹龍九,金慶浩.平壤貞柏洞364號墓出竹簡《論語》[M]//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10輯.北京:中華書局,2011:174-206.

[10]定州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定州漢墓竹簡《論語》[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11]班固.漢書?地理志[M].北京:中華書局,1962:1658.

猜你喜歡
儒家文化
借助歐美游客傳播儒家文化的創新路徑可行性研究
——兼談歐美游客儒家文化認知狀況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與盈余管理
游覽中華大地,體會儒家文化(二)
游覽中華大地,體會儒家文化(一)
走出“無意義”的思想困境——基于儒家文化資源與勞動治療路徑的思考
儒家文化影響下的漢服形制研究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6
論儒家文化的復興
牡丹(2016年14期)2016-04-29 08:06:08
中國儒家文化視角下的跆拳道運動
體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6
傳統行政人格的生成機理——基于儒家文化的社會化視角
論傳統儒家文化對誠信價值觀教育的時代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成人网|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欧美中日韩在线| 久草视频精品|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91视频| 伊人成人在线|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红杏AV在线无码|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AV网站中文| 欧美亚洲第一页|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成人77777|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毛片免费试看| AV网站中文| 免费毛片a|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 欧美区日韩区| 亚洲成人免费看|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9cao视频精品|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六月|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 超碰91免费人妻|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99激情网| a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91九色国产porny|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成人永久免费A∨一级在线播放|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亚洲无码91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