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碧玉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數字)出版已經成為新聞出版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出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大學出版社應依托學校充足的人才資源、智力資源、教學資源和學術資源,不斷創新出版產品新形態,提高數字化時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數字出版 出版定位 困境 發展策略
根據《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到“十二五”期末,我國數字出版總產出力爭達到新聞出版產業總產出的25%。因此,數字出版已成為新聞出版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出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大學出版社以高校教材和學術著作為主要出版物,承擔著服務教學、服務學術的重任。站在理論的前沿,大學出版社應依托學校充足的人才資源、智力資源、教學資源和學術資源,不斷創新出版產品新形態,提高數字化時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一、數字出版的概念及大學出版社數字出版的定位
目前學界對數字出版并無統一定義。新聞出版總署在《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對數字出版的定義是:“數字出版是指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內容編輯加工,并通過網絡傳播數字內容產品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保吭诙鄶等说挠∠笾?,數字出版的概念還相對簡單,僅指傳統圖書的數字化,認為數字化出版只是出版載體的變化。筆者認為這與數字出版的準確含意有很大差距,載體的變化是本質,但絕不是數字出版的全部內涵。數字出版是一種新的出版形態,包括作品內容、加工校對、印刷復制、發行傳播和讀者消費等整個出版系統的數字化。其實質是網絡數字技術與傳統出版的交集,涉及版權、發行、支付平臺和服務模式等多個方面。
1.數字出版內容定位。大學出版社數字出版工作的核心應是教育,我們面對的讀者群體多數是學生。因此,我們只有按照這一讀者群體的特點和需求,充分利用和挖掘高校的教育資源,把數字出版本身所具有的優勢同學校的教育結合起來,突出鮮明的教育特色,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才具有生命力。
2.數字出版方式定位。出版企業一定要分析內容特性和媒介特性,把合適的內容放到合適的媒介上。大學出版社數字出版的優勢是教育,其產品形態一定要符合教學規律,方便教師使用和學生學習,其產品基本形態有以下兩個方面:
(1)電子圖書。這是大學出版社數字出版的基本形態,涵蓋出版社已出版的所有圖書,滿足以“本”為單位的消費需求。
(2)教學數據庫。以教材各個章節的知識節點為主,提供線性和非線性的關聯的知識學習環境,同時建立起與教材配套的試題庫、參考資料庫、實驗手冊、課件、視頻等學習環境,滿足大學、高職高專乃至中小學各個層次師生的網絡教學與學習消費需求。
二、大學出版社數字出版發展的困境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升級,以及各大學出版社的轉企改制,大學出版社數字出版面臨多重困境:
1.缺少足夠的重視和投入。在當前被數字化浪潮沖擊的情況下,出版社對數字出版的投入卻很少,多數出版社對于數字出版還處在試探階段,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有限,一般是一兩個人、一兩臺電腦,且相當多的數字出版工作都是別的部門的人員兼職在做。另外,對數字出版理論進行認真研究的人較少,包括具體負責人和社領導,對數字出版的理解不是很深入,有的連數字出版的產品形態都搞不懂,更不要提創新了,這種狀況嚴重阻礙了大學出版社數字出版的發展。
2.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大學出版社剛剛進行改制,目前還難以完全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應對市場變化。對數字出版產業來說,存在著明顯的市場異質性。任何一家出版社的數字出版都不可能涉及到所有的出版領域,大學出版社數字出版的同構化和同質化現象非常突出,常常會出現:你出電子書,我也出電子書;你做動漫,我也做動漫;你搞數據庫,我也搞數據庫;你推青春小說,我也推青春小說等。大而全、形式雷同、內容雷同等問題不同程度困擾著大學出版社數字出版的發展。
三、大學出版社數字出版發展策略
客觀地說,無論是在內容、人才方面,還是在品牌方面,大學出版社在數字化出版上都有獨特優勢,學生群體又是數字化閱讀習慣相當高的群體。所以,大學出版社應抓緊時間把握機遇,傾力打造數字出版的核心競爭力。
1.提高內容質量,掌握核心資源。無論何種形式的出版,高質量的內容都是其最重要的核心資源。數字時代,提高出版物內容質量除包括傳統意義上的策劃、組織、編校等方面外,還應該包括由于閱讀形式改變造成的讀者對內容需求的改變。大學出版社數字出版的內容可分兩個發展階段:第一,初級階段。主要指在基本不改變原有知識內容的固定結構的基礎上,對已出版的傳統介質(紙質、磁質)承載的內容進行數字化,滿足讀者網上閱讀的需求,常見的出版形態如電子圖書。第二,高級階段。主要是以內容模塊或知識元的方式,供讀者自己去搜索、組構自己所需的內容體系,這種自主選擇發散式的閱讀特點要求出版機構對內容資源進行深度加工,使知識群塊可以自由組合,能夠提供個性化、小眾化服務,逐步由提供內容到定制內容資源,進而到運營內容資源。常見的出版形態如教學數據庫等。
2.集合數字資產,形成出版規模。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大學出版數字出版都處于初級階段,隨著數字出版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推進,其積累的數字資產將逐漸增多,如書稿、書目、資料、圖片、圖像、音像制品、軟件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和有價值的數字資產。大學出版社要對這些數字資產進行有效管理,不斷提高出版數字化的水平,使出版社的資產得以保值增值,逐漸壯大數字出版規模。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立了內容管理平臺,按學科分類,把分散在出版社內部各部門的內容資源匯集到系統中進行統一管理,同一內容資源可為圖書出版、網絡出版、電子出版、學科網站等反復利用,并可提供定制服務,為不同的讀者提供相關個性化數字內容服務,達到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3.創新產品形態,打造特色出版。不管是傳統的紙質出版還是現代的數字出版,對大學出版社而言,都要立足大學本身的需求,多出精品、出上品并以此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大學出版社要在數字出版資源上盤點自己的“家當”,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科學定位,優化出版結構,發揮自己的長處。同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加強選題的計劃性和針對性,突出重點,而不是到處出擊,四面開花。在產品形態上尋找創新點,做出特色,而不是靠跟風和對現有紙質圖書的簡單數字化,來追求電子圖書的發展規模。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根據其在外語教學方面的優勢,開發外語類遠程教學網,通過提供各種出版物、師資力量、課程設置等系列業務,建立起網上網下相結合的個性化外語教學服務平臺,形成了自身的數字出版特色和品牌,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參考文獻:
[1]鐘健華,王亞非,劉成勇.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共同思考[J].中國編輯,2010(6)
[2]任榮政,肖元春.科技期刊開拓數字出版市場的基本策略與原則[J].編輯學報,2010(5)
[3]陳超英.傳統出版社向數字出版跨越的三條路徑[J].出版發行研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