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燕
地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及內容決定了它具有空間性、綜合性及區域性的特點,研究范圍寬廣,研究內容復雜、抽象,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是初中生認為比較難的一門課程。而現代教育中最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對于傳統教學中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形成過程等,通過情景再現或創設情境,動畫演示等方法都能予以很好地解決。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它的主要優勢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有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融文字、聲音、動畫、影像于一體,在課堂上可以動靜結合,聲畫同步,實現情景再現或有效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在講授《黃河的治理》這節課時,導入環節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黃河景觀視頻,配以氣勢磅礴的黃河鋼琴協奏曲。通過創設情境,上課之初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直觀感受黃河不同河段的特點和氣勢,有種身臨其境的體驗,使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學習《西雙版納》,播放一段西雙版納的旅游宣傳片,學生全被其中豐富奇異的熱帶自然景觀以及多樣的民族風情所吸引,然后將世界同緯度的北美洲南部、非洲北部、西亞等地區干旱的自然景觀用圖片的形式一一展現出來,西雙版納與這些地區自然景觀的差異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在感嘆同緯度地區自然景觀差異如此之大的同時,更是激起繼續學習的興趣——“為什么會這樣呢?”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地理課堂變得生動、形象,并且高效。
使抽象的地理知識形象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地理學研究范圍寬廣,許多是學生無法親眼所見和親身體驗的,而且初中學生空間想象力較弱,因此一些地理現象和地理原理對于他們來說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往往成為學習的難點。而多媒體通過動畫演示,用模擬、定格、拉近、放大、閃爍等方法,根據需要把地理現象、地理原理產生的過程清清楚楚呈現出來并且可以不斷重復,形象直觀,從而突破難點,達到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習“等高線地形圖”,傳統教學中教師口頭講解半天,即使加上板畫,很多學生還是難以理解。而多媒體技術制作的Flash動畫可以輕松突破這個學習難點。首先畫面是擁有陡坡和緩坡的一座山脈,顯示山脈上不同地點的海拔高度,相同海拔的各點閃爍并連接成線,出現不同海拔的等高線。然后山脈消失,各條等高線投影至水平面形成等高線地形圖。短短幾秒鐘將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表現得清清楚楚。最后山脈實體圖出現在等高線地形圖的上方,通過觀察、比較,學生很快得出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多媒體技術直觀、立體地表現出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既形象又快捷,大大縮短了學生對抽象地理原理的認識過程,輕松掌握學習難點。
多媒體技術以它表現形式的多樣性,表現內容的豐富性,表達方式的直觀性等特點在地理教學中有著非常大的優勢,是初中地理教學非常重要的輔助手段。可是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有的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沒有整合、優化教學資源,而是通過大量的幻燈片全部呈現給學生。一節課播放了四、五十張幻燈片,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學生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這么做的結果是學生注意力都集中在媒體而不是教學內容上。一節課看似熱鬧,但學生真正落實的內容卻很少。這樣應用多媒體技術,非但沒有發揮輔助作用,還嚴重干擾了課堂教學。其次,多媒體教學容量大,節奏快,很多學生跟不上記筆記,對后面的復習造成困擾。最后,多媒體教學中很多教師用電子板書替代傳統板書,雖然省時,但電子板書停留時間太短,遠不及傳統板書可以長時間給學生傳遞信息,留下深刻的印象。
總之,多媒體的使用不在多而在于精。課堂教學中,抓住教學目標,整合、優化教學資源,從學生實際出發,恰當運用多媒體,充分發揮它的輔助作用,這樣就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豐富多彩,從而真正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