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慧麗 姜述弢
摘要:近些年來,黑龍江省產業結構一直處在不斷的調整、變動之中。產業結構的規律性變化通常伴隨著經濟的增長、資源配置的合理化,社會的協調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普遍提高,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所以,對于產業結構變化規律的研究不僅有助于認識產業結構調整的現狀,也為今后的調整指明了方向和重點。盡管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調整的效益低下,但是依然要加快農林牧漁服務業、現代旅游業、信息服務業,以及現代商貿流通服務業的發展,以便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
關鍵詞:產業結構;效益;調整
中圖分類號:F121.3 文獻標識碼:A
一、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調整的現狀分析
近些年來,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是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那么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的變動程度究竟如何呢?在產業經濟理論中,通常用結構變異度來衡量產業結構的變動程度,計算公式如下:
本文依據公式(1)計算了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的變動情況,計算結果見表1。表1表明從產出和就業兩個方面說明了改革開放30年以來,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變動的情況。1978年到1987的10年間,黑龍江省產出結構的變動值高于全國同期變動值2.5個百分點,就業結構的變動值高于全國同期變動值4.9的百分點,說明黑龍江省在這10年間產業結構的變動程度要高于全國的水平。1987年到1997年的11年間,黑龍江省無論是產出還是就業的變動情況都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具體分別低了4和1.1個百分點,說明黑龍江省在這期間,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的調整速度慢于全國的調整水平。1997年到2007年11年間,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的變動值低于全國同期指標2.6個百分點,但就業結果變動值卻高于全國變動值0.7個百分點,說明在這11年中,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變動不具有一致性。從1978年到2007年的整體情況來看,也印證了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變動不具有一致性這一點。從表1中可以看出黑龍江省產出結構的變動值高于全國同期指標4.5個百分點,而就業結構的變動情況卻低于26.3,差距之大足以說明黑龍江省就業結構的調整速度太慢,與經濟的發展十分不協調,這也進一步說明了黑龍江省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般認為產業結構的轉換率越高,經濟總量的增長就越迅速。由于體制、老工業重工業基地等原因,造成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調整整體上慢于全國的數值,但黑龍江省每年都對三次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產業結構調整的變動程度還是比較大的。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的變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究竟如何,還得從產業結構的變動效益上來進行分析。
二、產業結構調整的效益分析
一個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劣決定著該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經濟學家庫茲涅茨和錢納里等人的結構主義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經濟總量的增長依賴結構的轉換,在一定的條件,產業結構的轉換率越高,經濟總量的增長就越迅速。本文現從產業相對勞動生產率和產業結構偏離度方面,探討黑龍江產業結構調整的效益狀況。
(一)從產業相對勞動生產率的角度分析
產業相對勞動生產率是衡量產業結構效益的重要指標,它的涵義是指產業增加值比重與產業就業比重之商。根據產業相對勞動生產率的含義可以知道,各產業間比較勞動生產率越接近,表示產業結構效益越高,產業結構越合理;反之,產業相對勞動生產率差距越大,產業結構越不合理,產業結構效益越低,其具體的計算公式如下:
產業相對勞動生產率=[SX(]產業GDP相對比重[]產業勞動力相對比重[SX)] (2)
應用公式(2),采用2010年黑龍江省統計年鑒各年份的數據資料,計算得到了表2。從表2反映的情況看三次產業相對勞動生產率相差很大,從2000年開始第二產業相對勞動生產率一直大于2,可是第一產業的相對勞動生產率剛超過0.3,2007年才達到這一水平,而服務業一直都在1附近徘徊,說明了黑龍江省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效益低。就2009年的數據來看,2009年全國三次產業的相對勞動生產率分別為:0.27、1.67和1.27,黑龍江省三次產業的相對勞動生產率是0.32、2.30、1.07。因此,黑龍江省三次產業之間相對勞動生產率的差距是高于全國三次產業之間相對勞動生產率的差距的,黑龍江省應進一步的調整產業結構,縮小產業間相對比較勞動生產率的差距,逐步提高產業結構效益。
(二)從產業結構偏離度的角度分析
產業結構偏離度是測量產業結構效應的一種重要方法,它是指產值結構與勞動力就業結構之間的一種不對稱狀態,產業結構偏離度可以用以下公式來計算:P=∑│L-Y│(3)
其中P為產業結構偏離度,L為某次產業勞動力比重,Y為某次產業產值比重。Ц據公式(3)計算的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的偏離度結果見表3,從表3中就可以看出第一產業的偏離度一直是正的,說明第一產業的就業比重一直高于其產出的比重;第二產業的偏離度一直是負的,表明第二產業的產出水平遠遠高于其所吸納的勞動力水平;第三產業的偏離度有則正有負,說明其調整的步伐不一致。從整體上說,黑龍江省產業結構偏離度起起落落,但數值一直都比較大,從2000年開始就超過了70,直到2005年才降到60多,可見其偏離度是非常大的,表明整體效益低下。產業結構偏離度的含義表明勞動力結構與產值結構愈不對稱,兩者偏離度越高,產業結構效益愈低下。所以,可以大致做出如下判斷:黑龍江省第三產業結構調整的效益要優于第一、第二產業;第一、第二產業結構偏離度都比較大、效益低下,這是造成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調整效益低的主要原因。
三、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調整的選擇
計算產業結構變異度K值表明黑龍江省也一直在不斷的調整其結構,但是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調整的效益低,只有進一步合理地、深入地調整和優化黑龍江省的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結構調整的效益,才能促進龍江經濟的發展。
依據劉偉、李紹榮(2002)的研究,可以利用下面的計量模型作為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與經濟增
公式(5)通過了回歸方程擬合優度、顯著性檢驗和回歸系數的顯著檢驗,說明該模型較好地擬合了現實經濟,可利用該估計式來分析現實經濟,從得到的計量模型,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黑龍江省第一產業的產出量增長1%會導致總產出增長0.161%,黑龍江省第二產業產出量增長1%會導致總產出增長0.631%,第三產業的產出量增長1%會導致總產出增長0.213%。由此可以看出在黑龍江省的經濟增長中,對經濟增長拉動最大的是第二產業,其次是第三產業,最后是第一產業。
由于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整個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不一樣,1978年到2007年黑龍江省三次產業占總產出的比重平均為18.4%、 54.4%和27.2%,也就是說黑龍江省第一產業的產出量增長0.184%會導致總產出增長0.161%;黑龍江省第二產業產出量增長0.544%會導致總產出增長0.631%;第三產業的產出量增長0.272%會導致總產出增長0.213%。即黑龍江省第一產業增加一個單位的產值,其總產值將會增加0.88個單位;黑龍江省第二產業增加一個單位的產出量,則黑龍江的總產值將增加1.16個單位;第三產業的增加一個單位的產業量,則黑龍江省的總產出只增加0.78的單位。這些說明在黑龍江的三次產業中,對經濟增長貢獻由大到小的依次順序為第二產業、第一產業,最后才是第三產業。可見,在黑龍江省的整體經濟發展中主要依靠第一和第二產業有效的拉動。雖然第一產業的產值比重較小,但是單位產值增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卻比較大,說明黑龍江省的第一產業還是具有比較明顯的規模經濟優勢;第二產業的產值比重和單位產值增加的貢獻度則比較相稱;無論是以平均份額還是以2007年的份額為依據,計算的結果都表明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雖然較高,但是貢獻卻小,而且還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說明黑龍江省第三產業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經濟,而且已經制約了第一、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阻礙了全省經濟的發展。
四、黑龍江省服務業的重點發展領域
立足于黑龍江省的實際情況和既有的服務業發展狀況,黑龍江省大力發展以知識型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既要發展基于高新技術產業的新興服務業,又要加強對傳統服務業的改造,提高傳統服務水平和科技含量,選好突破口,以提升服務業的整體競爭力。
(一)農林牧漁服務業
黑龍江省發展農林牧漁服務業要進行農業現代化建設和改造,這是實施專業化分工模式的前提條件。服務業創造的價值是農產品價值構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農林牧漁服務業過程中必須考慮如何拉長農、林、牧、漁這些產業的產業鏈,通過前向和后向的發展來帶動整個產業的經濟效益的提高。從農業的生產過程來說,這一部分的服務業的發展主要可以分為農業的產前服務、(包括信息、種子、種養計劃合同等服務) 、產中服務 (包括技術、生產資料提供等服務)、產后服務(包括產品銷售、流通、儲存、包裝等服務)。 通過這些服務可以使得農業生產更加專業化,這些服務能夠幫助農戶提高農產品的質和量,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力。如果黑龍江省的農業發展成為專業分工的社會化大生產,每一個環節對勞動技能的要求不高卻能夠做到高效,那么就能迅速消化掉大量勞動力,同時提高農業生產的產值。
(二)現代旅游業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旅游業已成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中勢頭最強勁產業之一,無論是冬季的冰雪旅游還是夏季的消暑旅游,其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除了冬夏兩季的主題旅游外,黑龍江省還具有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服務業的條件。服務的“無形性”或“去物質化”對生態的沖擊度低,“生態有利”的思想與服務經濟的實際相結合便產生了生態型服務的理念和思想。生態休閑旅游業是生態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它是利用農業生態資源與環境、山水地貌、田園景觀、農業經營活動、鄉村民俗風情及鄉村文化等條件,通過規劃設計和開發利用,為游客提供觀光旅游和休閑活動的場所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目前,黑龍江省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綠色食品種植面積、總產量均居全國前列,具有發展生態休閑農業的優勢。黑龍江省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提高對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業的認識,強化對生態休閑旅游業的宣傳,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打造黑龍江旅游品牌,做好生態休閑旅游市場的社會化服務。
(三)信息服務業
信息產業主要包括系統集成、軟件等信息內容服務業和數字平臺、網絡等信息工具服務業,完備和充分信息是現代市場參與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的前提條件。與城鎮相比,由于地理位置偏遠以及一些制度和條件的限制,農村地區往往在信息掌握上處于劣勢,在農業生產和銷售活動中也往往處于不利地位。因此,在廣大農村地區提供信息服務尤其重要。農業產業化的關鍵環節是使農產品的產銷實現對接,一是要實現兩者統一,就要實現農產品的產銷對路,切實把握住需求方向和趨勢;二是要使農業向信息化方向邁進。今后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發展“訂單農業”,完善“農產品經紀人”制度等等。一是鼓勵IT制造業、軟件業及信息服務業企業,進入農業信息科技開發應用領域,開發和應用最先進的農業信息技術,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二是利用計算機進行數據分析,降低農業科研成本、縮短研發周期;三是建立各類農業生產過程的模型,提高農業生產的精度,優化投入產出結構;四是利用信息網絡技術,以快捷、低成本的方式把農業生產技術、農業新產品信息、人才信息,農產品供求信息和相關經濟政策信息等傳遞給農業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
(四)現代商貿流通服務業
現代商貿流通服務業主要包括中央商務區、現代物流產業、電子商務和農村現代流通業:一是要精心打造城市中央商務區,建設地區商務中心,培育大型商貿企業集團;二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立與黑龍江省城市相適應的商貿服務體系;三是加快重點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通過整合將倉儲、運輸、連鎖商業、配送中心、電子商務等相關產業串聯起來,以物流鏈為主線,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服務業。
“賣難”是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癥結所在,流通問題成為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大力發展農村流通服務業迫在眉睫。首先要加強和擴充流通設施的建設,主要重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要強化運營功能設施。要使農業生產資料及時運入產區,農副產品源源不斷地運往銷地,必須要有良好的運營設施,確保運輸線路暢通。
二是要增加必要的加工設施。搞好農副產品的加工是搞好流通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對于方便儲存、滿足市場需求、增加農副產品附加值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應該根據需要,不斷增加和完善農副產品加工設施,促進流通。
三是要改善倉儲條件。農副產品生產由于受季節、儲存等條件的限制,往往在農副產品收獲后,農民就急于交售。假設收購部門沒有充足的倉儲條件,就無法滿足農民到期內高度集中交售產品的情況,所以必須加強倉儲設施的建設。
四是要建設專業市場。要建立多層次的專業市場,加強市、縣 市、區等各級農產品專業市場、批發市場和現代營銷體系建設,促進農產品流通。應推進大型糧食物流節點、農產品冷鏈系統和生鮮農產品配送中心建設,加大力度支持重點產區和集散地農產品集貿市場、批發市場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另外,還要加強會展業,為農產品提供展銷平臺,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構建高效、有序、順暢的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是黑龍江省今后努力的方向,為此要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既節約了交易和時間成本又增加了就業。
參考文獻:
[1] 中國和黑龍江省2010年統計年鑒[Z].
[2] 劉偉,李紹榮.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J].中國工業經濟,2002(5):14-21.
[3] 李玉鳳,高長元.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變動效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8(6):113-115.
[4] 尚慧麗.發達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對黑龍江省的啟示[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10(1):89-92.
On the Beneficial Result of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ANG Hui-li, JIANG Shu-tao
(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been adjusting continuously. The regular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mea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rationaliz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common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on the rules of c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helpful for both know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ointing out direction and fields in the future.The beneficial resul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inefficient. In order to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uld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industry, especially agricultural tertiary industry, mordern tourism industry, information tertiary industry, and mordern business and circulation tertiary industry.
Key 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 beneficial results;adjustment
(責任編輯:關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