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民
《海國圖志》是一本關于域外的史地著作,在該書中作者魏源對西方的政治文明也進行了介紹。下面這段文字是對“西土之桃源”瑞士的介紹:
瑞士,西土之桃花源也。懲碩鼠之貪殘,而泥封告絕;主伯亞旅,自成臥治。王侯各擁強兵,熟視而無如何,亦竟置之度外,豈不異哉?花旗人甘明(Seneca Cummings)者,嘗游其地,極言其山水之秀,風俗之淳古。惜乎!遠在荒裔,無由漸以禮樂車書之雅化耳。(《大西洋》,標點依照岳麓書社本標出)
其中的“泥封告絕”難以理解。
泥封:古人封緘書函多用封泥封住繩端打結處,蓋上印章稱“泥封”。又書簡用青泥,詔書用紫泥,登封玉檢用金泥。亦借指書函。
按《漢語大字典》:“告”有三讀,一讀ju,《集韻》居六切,入屋見。通“鞠”。審訊定罪。《集韻·屋韻》:“告,讀書用法曰告,《禮》:‘告于甸人。通作鞠。”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孚部》:“告,假借為鞠,審訊定罪。”《禮記·文王世子》:“其刑罪則纖剸,亦告于甸人。”鄭玄注:“告,讀為鞠。讀書用法曰鞠。”
蓋瑞士當時已經(jīng)實行陪審團制度,最終的決議由陪審團(jury)投票作出決定,而陪審團所寫的內(nèi)容是裝在信封中的,所以有“泥封告”。陪審團制度在西方具有很長的歷史了。陪審團制度源于古希臘,也是古羅馬法律制度的一部分。歐洲很多國家都先后采用陪審團制度。瑞士在19世紀也采用了陪審團制度。
“絕”有“割斷、切斷”之意。
《漢語大詞典》:“主、伯、亞、旅”,語出《詩·周頌·載芟》:“侯主侯伯,侯亞侯旅。”毛傳:“主,家長也;伯,長子也;亞,仲叔也:旅,子弟也。”以此意解釋,句讀難通。查向熹先生編的《詩經(jīng)詞典》,引于省吾先生《新證》卷四:“主、伯、亞、旅”四者,皆略舉當時自天子以下卿大夫之祿食公田者。此處,魏源所用“主、伯、亞、旅”當為此意。后云:“王侯各擁強兵,熟視而無如何,亦竟置之度外,豈不異哉?”“絕”是判決時不讓王侯參與,盡管王侯擁兵,但也無可奈何。蓋當時的瑞士行政、司法、軍隊已經(jīng)各司其職,互不干涉了。
故句讀如下:
瑞士,西土之桃花源也。懲碩鼠之貪殘而泥封告,絕主伯亞旅,自成臥治。王侯各擁強兵,熟視而無如何,亦竟置之度外,豈不異哉?
這段文字,是魏源所加,前面有一“按”字。開始說“瑞士”為“西土之桃花源也”,后又哀嘆其“遠在荒裔”,不能被所謂的“禮樂車書雅化”,的確可以看出魏源的內(nèi)心還是存在“以夏變夷”的思想。盡管這樣,我們遺憾地發(fā)現(xiàn)這段介紹西方民主制度的話語,在后來刊印的甘肅本《海國圖志》中被刪除了。
作者單位:綿陽師范學院文學與對外漢語學院